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29 20:24:34瀏覽383|回應0|推薦3 | |
今天是禮拜五天氣非常的好,因為沒課所以跟朋友一起約來看大觀展。 路途非常的遙遠,參觀人潮當然更是多,尤其現在又接近大觀展期的尾聲真的是比肩繼踵、人潮洶湧。我想,大家應該也跟我們一樣都是抱著朝聖的心態吧?說真的,這是我來看第四次大觀展了,剛好第一、二檔期都各看兩遍。每來看一遍,每次都收穫都不一樣,但唯一不變的,是感動。 我非常非常喜歡的、也是這次大觀展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黃庭堅的《書寒 但是,當我這次看到黃山谷的書法,我卻深深感到那股生命力並被他所感動。那是一卷經歷千百年的老詩卷,就這麼以雍容、超脫之姿展現在我們眼前。就像一個嚐過人間悲喜而後頓悟超脫的老僧人,正在向我們訴說著自己的經歷。那老山谷道人啊,千年前將情懷托於毫翰,洋洋灑灑揮毫而寫的字,在千年後的今天看來,卻猶如昨夜剛寫好的呢!洪主任跟我們說過,這是因為他們古代都是用上好的松煙墨的關係。 我很喜歡裡面的一句:「癡屬根本業,愛為煩惱阬。輪迴幾許劫,不解了無明。」這很清晰的告訴我們參禪的 因為自己比較喜歡書法的部份,所以對書法展花的時間比較久。至於畫的部份呢,我覺得好像不得不提到這次的重頭戲,大觀的主角──故宮三寶。范寬的《谿山行旅圖》,李唐《萬壑松風圖》以及郭熙《早春圖》。只不過聽洪主任說其實故宮三寶這稱號是外國人給的,他們認為故宮最重要的就是這三張畫,但其實故宮的寶貝很多,比他們珍貴的寶貝也不在少數。但是對三寶趨之若鶩的人潮太多,加上距離、燈光的不夠美好,而自己又沒有「專家必備」的短焦鏡,所以總覺得看得不很過癮。幸好第二次去看的時候人潮比較少,可以在三寶前花比較長的時間去觀看。從小到大,美術課本必出來的三寶,如今活生生的以龐大、傲然之態從容的站在自己的面前,真的頓時間不得不折服、不得不驚嘆、不得不感動。人家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聞不如一見,果真如此。看到真跡的震撼那是就算最好的彩色印刷也無法印出的效果。 第一次突然發現自己讀書是有用的,我看到了什麼是「大山堂堂,為眾山之主」的氣勢,我也明白這是因為隋唐受到佛教藝術主佛為大的關係,而連帶的宋初山水畫剛開始也藉用此法。也很快的回憶起郭熙的畫論《林泉高致》的內容,來查探三寶有沒有入他所謂的’’妙品’’: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更要嚴苛的查探郭熙自己有沒有做到自己畫論裡所說的:「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烟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蓋山盡出,不惟無秀拔之高,兼何異畫錐嘴?水盡出,不惟無盤折之遠,何異畫蚯蚓?」當然,在這方面,郭熙是三寶中表現的最好的一個。那山間裊裊雲霧確實添增了山的崇高、那盤折的溪流也展現了那淵遠長流的意味。 他也提出了赫赫有名的三遠:「山有三遠,自下而仰其顛曰高遠,自前而窺其後曰深遠,自近而望其遠曰平遠,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致沖融。」這三遠,對我們看畫者來說是個很重要的觀點呢!當然,三寶都做到了。我想,有關於三寶,在此我也不多加贅述,因為大家想必都知道了。 當然,其中我比較特別去注意的是所有畫裡面的皴法,因為我實在不太會畫皴法,因此特別觀察了每個畫的皴法。好在這些畫都是唐代以後的畫,不然我就觀察不到皴法了。第二個,就是注意大家畫的海,因為我覺得海很難畫,因此也特別注意大家海的畫法,果然每個畫家畫的方法都不盡相同哩!我也特別喜歡《江帆山市圖》的海浪畫法。第三點,就是所有書畫裡的璽印。因為有修璽印學,因此也特別注意了一下那些章。以前都看不懂篆字,現在幾乎大部分的印章裡的字都能看得懂八成,還滿有成就感的呢!我尤其喜歡「孫琦之印」以及「安岐之印」,這兩顆章都是白文,刻得穩當且美麗。 再過兩天,大觀展就要徹底的與我們告別了。就像再怎麼輝煌的宋朝,終究仍成為了歷史的一環。我似乎看到這位「文藝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宋徽宗穿著大紅袍衣露出了溫文儒雅的微笑漸漸的離去。雖然當時的文人雅士已經不在,但是這些寶貝卻跨越了宋朝、一直經歷了元、明、清直至現在中華民國在台灣,仍然以堅韌的形象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法國畫家雷諾瓦說:「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是啊,就像這樣,這些畫家、書家無論經歷了多大的悲喜,或許不在這麼重要了。他們所創造的美,將會永世流傳。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