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3 14:15:29瀏覽160|回應0|推薦1 | |
欺之以方
【聯合報╱徐國能】 2009.11.12 03:53 am 人的一生,可能都是一部漫長的受騙史…… 騙與被騙是一個很微妙的關係:有一種時候,即使明知是騙局,還欣然上當,樂在其中,那可真是最幸福的;其次是被騙了,但是終其一生都不知道,那就無所謂幸或不幸可言;而在上當的一秒鐘後或是數年後才驚覺,並因此產生憾恨,那就是人生的痛苦根源之一。人的一生,可能都是一部漫長的受騙史,「防人之心不可無」,或許就是防治詐騙的最初警語。 我是經常被騙得團團轉的那種傻瓜,小的時候,同學隨口說放學後在校門外的大樹下集合,我還真會傻等到夕陽西下。中學的時代,我竟然深信教育部長說要杜絕補教歪風,高中聯考以課本為命題範圍,因此我不上補習班,也不買參考書,只把課本上的題目做得熟透;待坐定考場,一看考卷,我才赫然發現自己被騙了,結果當然是當上落榜生。一直到了大學,還是沒有長進,當時班上有一個同學是年紀比我們都長的僑生,我與他也不算太熟,他有回學期末突然很急切地打電話給我,說回香港的機票因為匯率等因素,差了幾千塊,問我能否墊一下;以學生的能力來說,喝杯青草茶都是要稍微考慮一下的,幾千塊當然不是小數目,但我似乎感受到他的焦急,幾乎是沒有任何遲疑地悉數借給了他;不過,數日後才聽說此君沉迷賭博電玩欠了不少錢,正到處訛詐,我心中一涼,錢當然是要不回來了。 成家後,總覺得自己精明不少,不過仍然難逃被騙的結果。有回妻子出國了,一人在家,突然有人按門鈴,一佩掛證件的男人說是政府立案的瓦斯公司要做免費的安全檢測,我竟不疑有他,放此君進門,畢竟「瓦斯」是很危險的東西。他拿了個儀器東嗅西聞,一下請我開熱水,一下點爐子,突然那儀器紅燈亮起並嗶嗶作響,「這裡這裡,」他指著一條管子說:「有漏氣喔,你都沒聞到嗎?……」於是我花了三千五百元裝了一個「有專利」的「瓦斯防爆器」。數日後,報紙刊出這是一個瓦斯器材行的假推銷,要大家不要上當。正在懊惱時,此公司的「總裁」竟然跑出來說他們是政府立案的社會安全單位云云,完全是在做服務……搞得我至今不知自己到底受騙了沒。 在學校中,學生也會騙我,就是作業遲交胡編理由或找人代做而不承認等,每年的六、七月是騙人的高峰期。有年暑假初始,一位我沒什麼印象的外系的女同學來電,邊哭邊訴,大意是說她本來修我們的輔系,因此有選我一門課,但因種種原由,她要放棄輔系,因此整學期都沒來上課考試,但現要要畢業了,學校卻說她沒退選課程,這樣依然要算學分,如果我給她打0分,她不僅不能畢業,還會被退學,還要賠償一大筆助學貸款……總之很複雜、很緊急,也很無辜就對了。「那麼我能做什麼呢?」顯然她是有備而來,她說她幾號前一定要拿到畢業證書,盼我能先打出成績,然後她會補上三份報告,並且在下學年儘量來「旁聽」上完這門課。結果分數是打了,但報告與其人一直遲遲沒出現,日復一日癡癡望著空的信箱,這是《沒人寫信給上校》的台灣版。其實我有她的手機號碼,但我一直沒有勇氣撥給她。被騙的往往比騙人的更加心虛,木心在〈街頭三女人〉一文中敘述一個陌生女人向他借電車錢,轉身卻去買了包菸抽了起來,把一切看在眼中的木心寫得真好:「我迴身快步走,怕她發現我,我不是那種有意窺人隱私的人。」 我慢慢覺得,容易上當的人無論如何都是不會進步的,那是天性,就像猴子愛吃香蕉,並不因成長而改變,也不會因教訓而警覺。不過我也經常安慰自己,很多英雄豪傑都有上當的經驗,例如金庸筆下的張無忌,從小被騙到大,他還是練成了絕世神功與擄獲美人芳心,可見傻人有傻福! 從勝敗的觀點來說,騙人的是勝利者,但我總覺得,受騙的人不過就是一些心情或金錢上的損失,隨著時間,終會慢慢弭平。但騙人的,固然有一些收穫,卻在騙人的那個心理機制啟動的剎那,人心裡的某種東西,就像沙漏一樣慢慢地流失了。是什麼呢?我並不知道,那種東西就算全部失去了,其實人一樣也可以好好的活著,沒有任何不適或異狀,但其實他自己都會隱約感覺到,有些什麼彷彿不存在了,心中有一部分空洞了。有時,從一些眼神或是語氣似可探出端倪,那時我真想大喊:「不要失去啊,那流沙一樣的東西。」因此我總是很想勸服那些正在騙我的人對我實說,或許我可以加倍地幫他們度過難關也不一定。不過我總是什麼也沒講,就讓他們騙下去,很鄉愿地認為當面揭穿別人說得正開心的謊言是一種非常不道德的事,我也不是「那種有意窺人隱私的人」。 我慢慢懂得,因為人類資源有限,也因為人與人之間有極深的隔閡與不信任,所以才有「騙」這個行為產生,看那海邊無數的細砂,或許就是從我們心裡遺漏的吧!那是人類生存悲哀的象徵。有了這層覺悟,每當接到詐騙電話──中獎啦、被法院通知啦、你不記得我了嗎……這類,便收起以往想要罵或戲弄的心情,只是輕輕掛上電話。不過說也奇怪,這些人總會不厭其煩地一再打來,甚至罵人──騙子往往是最理直氣壯的,不然怎麼當騙子呢。 不過有一種人卻很能享受被騙的樂趣,《孟子》記載,智者子產獲贈一條活魚,子產命「校人」(管池沼的小吏)養起來,這傢伙不但偷吃了活魚,還欺騙子產說那條魚放在池中,一開始「圉圉」(要死不活的樣子),不過,一下子便開開心心地游走了。子產高興地直說:「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子產真的被騙了嗎?還是他選擇「相信」來讓自己開心呢?他所相信的或許不是那個小吏,而是人性中存在著善良與光明,以及一個生命回歸天地的自由與快樂。這樣的心境,不是比每天活在懷疑和督責的緊張中更怡悅嗎?《聖經》裡也說愛就是「凡事相信」,所信者不是謊言,而是相信在謊言的背後也許有著不得不如此的理由,相信騙徒的心中,也存在著某種不安與痛苦吧! 近來我常騙三歲的小女:不乖乖吃飯警察會來抓她、不去洗澡玩具會變不見,這好像比打罵都見效。不過我也常被三歲的她所欺騙,例如久久沒人陪她玩時,她就會拿著一張圖畫紙跑來說不會著色,拉我離開電腦到她的小桌上,握著她的手「教她」幫各種火車圖案上顏色。雖然明知這是一個騙局,但總是讓她得逞──「凡事相信」嘛!一面握著那小小的手,一面想到,如果有一天我想這樣「教」她上顏色而被悍然拒絕時,我又該用什麼方式來騙她再讓我和她一起玩呢? 【2009/11/11 聯合報】@ http://udn.com/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