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看見飛翔的魚
2007/07/01 11:16:02瀏覽442|回應0|推薦5

   我是平凡人,正如同一般的平凡人一樣,總將所有的事物簡單的以好或壞、勝或敗、進步或落後二分法迅速的歸類,即使,我未曾用心經歷、感受或探討過,還是會以眼所見的狀況,依照既定的判斷來為它定位。畢竟這世代要接收的訊息太過龐大,對於任何事都只能先以「囫圇吞棗」般地來判斷,直到我由一曲公認為落後的族群所傳唱出的詞句裡才了解:我的判斷是架構在自己的傲慢。所以看到他人的不同,僅只以傲慢所接收得的批評判斷來多加論定與幫助,更甚至於在心底不明顯處將他們定位成──落後。


 

  或許年歲的關係吧,在這年歲常常會醒思自己及身邊的一切。突然我發覺對於自身所居住的環境歷史知道得好少,甚至於對於神話或傳說竟然只能以「不知道」三個字來替代,因此我便想試著去了解──我生存的地方──台灣、台北,到底有多少上古時代便留存到現今的「傳說」。不是漢人移民渡海來台的墾荒事蹟,而是屬於最為古老對於山林河川所代表記憶的傳說。

  我原以為在這世代已經很少能找得到傳說之類的書籍,卻不想,在網路上找了之後才知道原來還是有很多,很多我以前根本就不會在意(或許以為是「兒童」才專屬的)書籍類別。尤其細看了作者名之後卻也禁不住的感慨──對於台灣,漢民族所擁有的記憶是在於先民渡台來的開墾艱辛,至於傳說,那更是擁抱住台灣海峽的彼岸,對於泱泱大國的期望;至於台灣,傳說還不如金錢流向或情愛紛亂的重要。尤其現代,既然台灣要邁向「國際化」,眼光就應放在與國際堪稱的水平上,對於我們所能擁有的一方之地所屬之傳統、歷史、文物或山水,到底還是在潮流下放棄了。

  在網路我先訂一本找到的書來看,並試著了解對於土地有感情的人(或族群)他們是怎樣來臣服及順應這古老的土地並讚美,一本《海浪的記憶/夏曼‧藍波安 著》的書籍便瑯璫地進入我的思想世界。

  作者是蘭嶼原住民,是一位擁有漢民族文化高學歷的四十多歲人,他沒留連於繁華於喧囂都市之中,更甚至沒以自己的高學歷與族人對話,他返回家鄉定居,謙虛的向族裡長者學習射魚捕魚,更甚至將一個沒落族群的悲哀事實書寫下來。他忠於現實,文章中見不到抗議不平,卻在字句裡可以尋得哀切心緒。一個時代巨輪在轉動,是任誰也無法抗拒的,而他的族人卻依舊每日浮載在大海裡,更甚至於,年老無力的老者將海看盡八九十年,還依舊一句話:「未曾出現過相同的景色。」

  這是怎樣的心情?是無奈,是自我安慰,還是了悟生命??我很難懂,但深深體會「望海的日子」所能生出的一股敬畏之心,更因為以海為家為教室而永遠有學不盡的生活,深深地植在那世代生存在古老土地的老者心情。若不是作者真的有心回歸所屬,我想,他能傳達出來的文字意義,怎能叫我讓篇篇翻頁的如潮的雙手,竟然能顫抖得叫頭皮發麻。

  不知道曾看過這書的人會有何感覺,但看到作者對於事實的記錄書寫,卻叫我直感汗顏、慚愧,不!不只是我,更是以現代文明為自豪的人們該要有所的體悟。

  印象中,我們常將「原住民」與落後、原始,甚至於低階族群提為相同等號,但那是以何種基礎為依準?是以食、衣、住、行為「現代化」的基準?還是以更高的精神層次?沒錯,在原住民的生活裡,食、衣、住、行等生活要件確實不如都市生活的人們,但是除此之外,都市人的精神層面真能比他們豐富?我想不僅是要為自己的自豪(看的懂中文、有學歷的証明、適應都市生活的能力……)感到慚愧,更該為自己與一般都市人有相同想法而感到愧疚──我啥都沒有,生活裡我只會抽煙、工作、吃飯、睡覺,其餘的我了解多少?是至於連最基本的講話、寫字、與人交往的態度,我真的表現出自己是「文化人」?

  看了《海浪的記憶》我才知道──我試著滿足了慾望,卻遺失了期望,而這期望是對於自然、歷史、文化的期望。
能知道詩意是啥嗎?如果連祝賀詞都能以──




你的新船 我們的孩子
猶如地震般震裂我們的島嶼
因而 全島的人扛著腳掌
在你們家的屋院休息
你屬於了不起的人
(文出《再造一艘達悟船》裡的二表舅祝賀歌)




  這樣如詩歌般的詞句表達,我們能說原住民是原始?或許是因為作者文字造詣高超,能將平凡原語唱詞翻譯成如此優美的漢字,但不難想像,唯有高度文化的人才有這樣高境界的文字意象,在一段臨時便能朗誦出來的場合裡發揮淋漓盡致,看到這樣,我們要教導原住民啥?文化?漢語?現代化?學歷?金錢?權力?

  那些老者,在我們文化來說是沒受教育的一群,但是靠以上短短的幾句話想像一下,我能在臨場時便可深切的朗誦歌詠出這樣美的字句?在書裡面每每都可以見到老者的朗誦吟唱或聚集訴事,都可以見到切合實際的吟唱古傳或是自創的詩句,這在台灣本島以漢民主為尊的泱泱文化裡,又有多少人可以如此的歌頌吟唱甚至於對話裡表現出類似這樣的文化氣度?

  每每,看完一篇文章我便會不自禁的起一陣雞皮疙瘩,那不是難為情,只是對於自身生活的一種反省,我有些學歷,有些思想,適應現代的生活便利環境,也有些對於自身有的古老文化認同以及自傲,但是卻無法在日常生活裡將自己的文化特點表現出來,但是卻以自身擁有的自傲來同情原住民的落後、貧窮、無知識。於我會有這樣的認知,於他人會如何?或許他們更會覺得要給予對方「現代化」而進行所謂的「改造」,這樣確實是好事?

  我們常會以「現代」與「國際」化為自豪,但看過一整本的文章後去叫我不得不深思一些觀念:

  「現代」與「國際」代表著什麼?是金錢、權力、便利、快速?而對於文化,對於全社會人們心態度又是如何?有跟著口號一起成長?不!這一切關於精神層面,在於一昧追求物慾進步為「進步」定義的社會來說全都給拋棄了,或許正如──




我雙腳的移動已經笨拙
我雙手的力量已經消失
剩下的只是骨頭
我的話像流水一樣不斷
無人珍惜河水的流失
以為那是天神的財產
我的智慧像大海一樣的滿
無人珍惜大海的存在
以為那是天神的財產
我是……
(文出自《我的父親》)




  一樣的將所有值得珍惜的傳統都給現代的物慾給淹死。文化已經在台灣顯得不重要,既使現代化的口號也不過是樓建得更高、車跑得更快、三餐吃得更好……等等慾望的代表,所以也要將這一並移植給視為「落後」的部落山居,以期使能一起「進步」、「成長」。

  我們曾尊重過什麼?對於各文化的差異點我們曾經深究探討過?漢文化不代表是台灣文化的中心,尤其在各個部落山居裡以詩歌朗誦記載他們的生活點滴,而我們的生活卻流於物慾享受當下,誰該教導誰「進步」?

  沒有指責任何人,更沒有貶低任何文化,只是在於認定的「落後」範疇裡,我們到底能發現其「優點」在哪,並值得我們學習?別讓一個值得尊敬的民族對於現代的五光十色標榜成的「進步」而唱出──




稻米、麵粉來自遙遠的島嶼
遙遠的島嶼的東西
淹沒我水田裡的香芋頭
只要有一張一張的紙幣
香芋頭變成了豬的食物
台灣來的貨輪帶走我們的孩子
美麗的水芋梯田成了荒地
台灣來的貨輪帶來沒有靈魂的外地人
他們踩斷我的船槳
如浪濤宣洩那樣地自然

稻米、麵粉來自遙遠的島嶼
島上的人漸漸喜歡它
我的兒子也同樣地愛上它了
我是個無能的老人無法阻止
遙遠的島嶼的東西
進入我們祖先的島嶼
我是個無能的老人
任由外島人的相機捕捉的靈魂
(文出自《三十年前的優等生》)




  這樣的聲聲哀嘆,或許阻止不了所謂的「進步」,卻可以肯定一個優美的文化將在這追求單一進步的假象給滅絕,一個軟性卻冷酷無情的慾望將老者聲聲哀嘆般的歌曲給預言住。

  原本,我只想要找尋原始的傳說故事,或許我能以這樣的傳說故事,配合現代的場景將故事寫出,而將故事再一次的流傳,讓人記憶遠古的神話以及對於山林河水的敬重,但不想因緣際會下竟讓我由「神話」裡,找到對他人文化的謙卑與對自己文化反省,我對於同等生活在台灣這島上被喻為「落後」象徵的少數民族有太少的了解,或許有機會,我想更應該深入的去體認以及探索,少數民族對於每一山川河水所尊敬與頌唸的原由,更甚至於了解這片土地在當初是如何讓人們尊崇與敬畏。最末,我再記上書裡的一首歌詞,好能深深記住古老的文化值得尊敬與學習──




我的話已經放進你的耳朵了
如果你是純的達悟人的話
你已不是在潮間帶嬉戲的年歲了
湧浪急流是焠鍊你的體魄膽識
因你已是為人之父了
孝順的兒子在他出海去遙遠的小島
划船捕魚時
為何不告而別呢?我流淚是
因為我年輕時不曾流淚
這時的淚是用它來思念你
我唯一的兒子
我望著海彷彿看到你的身影
因為海深愛著你如我年輕時一樣
離開她相等於拋棄我
為何不告而別呢
(文出自《我的父親》)



  把古老記住把傳統延伸,確實不容易,尤其大家都在追求進步,但對待文化的悠久精神,不應以一句「落後」便全然拋棄,更不應該將自認的「進步」一昧的贈送他人,好讓對方也認同自己的生活才叫進步。自己所曾遺失的,或許還不知道曾遺失過何物,但更不應再叫人也學著我們一起忘記,尤其是最具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minghwu&aid=10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