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經探祕 (105) ~ 第四章 觀自在菩薩(四)心性上的修持
2011/04/23 21:16:01瀏覽2028|回應1|推薦39

第四章  觀自在菩薩

(四)心性上的修持

至於心性上的修持,如何實踐靈修的階梯,如:尊師(臣服)、重道(投入)、踏實、感謝、平常心、反省、寬恕(包容)、信心、愛心、恆心、施捨、謙虛……等,並避免犯下靈修的障礙,如:執著、懷疑、懈怠、自大、偏私、貪念、情欲不中節、惡口(兩舌)……等,讓身心靈更圓滿,讓自己充滿正心、正念、正行,摒棄所有不好的念頭和言行,都是我們必須去做到的功夫。

雖然對於「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段經文,我並沒有逐句的詳加解釋,也只能夠先概略的談到其中一小部分。然而,我覺得對於諸位前賢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明白《心經》所欲表達的整體意境,掌握基本的原則和觀念,只要觀念正確了,原則把握住了,「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萬法皆不離其中。

因此,以靈學真理的角度觀之,我們對於此段經文所要掌握的要點即是:當我們的六根,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運作產生問題時,它一定會在主魂和覺魂的記憶智慧寶庫裡留下記載,並且觸動、啟發內在的因果,讓內在的垃圾完全傾倒出來。

也因此,一般的觀照功夫,都只是停留在初階的明心見性,也就是透視或感應到內在之氣與光的流動和變化而已,而無法真正照見自性,讓自性、佛性自在解脫,進入深度的觀照和靜心、禪定的境界;也無法讓我們在看到任何形相,接受到任何刺激,產生任何妄念、妄想,或實際付諸行動時,在深層的潛意識裡真正放下、放空。

當我們在色、受、想、行、識等五蘊的感應、作用之下,無法真正放下、放空時,我們的自性、佛性也絕對無法圓融的運作。那麼對於人生諸苦,如:生、老、病、死之苦,以及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盛等八大苦,還有當一個人去世時,途中所經過的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等三塗(途)苦,又如何一一度盡呢?

當我們無法攝持住自己的心,做到真正的自在、放下時,又怎麼讓自己不受影響呢?

就比如說,生病的時候,心想:「唉呀!糟糕了!生病了,休息比較重要,共修可以不用去了,心法也可以暫時不要練了!」。遇到假日的時候,又想:「今天高速公路可能會大塞車,乾脆放假一天,在家裡練練心法就好,可以不用趕著去上課了!」……。

我們無時無刻不接受著各種因果的影響和牽絆啊!

雖然每個人都有因果,但是我們的這顆心,卻可以逐漸的做到不受影響!不受牽絆!

因為,唯有真正的放下,才能感受到解脫自在的可貴,也才能真正進入深層的觀照,感應宇宙、天地、大自然、萬事萬物之運作真理,得到我們畢生所欲追求的偉大智慧。

對於這段本來就很難講的經文,我也總算是好不容易的,將一些基本的觀念做了簡單的介紹。接下來除了再一個層次、一個層次,不斷的層層深入探索如何「觀自在菩薩」之外,還要和諸位前賢一起來做實驗,實地習練觀照的功夫!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sdomlohas&aid=5128656

 回應文章

鴻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比較簡單
2011/04/24 14:18

如何由觀而得自在……


大智慧(wisdomlohas) 於 2011-04-26 13:01 回覆:

鴻魚您好:

藉由正確的觀照法,可統攝心神、專注無我,而去除身心靈的不淨雜染,讓靈性、佛性、自性光明;觀照之法繁多,有觀照呼吸、光、氣或內在的活動現象,可依個人喜好為之。

不能放下則無法自在,導因因果、習性的牽絆和干擾,多靜心觀照是有效的對治方法呢!

心思想法越簡單、越單純的人,通常也是比較能夠入靜的人喔!

迎您的來訪,並不吝指教,要常來哦!  

                   大智慧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