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8 19:58:29瀏覽881|回應2|推薦42 | |
五年前初任導師時,曾請教過一些資深老師,在學校日該如何與家長應對?她們總是告訴我,不管家長說什麼,傾聽和點頭就好,這樣保證一定很順利,幾年來的經驗告訴我這倒是個明哲保身的好辦法。但是若沒有家長的協助與支持,老師的班級經營與教學容易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窘境,況且,老師若只專注於虛浮的表面功夫,長久下來,終究會受到學生們的唾棄和反抗,也很難獲得家長的信任! 其實,多數老師都把「學校日」當成宣揚教育理念的說明會,也有老師把它看成親師相互的「告狀大會」,整個場面就是大家不顧情面的抱怨。因此,為什麼有些家長,對於「學校日」避之唯恐不及,然而也有老師們經常感嘆:為什麼學生家長總是「該來的不來,不該來的卻都來了」! 這幾年下來,個人認為:老師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位能幫助家長成長的leader,老師除了告知家長自己的教育理念之外,事先也要設定討論的議題和內容,引領大家參與和討論。舉例來說:老師若事先知道有哪些家長出席,可先預作這些孩子的簡單人格特質分析,然後當天分別請這些家長分享他們獨特的教養心得,家長輪流說出自己孩子的學習特質、提出個人問題,讓家長自由支援回應,形成一種參與感。老師除了適時加入意見外,也要掌握住討論的焦點和每個人發言的時間,免得偏離主題,也要避免有人受到忽視,或沒有發言。 若覺得這樣的進行方式不夠積極,老師更可以預先訂立一個教育主題,整理一些資料於當天印發給出席家長,一起分享和討論不同的看法。由老師起頭說明資料內容的重點與實際應用於班級的模式,家長隨時可以插嘴提問,老師也應適時回應自己的看法,有些家長,也會趁機挖寶,彼此請教教養孩子的心得,這樣的經驗分享,讓部分不習慣在人前表達意見的家長,也會開始滔滔不絕參與說話,並且這種互動模式會讓很多私底下不便說出的意見、疑惑和批評,轉為積極的建議和行動,有助於班級氣氛的凝聚。很多家長在學校日後給我的回饋中,告訴我他們不但獲得了更多的教養資訊,而且對孩子也有更多的了解,無形中,也增加了對老師的信任和支持。 老師雖然不是心理諮商專家,但是,利用團體諮商的小小技巧,說不定也能和家長搭起一條人際網路的橋,深化彼此深層的思維互動。現在的老師,對自身的缺陷不但要有自覺,對別人可能受苦,也要有感應能力,避免傷害任何人。學校日的活動如果能夠帶給家長更多信心、歡喜或希望,在彼此的生命歷程裡,獲得一些沉澱、一些澄清,也就不算白忙一場了啊!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