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閒聊:對於張爸文的看法
2012/04/17 17:44:08瀏覽1132|回應0|推薦1

以下內容,出自維基百科:張振聲 (台灣)

張振聲(198082日-)生於台灣,前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生,2000321日在臺灣大學校園內與同學打籃球時因不明原因昏迷,之後送往臺大醫院急救無效,至今仍為植物人。事件發生後引起校方與家屬間的爭執。使張振聲之父張文政一方面利用批踢踢BBS和大眾媒體大肆抗議台大校方處理不當,另一方面架設網站與相簿展示張振聲陷入昏迷後的樣貌,使其成為台灣網路文化中最具知名度的病患之一。


本文開始

數年前,我在BBS上看到張爸文,
一開始還會看看張爸的訴求為何,
只是本人能力有限,頂多同情其遭遇罷了。 

由於張爸文通常與「版面討論事項」不符合,
其文章常常會被版主刪除掉,
但是,沒多久,其他版面又看到相同的張爸文,
刪除了,又發表,刪除了,又發表...
這種行為確實會令人覺得厭煩,因為像「打廣告」。 

我認為張爸的出發點,一開始就站在「不利」的角度。 
也就是「個人權益vs威權體制」,
以「個人權益」為出發點,比較難引起眾人的共鳴。 

的確「張振聲的事件」很可憐,但那又如何?
社會上有關於這類糾紛事情,層出不窮啊!
大家看久了這類新聞,也就「見怪不怪」。 

為什麼眾人會忽視這件事情呢?
因為跟自己沒有密切的相關性,那就不會刻意在乎此事。 

這就好像被雷打到一樣,
被雷打到很可怕,但是機率很小,
每個人都會覺得「我應該不會那麼衰,小心點就好」。 

故我認為「對自己沒有好處或壞處的事情,鮮少會有人關注」。 

由於現今的人大都活在「不愉快」的環境當中,
自身都難保了,怎麼還會有餘力關注這類事情呢?
所以大部份的人會想看些開心與八卦的事情,來發洩和滿足自身的不滿。 

很明顯的,張爸發聲十餘年了,效果始終有限。 

這代表張爸走的路,往的方向是有問題,我建議調整其方向與訴求。
當然,很難說張爸原來的方向能不能成功,
但可以肯定地是「這條路會很漫長」。
 

就我的看法,
張爸的思維,要把「小我」放大成「大我」,才比較容易達到目的。 

舉例來說:
現行救護體制的思考?
怎麼讓緊急救護更完善?
救人反而被告,怎麼推動「國外的保護好人條款」? 

當把「大我」拿出來,
這就會跟每個人的權益都有密切相關,
此時就會有更多人注意,並且願意投入這類事情。 

正所謂「團結力量大」,
事情成熟後,到那時或許還能成立基金會、團體之類,
張爸當初的初衷(為張振聲翻案)也才比較有可能達成。 

要不然,單以個人力量對抗頑固的體制,
我認為這條路是條不歸路,也是死胡同。 

道德經云: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dccudn&aid=634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