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01 00:48:16瀏覽1306|回應0|推薦0 | |
洪棄生「生壙詩」古詩八首初讀 其一 東晟曰:首章作逍遙觀,標舉道家,齊一生死。提出三種人的不足:視死如仇者,遠企神仙者,為終老而籌謀者。此三類人皆為世俗常人,「皆非曠達觀,高厚一身囚」。而謝頌臣則出於這三者之外。謝氏亦自有營求,他也求高官廣廈,但高官是冥官,廣廈是兆域。則此豈真求哉?乃視死如戲、視求亦如戲耳。詩末再舉史上三人:預營首丘的杜預、作文自誄的陶潛、作文自祭的杜牧。列舉三人,再舉謝氏,蓋比之為陶杜也。 其二 東晟曰:次章不作逍遙觀,而哀憐台灣淪陷,人民墮入黑劫。將「東瀛土」比作「北邙」,整個台灣變成一個大墓園,人民雖生猶死也。自「人物委蟲沙」至「死者永沈淪」,皆作此鋪排。後轉筆至謝公一人身上,細筆述其自營墳墓。墳墓既成,又壯而大之,美其不畏死也。後再轉筆,自憐謝公以外,台人皆未生未死,一若駢拇。既哀而再轉筆,想像後世憑弔者之情貌,並以此作節。 其三 東晟曰:此遊仙詩也。以第一人稱述之。言予既蛻之後,神化為虛,逍遙騎鶴,直叩天閽。於天庭與天帝應對,予自陳既已化仙,不願再返人間。天帝曰汝乃凡骨,當返海東之山,營穴而葬之。帝先極言美其墳墓,謂其環境優良,庶幾足以蔭佑後人。予聽帝言,過海東之山,果見一得道仙人,備妥棺材,候予十載矣。相見甚歡,若逢知己,渾不知此死事也。後轉筆極言死後之樂,惟人間可憐,苦難尚多,翻不若長眠之人也。 其四 東晟曰:此亦遊仙詩也。言死而出以飄逸,善用典故。棄生自評曰:「合水土、爭天尊,用唐吉頊對武曌語,亦暗用張翁、劉翁爭天帝事。」「人多賞前三作之奇曠,而此作飄然欲仙,實入逸品。」 其五 東晟按:此首激烈,詠死而不詠鼎湖飛昇,卻詠兵解沙場。男兒當有事功,或靖胡氛,或刺夷酋。退而求其次,則蹈海而死,沉沙而亡。今乃不死,徒似贅疣。筆寫至此,又轉入道家。視死如歸,視生如寄。再轉又述今日風俗已變,死求速朽,民德歸薄。謝公乃自營生壙,求他日之厚葬,亦欲民德返歸於厚也。此語一出,又歷舉諸典,一典一事。用許季山事,則翻弔死為祝壽之意。此意在《生壙詩集》中屢屢可見,然在洪棄生〈生壙詩〉中,積五首而此意始見也。 其六 東晟按:言謝公未能如丁令威化鶴仙去,亦未能得楊王孫薄葬美意。似有責備之意也。轉筆一寫,出以莊生達觀之意,齊一生死。復轉筆問謝公何以執著於自營墳墓?往下點出今日時代動盪,與日人一丘而居,處生地而似死地也。又歷舉古之義士、文人,觀其死前作為,賞其慷慨、達觀。 其七 東晟按:此首當為洪棄生本色。直言不諱,慨當以慷,有儒生本色。 其八 東晟按:此詩為跋,不作奇想,而返乎現實。其詩之作意,不朝死者設想,而朝生者設想。謂君未死,吾如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