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近要求各大學校系在6月底前提出報告,講師比率不得超過30%,否則明年將強制減招3成。這項要求引起大學反彈、講師恐慌,尤其是講師比率偏高的外語學院。
「講師難道不是老師嗎?為何要歧視講師呢?」靜宜外語學院院長謝國平質疑。他表示,基礎語文強調技能及扎實訓練,語言講師就能勝任,而不需要高深的研究。教育部的做法,會讓學生以為講師是「次一等」的老師,很傷人。
政大英文系教授陳超明表示,政大外語學院雖能符合教育部新標準,但外語學院講師比較高是有原因的,第一是早期阿拉伯、土耳其等系的博士人數少,其次,語文的學習請博士來教還不一定教得好。
陳超明表示,以哈佛、耶魯、柏克萊為例,他們的中文課程也以講師為主,且教得非常好,顯示這些名校也不見得迷信學位。以政大為例,學生每年選出的優良教師就有不少是講師,如視講師為「二等」,對他們並不公平。
輔大外語學院目前尚有部分系所的講師比超過3成,但表示會在一兩年內降到3成以下。外語學院表示,院內有十餘位非常資深、也廣受學生好評的講師,過去他們注重教學,才忽略了要用研究來升等。
也有學者認為,國內的升等多半是看發表什麼研究報告,而不看教學方式改良、教案創新等,與國外不同,對語文教師不利。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教育部從91年就要求以「校」為單位,講師不能超過三成,如今要求以系所為單位,政策制定前,都請大學表示意見,但並沒有人反對。
何卓飛說,新設大學在升格時,都已調整師資比例,花比較高的成本來聘教授、副教授,一些老牌的大學也應起直追;且不是今年不合格、馬上就要求減招,要等到明年6月第二次提報仍不符標準,才會強制在100學年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