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6/23 10:25:30瀏覽1993|回應4|推薦18 | |
媒體報導:立陶宛政府日前禁止俄羅斯貨物過境轉運至加里寧格勒。很多人不熟悉這個地名─它是俄羅斯在歐洲的「飛地」 ( 不與本土相連的領土 ),約有 43 萬人口,面積只有 1.5 萬平方公里,夾在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目前加里寧格勒已經出現居民在商店大量購買食品的情形。
立陶宛此舉立即激怒了俄羅斯。作為屬於俄羅斯的飛地或領土,根據國際法,它應該被允許完全與母國保持進出暢通。因此,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立陶宛阻止俄羅斯進入其領土的舉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視為宣戰的原因。 《左傳‧成公十二年》,西元前579年,正值春秋時代中期,飽受晉、楚爭霸兵災的中原小國總算看到一線曙光。在宋國大夫華元的斡旋下,晉、楚兩國同意了某種程度的休戰。五月初四日,晉國的士燮和楚國的公子罷、許偃,在宋國西門之外結盟,盟約大意是: 「晉、楚兩國不要以兵戎相見,要試著調和彼此的利害,一齊救濟災難危亡,並救援饑荒禍患。如果有對楚國不利的,晉國就攻打它;對晉國,楚國也要這樣做。兩國使者應該時常聘問往來,不要阻塞道路,有不同意的事情要協商,要討伐不禮敬朝貢周王室的。誰要是違背盟約,神靈就要誅殺他!他的軍隊就會覆滅!他的國家不被庇佑!」 注意上面,「道路無壅」─不要阻塞道路,被認為是和平的關鍵條件。上面這個美好的休戰與惡毒的詛咒,效用並未能持續多久。四年之後的西元前575年,晉、楚又在鄢陵大打了一架,所有大國小國都捲入戰禍。 這個阻擋他國運補其飛地的行動,是立陶宛取得歐盟與北約同意之後才進行的呢?還是立陶宛單一的,想「測試」北約應對俄羅斯挑釁的試探性行動?如果是後者,那麼這其實意涵非常不祥的結果:根據條約,如果俄羅斯採取軍事報復,立陶宛和俄羅斯處於戰爭狀態;接著因為立陶宛是北約的一份子,北約和俄羅斯自動處於戰爭狀態;因為美國是北約成員,美、俄自動處於戰爭狀態;只要有一方克制不足,俄、美就會進入相互核打擊的階段。 一個小國,就像1914年8月的塞爾維亞,會把所有國家拖入相互毀滅的世界大戰。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