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也談上山打老虎
2009/06/15 10:29:26瀏覽1881|回應1|推薦7

引用文章周錫瑋上山打老虎

今天我也來談談打虎英雄,不過這位打虎英雄既不是揚名立萬的武二郎,也不是猶如天神一人殺四虎的李逵。更不是上海灘上打奸商的經國先生。而是中國歷史上NO,1的打虎鼻祖,正是從他開始,中國人開始有了傳奇般的打虎歷史。

此人有一個十分娘的名字叫做馮婦,可千萬別以名取人哦。雖然叫了一個略帶女性化的名字,但馮婦實際上是有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馮婦生活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晉國,自小從師學藝,練成了渾身的本事,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馮婦是一個正直無私的人,專愛濟弱扶貧,抱打不平。他所處地方,老虎成患,人民苦不堪言。青年馮婦決心為民除害,他獨自上山,找尋老虎的蹤跡,遇之則與之生死搏鬥,直至將其打死為止。一來二去,竟打的當地老虎見了他如同老鼠見了貓,遠遠地遁去。虎患祛除,馮婦成了人們心中的英雄,威名遠揚。春秋時儒學乃顯學之一,孔夫子提出「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也就是說只要嚴於律己、忠君愛國的人就能稱為「士」。馮婦雖平民,但其屢屢為民除害,頗受人民的愛戴,他敬仰孔子的為人,尊重儒家的學說後被當地的諸侯賞識,封了他一塊地作了地方官,因此也算加入了「士人」的行列。

做了官的馮婦依然本色不改,他一心一意為民執法奉公絲毫不圖私利。深受當地百姓愛戴,然而他的作為自然要觸及到一部分統治階級的利益。有一次馮婦手下的一個官員貪污了錢財,他想那一部分給馮婦以塞其口,馮婦知道後十分氣憤,不但痛斥懲戒了貪污的官員並且還主動把貪污的所得還給百姓。馮婦剛正不阿的行為使他在官場上越來越難混,好幾次被人高黑狀,但馮婦堅信自己清白。那些誣告的人也無可奈何。

有一次馮婦和一些士人朋友們出外郊遊,他們駕著馬車剛剛路過一個山頭,就看見許多老百姓正舉著鋤頭、木棒追逐一隻老虎。這只吊睛白額大虎跑動起來忽忽掛風,叫喚起來震耳欲聾,一撲,一掀,一剪委實猛惡無比,眾人急切拿它不下,卻各各有性命之危。有人發現馮婦,眼睛一亮,「馮婦生來是老虎的剋星,不知死在他拳下多少條虎命,英雄就在眼前,何不請他幫忙呢?」,於是便紛紛請他幫助打虎。老百姓熱誠的眼光激起了馮婦的沖天豪氣,已多年不打虎的他二話沒說,捋起衣袖跳下車朝猛虎撲去。馮婦好漢不減當年之勇,三拳兩腳老虎斃命,百姓們朝馮婦發出熱烈的歡呼聲,而車上的那些士人朋友們則面帶嘲諷,紛紛譏笑他身為「士人」卻去幹這種「不成體統」的事,以至不願與他結車同行。

馮婦處在深深的痛苦中,結交上層,出人頭地,建功立業是他所願,但他沖天的打虎本事卻被他們視為「小人」之舉。他想不通、想不透啊。孔子曾說農夫種菜是「小人」幹的事,難道俺馮婦打虎為民除害也是「小人」幹的事嗎?鄉親們熱切盼望的眼神與「士人」朋友們鄙視冷漠的眼神交織在一起,使馮婦處在兩難之間。人生前面的路怎麼走?今後碰到老虎還打不打?不打老虎,可能等待他的是光宗耀祖的錦繡前程,是體面而有尊嚴的貴族生活,但會被鄉親們恥笑為狼狽為奸、沆瀣一氣;繼續打老虎,就等於重新回到鄉親們中間,回到過去的貧寒生活中,脫離好不容易才進去的「士人」貴族階層。

但馮婦的秉性決定了他的性格,當他在官場上受到的排擠越來越多,所有人都對他橫眉豎目時他知道自己是做不下去了,因為周圍「真小人」實在太多,馮婦依然辭官,馮婦辭職後新來的官員不但政績不如馮婦更好吃懶做貪贓枉法。百姓們實在不能忍受這種官員的作為,無奈之下當地諸侯只能重新請馮婦回來作官。

有一次馮婦突然接到了一個邀請,東甌國的國君親自邀請他去「搏虎」。去還是不去?矛盾重重的馮婦最後感情戰勝了理智,遇虎不打,非馮婦也!他決定再一次「最後」為民除害,從此便金盆洗手,過祖輩人嚮往的貴族生活。但這次馮婦被愚弄了,東甌國並沒有老虎。原來東甌(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帶)人習慣於住茅屋,經常發生火災,為此痛苦不已。有個東甌商人到晉國去,聽說晉國有個叫馮婦的人善於「搏虎」,凡是他出現之處,就無「虎」。東甌商人回去後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國君。由於東甌話「火」和「虎」的讀音毫無區別,國君誤以為馮婦善於「撲火」,所以才以隆重的禮節從晉國請來了馮婦。第二天市場上失火了,大家趕緊跑去告訴馮婦,「虎在哪里?」,馮婦捋起袖子跟著眾人跑出去,卻怎麼也找不到虎。大火燒到王宮,大家推著馮婦往火裏沖,大火中的馮婦發出了震天動地的吼聲,這位勇敢的中國第一打虎英雄,就這樣懷著深深的困惑,在熊熊的烈火中鳳凰涅槃了!

是誰殺死了馮婦這樣的好人好官呢?是那些貪贓枉法壞事作盡的貪官惡吏,還是那些不分好壞不聞事事的人民呢?想必都有,馮婦與其說是死在他畢生為之奮鬥的打虎事業,到不如說是死在他為民為社會的熱情上。正是他一心奉公愛護百姓但卻遭到小人的暗害。如果馮婦今天不是這樣,他遇虎不打,遇惡不除,遇不平則無視,遇貪官而同流。那麼今天的馮婦一樣可以混跡官場有吃有喝,好不快活,如此即便有人請他去打虎他也不會去,如此也不會遭受這樣無妄之災,真是這樣中國歷史上不過又多了一具臭皮囊罷了。

為官者當「修勤滅貪」,當勤政為民。民之所求必所往才是一個光明磊落不負君恩的好官員。《道德經》十七章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aiyuefang&aid=3044107

 回應文章

鴨湯又被鋼管幹掉了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劉伯溫
2009/06/15 21:25
《孟子·盡心下》

齊饑。陳臻曰:「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為發棠;殆不可復。」孟子曰:「是為馮婦也。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郁離子》卷上

東甌之人謂火為虎,其稱火與虎無別也。其國無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災,國人咸苦之。海隅之賈人適晉,聞晉國有馮婦善搏虎,馮婦所在則其邑無虎,歸以語東甌君。東甌君大喜,以馬十駟、玉二轂、文錦十純,命賈人為行人,求馮婦於晉。馮婦至,東甌君命駕,虛左,迎之於國門外,共載而入館於國中為上客。明日,市有火,國人奔告馮婦,馮婦攘臂從國人出,求虎弗得。火迫於宮肆,國人擁馮婦以趨火,灼而死。於是賈人以妄得罪,而馮婦死弗悟。

=============

郁離子是明朝劉伯溫寫的。顯然這個人是拿孟子裡的人物出來亂掰,讓馮婦倒楣死在火中。我們可以推論明朝的時候浙江一帶「火」與「虎」同音。以前的讀書人,因為詩經的部份韻腳念不出來,才慢慢發現語言轉音的現象。因為明朝的時候,聲韻學還不發達,劉伯溫也許還不知道古代漢語的發音跟後來的漢語不同。他可能以為當時的發音就是春秋時代的發音。

要說馮婦,台灣最像馮婦的恐怕是李遠哲。一個打老虎的專家送去救火,就跟把化學實驗家送去做教改一樣荒謬。馮婦是個只會做一件事的專家。李遠哲也一樣。馮婦把自己搞死。李遠哲搞死台灣。

劉伯溫寫這篇馮婦好像也有問題。古代的救火其實就是拆房子。因為當時缺乏大量運水的技術,不可能撲滅火勢。加上古代的人家徒四壁,沒什麼東西需要救,所以拆木屋,清理出防火巷反而是最實際的方法。一直到一百年前,東京還是用拆屋的方法滅火。江戶發生大火的時候,年輕力壯的人會依照指示,到預定的防火巷地點拆屋。如果拆得夠快,火勢就不會延燒到別的地方。這是很有名的江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