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總統大選結束後,高雄市三民公園出入口出現了一條醒目布幔,「無情的城市」五個字似乎在冷冷地抗議這個「無血無淚」的城市,居然讓老市長謝長廷輸了馬蕭兩萬八千多票。更有支持者穿著印著這幾個字的T恤出席謝長廷的謝票場合,表達沉默的抗議。無情的城市似乎成了港都高雄的另一個標籤。
過去八年,台灣人民就是太重感情,即使政治人物犯了再多錯、悖離了再多當初的理想,許多基本選民仍選擇原諒、體諒、包容。政治裡夾雜了太多人情世故與政黨色彩,讓政治人物一次又一次得以過關,繼續坐享廟堂高位及權力,不思反省;人民「有情有義」的結果,卻讓台灣的政局與前景不斷崩壞頹圮。
人民以選票讓政治人物掌握權力、享受資源,政績,本來就是政治人物的基本義務。做得差,人民自然把手上的工具再收回來,交到另一個人手上。做得好,本來就是應該的,沒什麼好拿來說嘴,不是賜予或恩典,更不應認為是人民「欠」你的,不投給你就是虧欠了你。
民主政治的可貴,就是不講關係、不帶感情、不論親疏,選民只憑政績,來決定手中的一票要投給誰。選民抉擇後,落敗者心中即使有再多的無奈與不甘,也只能俯首接受。
對政治人物無情,才是現代民主政治的常態。唯有如此,才能讓接手的人戒慎恐懼、戰戰兢兢,不敢恣意濫權、怠惰、茍且,這樣的民主才有品質與內涵可言,而非徒具民主的形式。
當年英相邱吉爾帶領英國力抗納粹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歷經了英國最困難的時刻,但大戰結束後的首次大選,英國選民卻毫不留情地拒絕了邱吉爾所屬的保守黨,讓他丟了首相職務。邱吉爾在卸任時說出了一句傳頌迄今的名言,「對傑出內閣首相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
綠營支持者只看到了「市民無情」的一面,但看不到的布幔的另一面,那是「進步城市」的精神。不只高雄,所有的城鄉都應無情地對待政黨與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