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避諱與不同意的關係
2018/03/04 09:37:45瀏覽2170|回應1|推薦8
《桓公六年》最後一則紀事,是跟幫孩子取名字有關係的事。

大意是:魯桓公生了兒子。因為是嫡長子,所以取名不能馬虎。於是他便垂詢大臣申繻取名字的種種學問與忌諱。

申繻說:「取名有五種方式,有信,有義,有像,有假,有類」:
 用出生時的情況來命名是信 (像鄭莊公出生時位置顛倒,所以名為「寤生」)
 用祥瑞的字眼來命名是義 (像周文王名為「昌」,取昌盛周族之義。這個現在最常見)
 用相類似的字眼來命名是像 (像孔子因為生理特徵,頭長得像「尼丘」這座小山,所以叫「丘」字「仲尼」)
 借用某種事物來命名是假 (像孔子的兒子出生時,有人送了一條鯉魚,所以取名為「鯉」。如果孩子活蹦亂跳,就叫他「猴兒」)
 借用和父親有關的字眼來命名是類 (比如說跟父親同天出生,就名為「同」。這個反而西方人的命名有很多例子,像喬治‧布希的兒子也叫喬治。所以我們翻譯時只好叫他「小布希」 )

那麼取名時有那些忌諱呢?「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

為什麼要有這些忌諱呢?因為周朝的人迷信:人若死了以後就成為神明,要避神明的諱─直接稱呼神明是不敬的。

所以若用國名命名,人要是一死,這些偉大或是常用的事物就非得被迫改名,天下大亂了!所以大的事物是不能用來命名的呀!

最後魯桓公因為孩子與他同一天出生,「是其生也,與吾同物」,所以將他取名為「同」。

這是「避諱」的最早的記載,也是流毒接下來幾千年的恐怖的濫觴─時不時讀到、說到、寫到這些偉人的字的時候,文人們都會捏把冷汗,不知道有道貌岸然的搖尾集團會跳出來,指責他們大逆不道。

這個恐怖,首先出現在讀書的時候,人名地名書名的混淆。《春秋》到了晉朝,為避東晉一個白癡皇帝的媽媽的諱,改叫《陽秋》;唐朝開國大將徐世勣因功被賜姓李,但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名字裡有「世」字,所以改叫「李勣」。這個混蛋哲學後來還氾濫到「音相似」也不行的地步─唐朝的大詩人「詩鬼」李賀,被勸告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因為他要是金榜題名,成了「進士」,音跟他爸爸的字「晉肅」太像……

因為避不勝避,後世書寫的時候為怕麻煩,乾脆在字體上動腦筋:「達」的中間少一橫,「丘」的右邊少一豎。如此表示:我並沒有寫到這些偉大的人的名字喔。(練書法臨帖時的痛苦,還記得嗎?) 而且有時,避諱不是別人要求,而可能是自己,為表達對某偉人的崇拜─像對孔子的崇拜,就要故意寫錯字!(像我最近正在讀的《重刻宋崇熙本昭明文選》就是如此……)

然後中國文人們發明了一個更讓人絕望的「為賢者諱」的傳統,在記史的時候,如果覺得某則史事跟某人的形象不合,他可以塗塗抹抹,將他認為不光彩的事情略去不記。

這個哲學在今日的共產中國又被發揚光大了─拜新科技之賜,所有已往的避諱,都可以用「關鍵字」的方式禁止或消除。最典型的,便是最近中國倡議修憲以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的事。我們看見「互聯網自由」最大的反諷與吊詭。不僅一些習知的關鍵字─像「維尼」等被禁,連所有搖尾系統聯想得到的詞,都在被禁之列:變法、萬歲、勸進、不要臉、迪士尼、皇帝夢、擼起袖子、歪脖子樹、千秋萬代、包子登基、修憲登基、華帝股份、反清復明、個人崇拜、歷史的車輪、普天同慶、靴子落地、美麗新世界、大江大海1949……(新浪微博連「N」設為禁發詞)……甚至連「不同意」這個詞都被禁止了:誰想嘗試在微博上輸入這三個字,就會得到“此內容違反了相關法規政策”的出錯提示。

不僅不能評論時事,連引述歷史也受限:登基、袁世凱、夢回大清等等,也都變成了敏感的字眼。直讓人想起秦朝的「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其同罪」!(《史記‧秦始皇本紀》)

為什麼統治者的名字猶如哈利波特的佛地魔,不能說出來,只能「you-know-who」?

就用一則老成語的典故作結。陸遊的《老學庵筆記》:

一位叫田登的太守不允許別人直呼自己的名字─他叫田登。不少人民都因為不小心遭到榜笞責打,整個州內只好統一把「燈」稱為「火」。有一年過元宵節,按慣例百姓可以放燈,官府於是發佈告示: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這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由來。

星星之火……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yiutang&aid=110754076

 回應文章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2018/03/05 22:51

說到關鍵字,網路巨擘谷歌早年退出中國市場,今年何以重返中國大陸?....真是霧裡看花,讓人捉摸不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