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3/26 08:07:49瀏覽248|回應0|推薦3 | |
國運的占卜與「信仰」
近年來每次過年,各大廟宇流行求祈「國運籤」,各大媒體大加瑄染,這是信仰神權的預言方式,確認統治權正當性,也安撫社會不服從的抗爭情緒。「抽籤」源自古人祈求天意,預示事件的未來發展,供當事者某取解決之道的一種占卜行為。歷史上,預言對社會產生正、反效應,造成動亂與安定繁榮的社會都有。 占卜文化起源 《禮記·表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神而後禮」。殷商時代部族領袖,不論解決部族或家事,都要先行占卜,祈問鬼神;巫覡(後人稱國師)在龜甲中間灼燒鑿孔,巫覡依據孔洞周邊裂痕,造成龜甲紋路缺口位置,解讀鬼神旨意,再以甲骨契刻成為「甲骨卜辭」。這是有遺跡的最早「讖緯」。 在河南安陽城小屯村,已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這是晚商朝歌(都城)的所在地(考古稱殷墟) ,此外殷商部族領地,河南・輝縣、偃師、洛陽、鄭州二里崗及河北・藁城等地的商代遺址,也有大量字甲骨出土。足見不只部族領袖占卜祈問鬼神,部落大小頭目都不例外,占卜。 「甲骨卜辭」需要銳利金屬刀具雕刻,中原地區青銅器時代,始於前1590年河南二里頭文化,而「甲骨遺跡」被認為,始於商・武丁在位(約前1250-前1200年)。前此,部族領袖及轄下大小部落首領,應該早已存在龜甲灼燒鑿孔的占卜巫術,只是某些因素,被歸納於武丁時期「卜辭」遺蹟。 商周聯姻傳承占卜文化 约前1176年,周部落首領・季歷即位,發展農業推行仁義,周邊部落都來歸順,周部落逐漸强盛;商王為防禦西戎騷擾,交好周部落尊季歷為「西伯」,以為西方屏障。到了商王・武乙時(約前1126年),更把殷商貴族太任嫁季歷為妻,開啟周部落與殷商族通婚,建立部落間姻親關係,從此殷商「占卜文化」迅速傳入周部落。 商王・文丁時期,周部落與殷商版圖,屢次受到周邊戎、狄等異族侵襲,季歷決定武裝周部落以禦外侮,起初征伐弱小部落,有了爭戰歷練,也獲得併吞版圖的戰果,便有開疆闢土野心,周部落逐漸強大成為周部族;使得商王・文丁恐懼不安。前1113年商王・文丁十一年,為了遏制周部族勢力擴展,藉伐鬼戎有功,召季歷進朝歌(都城)接受封賞,然後軟禁,後來不知何故,季歷卻死於殷都,周人認為是被商王・文丁殺害。 約前1110年,季歷次子・姬昌繼任為「西伯昌」(周文王);施行裕民政策,周部族勢力日盛。 據《易經》及《詩經》前1099年商王・帝乙繼位後二年,姬昌為報父仇欲伐商,商王・帝乙無力抵禦,將其妹嫁給「西伯昌」,再次建立姻親關係,平熄戰火。 甲骨占卜轉型八卦占卜 前1075年,商王・帝辛 (紂王) 繼位,忌於「西伯昌」曾有曾有伐先帝舉,為防不臣,便仿先王文丁計謀,藉故拘禁囚於羑里。 姬昌被囚期間,潛心研究「甲骨占卜」;獲釋返回西岐 (今陝西岐山縣) ,便將八卦授予四子周公旦,周公旦載錄流傳,就是後世的「周易」,後人俗稱「文王八卦」。傳說,文王作卦,周公作爻,孔子作十翼。十翼又稱《易傳》是「文王八卦」的解釋。 後來,周公旦攝政、又輔助周成王有功,封國為魯都於曲阜,疆域包括泰山以南,今山東西南部;國力鼎盛時勢力擴及河南、江蘇、安徽三省:「文王八卦」文化便在這些的地域擴散開來。到了春秋時代,孔子研究「八卦」並以「十翼」又稱「易傳」解釋,有了「易傳」推波助瀾,八卦成為占卜工具,以「讖緯」解釋卦象,取信求掛人。而周部族祖地,西岐 (今陝西岐山縣)方面,仍然衍用「甲骨占卜」。所以,考古在陝西岐山、山西洪洞、北京昌平等地,發現周初至春秋時代的「有字甲骨」。 方仙道預言崛起 春秋時代,除「八卦占卜」文化外,出現另一股文化「神仙家」又稱「方仙道」,此文化始淤「南極仙翁」彭祖;彭祖在歷史上影響很大,孔子對彭祖推崇備至,大多先秦思想家,曾引述彭祖的言論;史記、道家等的典籍也有記載。 據傳說,彭祖原名彭鏗,其父陸終,始居於「彭」,早年成就家業為「大彭氏」;彭鏗生於夏代,至商・武丁時代任職「史官」時,聲稱先祖居於「彭」,世代歷經八百二十年;經口耳相傳,神格化成活了八百二十歲,因始居於「彭」故稱「彭祖」,時稱「不老神仙」,道教尊為「南極仙翁」。晚年定居今四川彭山,商末(約前1100年)病故,立碑撰「商大賢墓」,今四川彭山縣東不遠處有「彭祖祠」。根據人類學家・姬英明先生:考察數千窟古人骨骸遺跡,超過七十歲的只有一位!大多不超過50歲。古人云「人生七十古來稀」,足見彭祖年齡是世代傳承的總合;以彭祖病故時間,逆推則彭鏗應生於約前1920年前後,夏代夏・中康年代。 由於「彭祖不老神仙」的傳說,便衍生「修身養性、長生不老」,這是「養生修道的起源。到了「文王八卦」入世,養生修道人士修習「八卦占卜」是為「方仙道」,學有所成,有為君主謀士、禮部官員,有部分淪落以「占卜」為生,成為江湖術士;這些人士以預示「讖緯」實現程度,決定官運與財運,後稱「方士」。傳說,方仙道的創始人是安期生,琅琊人,受學河上丈人,賣藥海邊,老而不仕,時人稱「千歲翁」。 籤緯(預言)對政治的負面影響 秦始皇統一六國,欲謀長生不老,前219年第二次出巡時,逗留山東於阜鄉亭召見「千歲翁」。之後譴徐福,海外求取長生不老仙丹。 秦朝末年(公元前209年),陳勝與吳廣本是秦軍基層幹部,圖謀大澤起事反秦,利用「命運天定」的信仰,在戍卒餐食的魚腹中,塞了天賜預言「陳勝王」布帛,吳廣又假裝神媒起乩嗥叫:「大楚興,陳勝王」,取信900名戍卒發動起義,開創基層造反的先驅。 到了漢朝,尤以西漢末年到東漢末年,讖緯之風興盛;例如王莽「稱帝」前,井裡發現一塊白石碑,碑呈「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紅字,以「神跡」製造輿論,博取「稱帝」正當性。東漢–光武帝・劉秀,假借受赤帝(劉邦)聖命的圖讖–「赤伏符」,諭示劉秀當為天子,確認即位正當性。 光武帝在位31年,臨遜位前一年,公元56年宣布「圖讖」合法,公元79年,漢章帝召開白虎觀會議,由班固整理,是為「白虎通得論」,此後讖緯便具有正統經書同等地位。 釋迦牟尼預言彌勒下生的影響 東漢–明帝・劉莊(公元68年),夜夢金人引進佛教,把洛陽老城東的皇帝行宮,改裝白馬寺,成為中國第一座寺院,佛教在中國的發源地。佛教有一則預言,對中國歷史影想最大最長久。 預言出自「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弟子,彌勒正在兜率天內院修行,等時機成熟後,將會降生人間,繼承釋迦牟尼佛遺志,普渡眾生救度世人,功德圓滿修成正果,才能成「佛」。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生活艱辛困苦,加上天災戰亂,民不聊生;當然盼望彌勒早日下生,拯救脫離苦海。僧眾日日讀經,知道彌勒下生的「預言」,侍「預言」成為廣大農民聚焦的信仰以後,那些塵緣未了的野和尚,還有野心家的假和尚,藉彌勒下生之名,號召農民造反作亂。東晉 (317年)北平吳祚“立沙門為天子”,聚千人造反;(337年),安定・侯子光自稱佛太子“當王小秦國”,聚眾稱帝。北朝亂世,不法沙門造反者,如張翹、司馬百年、曇標、法秀、司馬惠、劉惠汪、劉光秀、劉僧紹等,不勝枚舉。 (483年-515年)冀州和尚法慶,善幻術,娶妻食肉,自號「大乘」創「大乘教」,引用「彌勒下生」之說,自稱「新佛」,一反佛教五戒的戒規,力倡「殺人作亂」,(515年)六月率鄉人於武邑阜城(今河北衡水武邑縣)起兵,史稱「法慶之亂」,(516年)被北魏元遙所滅。 (540年),傅大士得到梁武帝支持,下詔設雙林寺,傅大士自稱「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宣揚彌勒信仰,暗示他為彌勒菩薩化身,創立彌勒教。以後,假借「彌勒菩薩下生救世」的野心家,層出不窮,歷代王朝屢禁不絕。 (690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雲經》,說武后是彌勒菩薩下凡的化身,應為天子。鞏固武則天第一個女性皇帝的帝位。 元順帝在位期間,朝綱敗壞、稅賦沉重,加上天災不斷,造成社會不安定。1338年,彌勒教彭瑩玉以「釋迦牟尼涅槃,彌勒佛下生取代救世」;白蓮教韓山童,以「彌勒佛降生」、自稱「孔雀明王出世」,其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主張推翻元朝統治。【詳見:http://classic-blog.udn.com/wsx7613 朱元璋自立為「吳王」,為何建國不是「吳國」而是「大明」?】 道教的預言發展 道教的預言圖籤及讖文(詩句) ,開始較晚,漢順帝(125年—144年在位)時,張道陵在鶴鳴山創五斗米道,設二十四治(24個教區)。其道術主要是通過章表,符咒招神驅鬼(例如用三官手書替信徒許願求福治病)。修道的茅草屋被稱作「靜室」,設在道師家,經濟來源是向入道徒眾,收取五斗米代價。 到了兩晉時期,葛洪(283年-343年)《枕中書》記載「混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開創「元始天尊」道教最高神祇,此後便產生各方天尊,另撰寫「神仙傳」羅列84位神仙;從此五斗米道開始轉型,其規模和「靜室」數量增加形式也改變。祭祀神靈的場所稱「廬」、「靖」不得住人。而「館」、「觀」既是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道士生活的場所,經濟來源,是通過各種法會受賞和信眾的供養,除財物外也有支持者,提供土地及道場房舍,有土地出租租金,不再依賴入道徒眾收費,這次宗教改革,「方仙道」正式成為道教主流。 到了唐朝,由於帝系姓李,道祖老子也是李姓(李耳) ,因此唐初,道教被尊崇定位高於佛教,最早被起用,也最著名的「方仙道」李淳風與袁天罡。 唐高祖(619年),李淳風(17歲)被推薦為李世民的記室参軍;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授于25歲的李淳風從九品下將仕郎,太史局供職。 (634年),唐太宗聽聞著名相士袁天罡,自隋至唐為蜀道縣令,獨創「秤骨法」算命;擅長「風鑒」,憑風聲風向,可斷吉凶。又精通面相、大六壬神數及五行等。被召至九成宮(太宗避暑行宮)太史局行走,從此與李淳風成為好友。 (638年)武曌(武則天)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宫廷女官) ,袁天罡一見武才人面相,便與李淳風研議,以秘讖向唐太宗示警,讖文說:「唐中弱,有女武代王」,預示武才人將來必會「稱帝」,並誅殺李姓子孫。太宗欲滅其族,李淳風諫阻稱:「不可。陛下若留,雖皇祚暫缺,而社稷延長。若殺之,當變為男子,即損減皇族無遺矣」,但太宗內心依然不安。遂詔令李淳風和袁天罡,推算大唐國運。 (641年),李淳風創造「三重環」渾天儀後,升任太史丞,正研究天體運轉,與六十甲子輪替的關連。奉詔後和袁天罡,進一步將歷代君主、帝王、朝代更換併入研討,套入「八卦」推算。一天李淳風獨自推演,正推得入神忘我,竟未察覺袁天罡要討論問題,經袁天罡推他的背,喚醒:「天机不可泄,還是休息吧」方止,因此這本「预言圖籤」被命名《推背图》。645李淳風在袁天罡的協助下,完成《推背圖》編撰,開創第一本預言圖書。台灣漢人至2010年前後,大部分農民曆(通書),還是衍用《推背圖》,由於《推背圖》可隨需求解讀,成為歷朝歷代政治工具,固為朝廷所禁,《推背圖》多所更改,遂有諸多版本。 到了唐高宗(649年-683年)時代,追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並依武昭儀奏請,詔令王公百官研習老子的《道德經》,每年依《孝經》、《論語》例考士人。因此,民間附隨大力發展,道觀廟宇開始以推背图設籤,供信眾求神問事。傳說,(713年—741年)唐玄宗時代,全國有宮觀1687所,包含女觀550所。 後來,宮觀廟宇供奉神祗不同,圖籤詩文各異,著名的「乾坤萬年歌」相傳是「百家宗師」西周姜太公所撰,每7字一句共106句,但是七言詩格式,始於南北朝末年,應為後人藉姜太公之名作品。 台灣民間,農民曆所載圖籤,有些人認為是劉伯溫《推背圖》,其實劉伯溫撰有燒餅歌不是《推背圖》,全文共1,912個字,由四十多首歌謠組成,歌詞被廟宇設為抽籤的籤詩。 推背圖的圖籤或乾坤萬年歌、燒餅歌的籤詩,都沒有確定預示,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及過程與結果,而是僅供求籤人自由揣測,或是解籤人隨附求籤人口風解讀,等事過境遷,解讀錯誤的部分,都是因解讀的錯誤,籤緯是神的預示,不可能錯,因為「信仰」。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