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享聯合報社論/「祖父母政策」比「祖父母節」重要 等三文
2009/11/08 21:39:01瀏覽373|回應1|推薦1
聯合報社論/「祖父母政策」比「祖父母節」重要
【聯合報╱社論】 2009.11.07 03:35 am

教育部又有新點子,最近端出了「祖父母節」的構想。據稱已獲得吳揆的大力支持,將訂八月最後一個周日為「祖父母節」;並建議阿公阿嬤可在開學前的這天買文具送孫輩,並在開學日牽著孫兒上學去。
教育部長吳清基說,如此是希望增進祖孫間的感情交流,培養傳統孝道精神,「弘揚師道、推行孝道,國家才有希望」。教育部次長吳財順則說,台灣現在是高齡化的社會,未來是超高齡化社會,增訂「祖父母節」可帶動社會尊重老人。
這真是教育部向行政院及人民丟出的一道「道德測驗題」。在「重視孝道」、「尊敬老人」、「培養祖孫感情」的大旗之下,誰敢曰不宜?
我們同意,孝道、敬老,或者增進世代間的理解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課題;教育部能主動擔起移風易俗、發揚孝道的重責大任,其勇於任事的精神也令人敬佩。但是,檢視「祖父母節」的構想基礎,不免發現這是出於對家庭型態、倫理關係的傳統想像。
就教育部官員目前為民眾描述的內涵,要祖父母送文具給孫輩,開學日牽他們上學去,看來主體仍是兒孫,而不是祖父母,只是正式派定祖父母的工具角色。於是,即使在為他們設立的節日,他們的功能還是送小孩上學;官員難道不知道,這早就是許多台灣老人家每日的例行工作,無薪而且無法請假?
但是,現代社會裡,愈來愈多的祖父母希冀享受晚年的自在,在盡了養兒育女的人生義務之後,再不希望餘年繼續為兒女提供免費「愛的勞務」。更有甚者,不負責任的兒女把孫子丟給祖父母照顧,靠老人津貼養孫兒。面對下一代的「啃老族」,如此的「祖父母節」豈不令祖父母感傷?
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或強調倫理道德而設立節日,必須小心。在多元社會裡,對愈見多元的家庭型態,比如單親家庭、各自帶著前次婚姻兒女再婚的「重組家庭」等,必須更具文化敏感度,避免以舊社會的思維為學生的家庭貼了標籤。已有教師反省,在母親節畫「我的母親」、作文課寫「我的父親」,對許多單親或重組家庭的小孩都可能是難題;如今要訂「祖父母節」,倘若父母輩與祖父母輩的關係異樣,難免徒然增加祖孫三代的緊張。就台灣社會現狀來看,此種可能性恐怕不小。
再者,對於節慶,台灣官方與民間早都各自發展出「過節公式」:儀式與消費。依照台灣社會現下的「過節」習慣,祖父母節場景大概是:官方必會舉辦應景儀式,諸如選拔「模範祖父母」、舉辦「溫馨祖孫情」徵文或者「手機簡訊祖孫傳情」大賽。民間則是比照目前過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商業化」模式,商家推出「祖父母節大餐」,以及給祖父母的應景禮物組合。如此一來,教育部期待中的發揚「孝道」或「敬老倫理」,全由商家發揚光大,為人子女、孫兒者,只要埋單即可。
回到問題的初衷,若想增進祖孫情、對老人的關懷,還是那句老話:「言教不如身教」,若是父母能孝敬祖父母,孫兒輩大概不致太失禮;但若是父母早與祖父母疏離,祖孫情要靠一天的「祖孫節」來維繫,只怕反而是傷口撒鹽。
邁入老人社會的台灣,要照顧眾多的祖父母。我們並不反對訂定節日喚起倫理親情,但國家要用更全面、更細緻的政策來承擔治理責任。已上路的國民年金、勢在必行的長期照護保險,都是切中老人社會需求的重大政策;遺憾的是,政府將明年的弱勢托育及長照社福預算大幅刪減,眾多老人將首蒙其害,這顯然不是訂定「祖父母節」可以彌補的。
【2009/11/07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筆記/祖父母的心願
【聯合報╱孫蓉華】 2009.11.07 03:35 am

教育部計畫將八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訂為「祖父母節」,建議祖父母在這一天送開學文具給孫子女,最好還能在開學第一天帶著孫子女上學去。
想透過祖父母節增進祖孫情,有其理想性,但落實到現代社會,可曾反省祖父母的地位又是如何?孝道一向被視為是中華兒女傳統美德,曾幾何時,我們需要訂成節日才能提醒晚輩要盡孝道,豈不顯得太過矯情。
然而,現代人要在競爭激烈的現實社會中生存,連子女、夫妻的情份都可能顯得疏離,又遑論照顧祖父母,對祖父母的關照也往往陷入兩極。
孝順的孩子會利用空閒時間探視父母或祖父母,或者藉著電話噓寒問暖,對長輩來說,能有孩子這樣的問候已彌足珍貴了。
其次,有的家庭是三代同堂,祖父母還要肩負照顧孫兒的工作,跟他們的互動機會多了,但互動的情況是否良好,卻又是如人飲水,各家冷暖自知。
更離譜的是,把孩子丟給父母後,就不知去向,讓年邁的雙親還要拖著衰老的身軀撫養孫子女,這樣的場景在經濟弱勢時更常看見!景況已令人不忍,他們需要的豈是一個空虛的祖父母節。
其實早在推動祖父母節前,各級學校都忙著請學生家長參加親子日,關心自己的子女、負起教養責任,但往往是該來的家長永遠避不見面,會來的都是沒有太大教養問題的。
推廣祖父母節,喚起晚輩盡孝道、照顧祖父母之際,更需要做的,應該是教育那些失職的父母,唯有讓為人子女者了解孝的真諦,身體力行才足以影響自己的孩子效法,從而孝順自己的長輩,否則只是華而不實的節日,看不出會有多大的改變!
【2009/11/07 聯合報】@ http://udn.com/



別讓孫子 只記得外婆墳
【聯合報╱何石松/新生醫專副教授(桃縣中壢)】 2009.11.08 04:00 am

聯合報報導了祖父母和兒童節要訂為國定假日的消息;兒童節後來居上,先訂為國定假日,明年開始實施。我想,天下做祖父母的,可能一點都不會吃醋。因為,祖父母們,是最疼孫子的了,這是我最深的感受,腦海中馬上浮現先祖父母和藹的面容,不禁要脫口而出:假日,趕快回家看看祖父母吧!
為什麼要看祖父母呢?主要是為忙碌的父母分憂解勞,他們都是為著子女在忙,卻忘記了自己的年邁父母,所謂「子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不是不愁, 總以為父母一直在有力的保護我們,永遠年輕一樣,殊不知他們卻一天天的老去,他們不僅愛兒女,更愛自己的孫子,是完全無私無悔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報的。 我們只看到世間孝子報答父母恩情,又有多少孫子真的回報祖父母呢?
不是孫子們忘記祖父母,而是時不我予,等到孫子長大,祖父母大多已撒手人寰了。因此,建議年輕的孫子們,何妨在祖父母還能含飴弄孫之際,多多和祖父母聊天,讓他們晚霞的晴空更亮麗,內心的世界更寬廣!其實,祖父母所求不多,一個溫情的問候,祖父母就開懷痛快!何況,對「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祖父母,多 少語言文化、寶貴經驗的傳承,都集中於此,對家庭感情的凝聚力、向心力,社會安定和諧,其助益是無與倫比的。
祖父母的恩情,總是在夜闌人靜時令人思念。客諺說「戇雞嬤,孵鴨春(鴨蛋);戇姐婆(外婆),度外孫;度來做麼介,度來指墓墩」,是指不求回報之意。因 為,台灣部分鴨子不會孵蛋,只好委託母雞幫忙了;父母工作忙,只好將小孩委託祖母或外祖母照顧了;照顧來照顧去,來不及見孫子長大,就去世了。唯一可以讓 孫子有的記憶,就是告訴同學:「那,就是我外婆的墳墓」如此而已!
這就是所謂「度子度到止,度孫度到死」(帶小孩帶到不會生為止,帶孫子卻帶到自己生命的終點),僅管如此,天下的祖父母們,還是最高興的看見自己的孫子和孫女,一天天的長大,這真是民族美學的芬芳,父祖恩情,長流碧空。假日,有空回家看看自己的祖父母吧!
【2009/11/08 聯合報】@ http://udn.com/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xing&aid=3479216

 回應文章

當歸(101)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有比沒好
2009/11/09 20:48
最起碼有覺醒的單位看過來了!上課時有討論要十年才能有點影子!鼓勵一下吧!總是好事
慕真子(wenxing) 於 2009-11-09 23:00 回覆:
是啊!老被挨罵的政府,多少給點兒鼓勵是應該的。不然的話,我真擔心他們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