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來吧!英文,咱們再打一場
2006/10/11 14:58:11瀏覽913|回應1|推薦8

重回校園是四十歲所做的最正確的一次決定,走進離開廿年的學術殿堂,彷彿 重新呼吸到青春的氣息、重新感受到學習的脈動,這些興奮比買SK2更令人期待,不過才一個月的時間,我已經體會到一個研究生,如果真的會被打敗的話,那可能是被英文打敗了。

廿年沒有接觸艱深的英文,我努力地翻閱紙本字典,努力地回想大學時代穿梭在莎士比亞文字中的神情,雖然內心難免感嘆怎麼到了四十歲才想要再一探學問的殿堂?不過這些感嘆都比不上重回校園的興奮,那好像是上帝恩賜的重生機會,會讓人心甘情願地查字典、挑戰老師交付的英文翻譯任務。

只是廿年前我接觸的是Mark Twin、是福克納、年代再久一點,還有拜倫、葉慈及莎士比亞,以前我也曾感嘆古英文怎麼如此不近人情,但是現在翻閱起教育理論的英文,才知道社會科學的文字如此不柔軟,我暗自慶幸自己曾經讀過高潮迭起的英美文學,文學的文字有時會順著人的情緒鑽進人的骨子裡,那種契合的感動很讓人難忘,想不到廿年後接觸的社會科學,竟只有一種宣讀報告式的、接近事實的口吻。

很不習慣,但是我仍然甘之如貽,因為等到人到了四十歲、只剩下一次全力衝刺的機會時,即使是難以下嚥,也不會皺一下眉頭,於是我讀完了Diane Ravitch ”The School We Deserve”,發現教育學者的觀點如此忠肯且人文,書中教育改革的聲音沒有太多的高談闊論,僅衷心建議back to basic,因為人類學習的過程需要文學、歷史、科學、外國語言等作為與世界、與過去、與未來溝通的工具。

不過接下來唸到的「領導」,可就把一個四十歲的女人打倒在地了,放假這些天我一直和這些文字周旋,有一天唸完兩段,我已直通通地累倒在床上,動也不動,老公問我怎麼回事,我像一隻鬥敗的公雞回答:「這是四十歲的研究生被打敗的原因」。

剛開學時,有在職同學皺起眉頭說,「我查了滿篇的單字,還是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當時我還覺得,這應該難不到曾唸過英美文學的我,不過這一回我就有這種無力感覺,我努力的穿梭在英漢字典、翻譯機之間,只覺得論文裡的文字無法像以前一樣,很有感情地鑽進我的骨子裡,我與文字之間那種似曾相識的陌生,讓我其實非常害怕。

莫非我已經老到失去再學習的能力了嗎?不然為什麼文字跑不進去心裡、骨裡,就像打針找不到血管一般地失措,我一度十分地怚喪。

不過時間的壓力很快地讓我忘記挫折,尤其是人到了四十歲的時候,就會自然感覺到時間的速度,有時候在呼吸間就會嗅到分秒流失的氣息;此刻,我還是沒有放棄,艱深的英文雖然可能打敗一個研究生,但是在我還有餘力的時候,我不能讓它發生,英文,來吧!咱們再打一場。10112006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123&aid=486462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07/01/10 12:50
from simple to difficult! that's the way to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