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原创:中国反对的断层
2009/03/29 10:17:32瀏覽396|回應2|推薦0

是否還記得2006年全國風起雲湧的反日遊行示威,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等幾十個大中型城市連二連三的舉行萬人上街頭的遊行示威,可以說這是自1989年以來最大的壹次街頭運動。中國人情緒激動的行爲迫使日本外務省釘村信孝還到北京來交涉,我外交部長李肇星還舉辦了記者說明會以平息國人的怒火。不光是這壹次街頭示威,那壹時在中國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再到互聯網,反日情緒十分高漲,還記得那時網路上有壹個“抗日同盟會”的網站,日點擊量超過100萬。那時候日本在中國是衆矢之的,任何關于日本的訊息都是反對。所有才有了“抵制日貨”的口號。

時過境遷今日的“抗日同盟會”網站日發帖量只有壹二百。而如今在我們的身邊似乎“反日,抵日”的氣氛淡了。似乎很少再看到聽到大規模的“反日行爲”了。雖然在互聯網上依然有這樣的聲音但絕對沒有前幾年那麽的凶猛,甚至在前段時間內日本所播放的《今日評論》中也把中國人最不喜歡的國家從第壹降低到了第二。

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另外壹鄰國“韓國”。這是很有意思的,當2006年中國舉國網絡反日的時候,韓國和中國還是非常好的,中韓兩國人民交流密切十分友善。那時的中國網絡中絕對沒有“抵制韓貨,抵制韓劇”這樣的口號。中國人那時對韓國分化甚至是十分推崇的。可如今韓國人卻變代替了日本人在中國網民心目中的地位。從曆史上看韓國並沒有像日本那樣侵略中國也沒有像日本那樣給中國帶來長時間的災難和痛苦。可爲什麽中國網民會從“抵制日貨”轉而變爲“抵制韓貨”呢。

有人說這是所謂韓國“剽竊”中國文化所致,還有種說法叫“辱華”。其實這種說法只看到了表面現象,說辱華日本侵占釣魚島在台灣問題上掣肘我國,與美國沆瀣壹氣打壓中國。2006年的日本和今日的日本在對華政策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而韓國呢申請端午祭是在2007年的事情,如果說韓國那些所謂“剽竊”是“真實”的話,那也肯定是有很長時間理論依據而形成的,並非壹朝壹夕可成。

同樣的日本和同樣的韓國,昨天和今天並無太大變化而卻導致了身份互換的真正原因是國家領導人。是否還記得當初“反日”時情緒激動的人們高舉著小泉純壹郎的照片進行侮辱。很顯然當初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反日情緒的重要壹點就是日本首相小泉純壹郎以及他的政策。小泉任內參拜靖國神社導致了中國官方的不滿而所采取的對華政策也使中國人民不滿,所以那時的中日關系是低潮的。小泉是屬于完全依附美國的日本首相,與美國走的太近壹起來看緊中國給中國壓力,這是中國從官方到民間都無法忍受的。所以正是對日本首相個人和他的對華政策導致了當年中國網民反日情緒的高漲。而這種情況壹直到小泉下台安倍晉三上台後才得到改善,而正是在那個時期,中國反日反韓情緒的位置才逐漸對調。

再反觀韓國,韓國前總統盧武铉2002年代表民主黨當選,當時韓國有兩大黨勢力,壹個是以民主黨爲代表的反美勢力,壹個是以大國家黨爲代表的親美勢力。常常可以在電視中看到韓國國會上演全武行。打架的正是這兩個代表,韓國朝內的那兩股勢力的矛盾比台灣島內的國(國民黨)民(民進黨)還要激烈。大國家黨勢力曾經發起過彈核盧武铉要求罷免其總統的議案,而前不久的“牛肉風波”使韓國國會壹團糟的幕後推手正是已經在野的民主黨。由此可見在韓國這兩股政治勢力的政見是完全相左的,所以當盧武铉上台後奉行親北疏美的政策後自然會和中國關系十分親密。那時的中韓關系也是最好的,加之上任金大中也是民主黨的中韓關系經曆了十多年的春天自然好的不可能有厭韓情緒。

可就是如此卻因爲大國家黨的李明博上台後調整了盧武铉的政策加上當時有韓國多數國民的支持,不但朝鮮半島北南雙方關系緊張壹觸即發,甚至還捎帶著中國,因爲李明博和小泉壹樣是屬于親美派,希望加強韓美合作壹致對北。這無疑就觸碰到了中國的神經。于是乎中國的網民也從“反日”的狀態壹下轉變到“反韓”。這幾乎是在壹夜間形成將中韓十幾年的春風壹掃而光。

綜上所述中國網民或者民間的“反對”情緒並不是針對任何國家。很多時候往往只是針對此國家的領導人近而將仇恨衍變成整個國家民族的仇恨,而爲了使這種仇恨能順理成章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壹些人會爲其尋找各式各樣的理由及借口。反日的自不屑說,我們可以找幾個檔案室的資料來反日,那反韓呢爲了使反韓正常化有些人就開始將原本並不重要並不稀奇的事情拿出無限上綱,實在不行甚至瞎編亂造爲的就是這種反對情緒的正常化合理化。

如果說中日韓三國本身關系複雜,那麽我們說另外有壹個例子“法國”。法國並沒有像日本那樣對中國進行侵略也不像韓國那樣與中國有複雜關系和淵源。當戴高樂作爲首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建交的歐洲國家時,中法關系就開始了良性期,從那開始壹直到法國前總統希拉克中法關系壹直維持了半個世紀的友誼。當法國的艾菲爾鐵塔全身鮮紅的迎接中法文化年時怕是很多人都不會想到今日的中法關系會是如此這般光景。這壹切的壹切只因爲法國總統換人了,換了個人就換了個政策。于是半個世紀的友誼都被打破了。

中國對待別國的關系往往都是偏向政策性的而非感性性的。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實用外交“。所以不存在所謂的“反日,反韓,反法”說法。中國的反對從來就不是反對國家而只是單單反對領導人或領導人的政策。而有趣的是中國國民也能同官方保持壹致。說到這裏大家也不用悲觀,這並非曆史原因和感情因素。想要調整中國與別國的關系只需要對華政策的調整就可以了。中國官方和人民就會很快忘記過去的陰霾和不快,當然如果不想要與華友好也只需要調整政策,結束比開始的時間還要快還要迅速。

資本主義民主國家,國家領導人如走馬觀花壹樣換,所以換人就有可能換政策。而中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外政策幾十年如壹日。所以當別國的政策變了和中國的關系也就變了。中國對日本,韓國,法國,美國等等所有的國家的感情因素並非所謂的感情因素,而是徹徹底底的利益(對華關系)因素。

果然再壹次印證了“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aiyuefang&aid=2793845

 回應文章

长袖善舞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感性的國民
2009/04/29 02:00

都反过一遍两遍了,累了,就该过自己的日子了。

房价高,看病贵,教育难,早晚都得面对!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到底哪個更大?
2009/03/30 22:13
糾正一個地方:
我是覺得---
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的那一次,全國興起的反美運動應該比06年的抵制日貨更為激烈,規模也更大!
安康公主(woaiyuefang) 於 2009-03-31 10:53 回覆:

呵呵,你说的对

彼此彼此,不过那次比较理性。而抵制日货运动那时已经网络普及化所以比较感性比较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