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30 15:56:45瀏覽251|回應1|推薦45 | |
報載國民黨證所稅整合版昨天出爐,逾8500點才課稅,與財政部版本差距甚大,早上財政部長劉憶如為此決定請辭。馬總統應很意外第二任期起步如此艱難,其關鍵癥結卻不難找,耿直的馬總統似乎已被誤導陷入迷思之中,即「加稅與漲價」是唯一的改革之道。 如果我們平心靜氣,沉澱梳理一下政府近期各種加稅與漲價的政策,會發現其中也有過兩次不漲反降的聲音,一是馬總統選前不斷標榜的米酒降價政績,一是新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主張「中華電信少賺五%,民怨可少九○%」。其實,又簡單又能重獲民意支持的改革之道,不在他處,就在其中。 馬總統上任前一週,美國、歐洲、亞洲股市全面重挫,希臘將脫離歐元區、西班牙銀行債信評等遭降級,歐債危機惡化,市場對全球經濟成長降速的疑慮加深,美股三大指數創今年以來單週最大跌幅,連科技界盛事的臉書首日掛牌交易,都無法提振投資人信心。台灣老百姓面臨油電雙漲,馬總統卻在此宣告堅持堅持稅改,時機是否得宜? 朝鮮日報報導,南韓六月下旬即將進入人均國民所得(GDP)達二萬美元、總人口五千萬人的「二十—五十俱樂部」,為繼一九九六年英國之後的首例,目前全球僅日本、美國、法國、義大利、德國、英國等六個已開發國家進入該俱樂部,南韓將名列第七。 朝鮮日報分析,韓國成功模式在於「先佔領國內市場、確保競爭力、再進軍國際市場」,由此營造電子業、重工業、化學等大多數產業具競爭力的組合。韓國等如何超越台灣?我們應該向她們取經。 我建議馬政府政改革不要都急在6月,因6月夏季電價正貴,此時談漲價、加稅,不是自找苦吃。行政院應立刻招開全國經濟會議,凝聚朝野與社會各方的意見與共識,再作為擬訂政策與法案的參考。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