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316那一天
2008/03/18 09:05:43瀏覽4834|回應13|推薦22

2008316那一天,藍綠兩軍全台大拼場,我就在屏東的現場,看到兩軍站在馬路的兩邊,壁壘分明、揮舞著旗幟互相叫囂,混亂的空氣中,我突然感到一陣鼻酸,明明是一國的,怎麼要分得這麼清楚?選舉明明是民主的展現,怎麼到最後竟演成你死我活的肉搏戰?

我記得以前的選舉文化雖然不像現在這麼民主,但是「奧步」有一定的極限,即使是宣傳車經過對手的競選總部、或兩軍剛好狹路相逢,手拿麥克風的人還會「先禮後兵」,先祝對方高票當選,再來一場君子之爭,這是選舉最起碼應有的風度,但是現在這樣的風度不見了,兩軍遭遇,先打一場再說吧,而且最好是有四個笨蛋的那一種,或是有爆粗口的劇情,再讓全民追著打。

這麼多年來,台灣為什麼會忘記進步?很多時候是因為這樣互相尊重的價值不見了,最近民進黨有一則競選廣告頗引人深思,廣告中敘述今日所有的民主成果,都是先人爭取而來,沒有前人的流血流淚,現在的我們不會那麼自由,不可能可以自由地罵總統;確實如此,民進黨對台灣民主做出了最大貢獻,沒有他們,台灣的民主不會有如此大的轉變,但是有最大貢獻的是過去的民進黨,並非所有的民進黨,有最大貢獻的人並不表示永遠都對、永遠都偉大,有再大貢獻的人,有錯難道不該自省嗎?有錯難道不該接受政黨輪替嗎?

在下屆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女人、黑人、老人爭相參選,代表美國真正的多元文化,接受多元化正是邁向全球化最重要的一步,希拉蕊雖然恨歐巴馬恨得牙癢癢的,但是她與她的陣營絕對不會說,選了歐巴馬,就是不愛美國,反之,歐巴馬也不會把選民二分法,反而他說的是,沒有非裔的美國、沒有亞裔的美國,沒有白人的美國,只有團結的美國。

反觀台灣呢?現在有的候選人陣營把台灣分成兩邊,如果不選誰,就是不愛台灣,如果如何,就是中共同路人,昨天我還在一個政論節目中聽到,那些挺藍的人都是有綠卡的有錢人,台灣一變動,他們就跑了,我很難相信我的耳朵,這是什麼言論呀?這種選舉二分法,才真正是民主的殺手。

愛台灣的方式何其多!怎麼只剩下這一種方式呢?過去追求的民主是「我雖然不贊同你的話,但是我誓死維護你說話的權利」,但現在被扭曲的「民主」卻變成是,「如果你不贊同我,那你說什麼都是錯的」,難道這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民主嗎?這樣的價值讓台灣人如何去教育下一代?難道要我告訴孩子,凡是和你不同意見的人,都是敵人?

最近我常和家人討論,我不挺藍、也不挺綠,但是我選一種反思、互相尊重的價值,做不好就換人做做看,這是民主的機制,選舉固然需要選戰策略,但是講究的是一種說服民眾的方式,不是欺民、愚民,「男人找嘸工、女人找嘸尪」這樣的選舉語言,難道是尊重選民的態度嗎?有時候,我真想以一個小小選民的身分問問民進黨,你們真的愛我們嗎?還是你們只愛選舉?

8年前國民黨爛到極點,選民就是用選票教訓國民黨,現在民進黨難道不需要檢討?這與愛不愛台灣,絕對沒有關係,不能因為意見不同,就要扣人帽子,這與多數敦厚的台灣人完全不同,記得立委選舉結束時,一位民進黨的政治人物曾反省地說「我們聽到了人民教訓的聲音」,但是從現在又開始操弄族群、愛台灣等手法看來,人民教訓的顯然還不夠。

做不好就下台吧!台灣的社會,還是不能沒有民進黨,希望民進黨下台之後,很快地反省振作、變得更好…,因為萬一有一天國民黨也沈淪時,我們還需要一個脫胎換骨的民進黨把國民黨換下來,政黨輪替,這正是民主。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123&aid=1704842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天秤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進步中的民主!民主中的腳步是否進步?
2008/04/01 02:47

對於筆者所寫深有所感...但我對於您最後一段的文字..

台灣的社會,還是不能沒有民進黨...

其實我對於這樣的文字實在不是很認同!

同樣的國民黨也不是萬能...

這些都是有點造神!

台灣並不是一定要誰要什麼黨執政就能夠變成神!可以完美完成一切!

可憐的台灣人民總是被政治精英所催眠教育..

意識形態的催眠導致現在的台灣族群對立

從省籍...本省外省...本土外國....到今日的大陸人美國人中共同路人台灣人

這些...再轉型到中正紀念堂的改名...郵局的改名....

曾幾何時..台灣變得跟中共一樣愛鬥爭...搞文革....想抹去過去的歷史足跡

就是代表民主??錯!大錯特錯!

媒體守門人也快變成政客濫權的應用工具!用水果新聞也能當新聞頭條...

一切都在退步中..

台灣請加油!馬總統也請加油!

民進黨請加油!如果你們不加油繼續搞派系爭鬥!也許台灣新的第二大黨重新誕生!

重新塑造新的價值!

我們需要的是進步與奇蹟!讓台灣再次發光發熱!

因為中華民國是人民的!政府永遠是替人民服務的!

所以所有大牌的官員都應該滾蛋被唾棄!因為他們沒有權力濫權囂張跋扈!

一黨獨大不可怕!一黨鴨霸才可怕!所以馬總統請您放手一搏!好好把台灣向上提升吧!

媒體人 天秤魚

每日一思!!中正紀念堂與自由民主的弔詭?!$

COME IN--> 2008台灣希望討論版!!教育部長與新聞局長都很重要!!!


也歡迎您加入按讚『天秤魚靈氣心坊』https://www.facebook.com/peacereiki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322那一天
2008/03/20 15:09

面對光榮失敗與尋求僥倖成功, 有人正努力的選擇了後者-

所以挖了提不出證據的綠卡風波, 隨便提出別陣營候選人的老婆偷過東西的過去, 辱罵了別人的先人, 說別人準備賄選, 說別人的經濟政策是出賣台灣人, 當別人對西藏問題發表嚴正立場, 他又儼然成為奧運選手的守護神 - 別忘了今年的聖火沒有到台灣完全是政治考量(到底是政治&國格優先, 還是奧運優先?).

周遭的親友同事幾乎都沒政黨沒顏色, 2000年, 2004年, 有支持藍有支持綠; 就這次2008年顏色相當一致. 3/22那天我們會再度把目前心中的顏色亮給你看, 就如同今年1月那一次.

制衡國民黨一黨獨大, 是這次選舉中民進黨最大的口號.

但是我要告訴大家, 選舉中反應的是民意! 與其說國民黨獨大, 不如說民眾放棄了民進黨. 這兩個月來, 民進黨沒有反省改善, 反而更卑劣...令人怵目驚心啊!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看完了以下這篇文章,您還投票給貪腐的執政黨,您是愚民!? 或者...
2008/03/20 14:05

如果看完了以下這篇文章,您還投票給貪腐的執政黨,您是愚民!? 或者...

http://blog.udn.com/glee/1701860


xmoderato
whty
2008/03/20 13:37

做不好就換人做做看,這是民主的機制....

連監察委員也沒有,連預算也不審......。

國民黨在立院做不好,民眾有換人做做看嗎?

民進黨哪裡做不好?是你被媒體的新聞及廣告洗腦了吧。

民進黨跟國民黨都有好有壞。

話說回來,馬英九在北市做不好,才應該換下來喔。


1111
1
2008/03/20 13:30
1111

花狐羚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同感
2008/03/20 13:22

藍、綠之分是造成選民鴻溝最大問題,並不是不要分政黨,而是因為目前選舉操弄下,人民已經分裂成為藍綠兩邊了,而且幾乎像水火般不容。

記得以前國民黨時代,不管什麼黨派的政見發表,都是『全民參與』的,鄉民們自己搬板凳去聽,底下品評著候選人的政策優劣,不像現在藍軍的造勢場合只有泛藍選民,綠軍造勢也只有泛綠選民,壁壘分明,只要不小心踩錯地盤,馬上會遭到不測........

造成這種問題,綠營的『族群二分法』要負最大的責任,長期以來,不支持民進黨的就要被罵成是『中共同路人』,總統甚至在電視中叫我們『太平洋沒蓋蓋子』,趕快『滾回中國』,這種挑起對立的言語,人民怎能不分成兩邊呢?



做不好就下台
2008/03/20 12:59
您說的很好,做不好就下台,沒有永遠的執政黨,why愛台灣等之類的東西會被二分化呢??


藍綠?
2008/03/20 12:44
文中提到說不挺藍跟綠,那麼文章後段不應表明你的選擇,矛盾的文章

Bear
請把國家交到正人君子手上 台灣才有明天
2008/03/20 12:39
   請把國家交到正人君子手上 台灣才有明天
誰正直憨厚 誰奸巧
狡詐 還不夠清楚嗎?

荒野之狼
使命感>民主
2008/03/20 12:09

有何不解呢 我倒覺得在這些人偉大的使命感面前     民主是可以忽略的                 當那些所謂愛呆丸的人 憂心本土政權消失 這偉大的使命感 使的他們可以忘記      民主 就是要尊重不同人的意見                                                                                     民主是要讓人民做主 還不是去恐嚇他們  不可選別人

因為偉大的使命感  比民主更重要 而使命感 也可以讓人作出意想不到的事情        不然曾經身為中研院院長的李遠哲 可以說出  台灣的競選政見可以不用兌現          不過我到是覺得民進黨這8年來對現了李先生說的向下沉淪  而且沉淪的還挺快的  李遠哲的心 該感到欣慰了 只是他不會聽到人民在哭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