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制度,讓一個深受學生喜愛、教學特優的老師,必須接受「不續聘」的命運?大學評鑑制度重研究、輕教學,曾讓大學老師感嘆,如果讓孔子接受教師評鑑,恐怕也是不合格。這樣的憂慮,已經開始發酵擴大,教育部不能再漠視。
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這個教育價值觀,到了大學卻開始被挑戰,為了拚升等、拚大學評鑑成績,教授埋首做研究,會有很可觀的「加分」效果;但以教學為職志,全力投入教學品質及學生的實質獲益的教授,不但沒有加分,甚至因為交不出研究成果,在大學校園裡得不到「尊嚴」。
大學法規定,大學老師有接受評鑑的義務與責任,對一個資深的、或已是某領域「權威」的大學老師來說,被評鑑可能不是一件被尊重的事,與其花一堆時間做一大堆評鑑的文書工作,寧可把時間花在學生身上。
政大副教授郭立民因為年資深,適用大學教師升等辦法的舊制,沒有升等的壓力,即使多年沒升等,也可以副教授做到退休,但他採取「非常」手段來凸顯評鑑制度的不合理,或許用心良苦,但大學老師不遵守大學法的規定,拒絕接受評鑑,這樣的「以身作則」,當學生也拒絕接受期中、期末考,或畢業考,他又要如何以對?
教育部長吳清基在教師節前夕,宣示要維護「師道尊嚴」,如今更該以行動展現,訂出一個情、理、法兼顧的教師評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