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從世界12強職棒賽商品的熱賣談及1998曼谷亞運經濟救國故事
2015/12/23 08:46:13瀏覽186|回應0|推薦0

10.從世界12強職棒賽商品的熱賣談及1998曼谷亞運經濟救國故事

翁志成

隨著2015年世界12強棒球賽在11月台灣開打,國內再度掀起一股棒球熱,又適逢雙11的購物節,多家網購業者為了搶攻商機,推出世界12強職棒賽紀念加油商品限量開賣,除了加油服之外,還有造型藍芽喇叭、手機殼、馬克杯、鑰匙圈等多項周邊配件,專區單筆消費滿額還送限量中華隊紀念球;某家網購業者,推出多款世界知名品牌運動用品系列59折起促銷活動,還有中華隊限量加油服、排汗衫、訓練緊身T恤、運動帽、束口袋等相關商品,全站超過兩千件中華台北相關商品限量熱賣。除了周邊及相關商品的熱賣,比賽現場一幅幅醒目廣告看板,滿滿熱情的觀眾,一場又一場的現場轉播、重播,相關的報導不斷,運動賽事商機無限。

自從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奧運會不斷地增設競賽項目,參加國家及選手人數也與日俱增,奧運會規模越來越大,花費也越來越大,奧運會已經成了樁賠本的買賣。為了舉辦一次奧運會,政府往往需要給予經費的支援,如此一來,就會導致財務耗資巨大,越來越多的主辦國已有不勝負擔之感。1972年,慕尼黑奧運花了10億美元;1976年蒙特婁花了20多億辦奧運,蒙特婁奧運會使該市市民當了十幾年的債民;而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竟花了90億美元左右。如此的巨大開銷,使得越來越多的城市都開始望之卻步。1978年國際奧會雅典會議決定,由唯一申請城市美國洛杉磯承辦1984年奧運會,但洛杉磯市民堅決反對市政府撥款籌辦奧運會,不准動用公共資金作為法律條文,使洛杉磯市政府失去了舉辦1984年奧運會的財政保障。如果取消,再改地點恐怕也不容易,第23屆奧運會將可能無法申辦。為此,在與洛杉磯市政府的談判中,國際奧會被迫做出重大讓步,認可作為特例,由私營企業承辦洛杉磯奧運會,商品經濟開始介入競技運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詳文請參閱本故事館第5篇:從大聯盟營收逼近3000億看運動賽會商品開賣的故事)。

自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尤伯羅斯的商業創舉使奧運會不再是賠本的行業,轉而成為財富的源泉後,對於奧運會的商業開發和商業價值評價就成為每屆奧運大盤點的必然舉動。奧運會已經成為能下金蛋的雞,可謂奧運一開賽,黃金萬兩,各國各城市爭相舉辦,競爭相當激烈。

水漲船高,亞運會也是如此,1997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襲擊了泰國,一直高速增長的泰國經濟受到重創,泰國政府預計1998年國家經濟將出現7%的負增長。但泰國政府和人民在這種艱難的窘境之下毅然迎難而上,一手抓克服金融危機,一手抓辦亞運會,結果兩手都抓出了成效。亞運聖火點燃後,曼谷市出現了自1997年金融危機造成經濟衰退以來少有的生氣,並由此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亞運會前泰國官方公佈的一些經濟統計數據表明,國家經濟已出現了復甦的先兆。泰國政府在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第六份貸款意向書中預計泰國經濟1999年將出現1%的增長。籌備亞運會時,面對諸多困難,泰國政府和人民仍然如期保證了比賽和訓練場館、亞運村、通訊設施等項目的建設完成。為了克服金融危機,泰國政府選擇了促進旅遊業的發展作為經濟振興的手段之一。199712月,政府推出了以第十三屆亞運會和慶祝泰國國王蒲美蓬‧阿杜德72歲誕辰為中心內容的98-99「神奇泰國」旅遊年活動,以此吸引外國遊客,創造外匯。在保證亞運會能夠如期舉行之後,泰國政府呼籲每一位泰國人都要做好亞運會東道主,以泰國傳統好客的習俗接待好每位客人,以促進泰國旅遊業發展和外資投入。這招非常奏效,亞運會期間,大量旅遊者擁入泰國,極大地促進了泰國旅遊業的發展。至126日亞運會開幕時,已有40多萬外國遊客擁入泰國,前來觀賞亞運會比賽。另外,在亞運會運轉過程中,有5000多人獲得短期就業機會;而亞運會場館和配套道路設施的建設,為更多的人提供了就業機會。雖然第1998曼谷亞運會給泰國帶來的直接收益對泰國走出金融危機的幫助是「有限」的,但是,亞運會成功舉行,使世界人民看到了泰國政府恢復經濟的決心和能力,提高了泰國在國際上的聲譽,恢復了投資者對泰國經濟的信心,對泰國經濟的發展大大助了一臂之力。

中國籌辦2008年北京奧運其間,適逢筆者在北京進修博士,看過其開幕及閉幕典禮,都有一種:華麗、隆重、盛大及鋪張的感覺,這也是一種藉機商品化行銷國家的作法,舉辦北京奧運,花極龐大的經費,只是一直再追加預算,到底花了多少億,無法正確統計,也沒有正式完整的公布。同時中國得51金,也如願贏過美國,站在全球第一,但是過了之後,中國競技運動面臨了抉擇,是金牌戰略?還是文化興體?中國學者與政府爭論著,學者多數贊成後者。

拖夫勒在【權力的轉移】一書中,指出了由暴力、金錢及知識,組成了「權力金三角」,而知識逐漸占據主導的地位。第二世界大戰以來,國際競爭正向軍事→經濟→科技→文化領域轉變。其中文化整合與文化競爭的並存和互動,已構成全球化發展的動力和主線。曾有學者臆測「人類的第四波」就是文化經濟。2008年初,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在【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的競爭】中指出:當今世界的競爭,不僅僅是經濟的競爭,政治的競爭,無疑已經是文化的競爭,而經濟、政治的競爭,本身就是文化的競爭。

透過公平的競賽,教育青年,促進和平、秩序與榮耀,這是奧運會核心價值;然而大型運動賽會的商品化應是不可檔的潮流,但不要一昧只追求產業、經濟、投資、賺錢等行為而沒文化內涵的運動賽會,舉辦或參加沒文化內涵的運動賽會,將偏離運動賽會本質上的價值與意義。同時國家競技成績再好,舉辦運動賽會多盛大,但文化欠佳或沒文化內涵乃是隱憂,因為一個國家要富強,不但經濟、科技要好,最重要的是文化更優質、更有內涵及層次。10/105休閒與運動故事館)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cc3129&aid=3997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