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書介]兩本Boyd的傳記的簡介
2007/01/23 04:00:22瀏覽857|回應0|推薦2

許多玩飛行模擬遊戲,閱讀歷史或者是對軍事有興趣的人當中,會講空戰的不少,不過,其中有機會接觸或者是閱讀一些實際戰史或是背景資料的人不算多,原因之一可以說和這類資料中文化的數量不高有關係。

提到近代的戰鬥機設計,戰鬥機性能評估以及空戰理論和準則的整理,美國空軍退役上校John Boyd是不能不提到的人。這兩年很多網站或者是討論區提到他的相關文字不少,只是諸多描述頂多提及他和戰鬥機黑手黨有關係,一點粗淺的介紹或者是可能偏向錯誤的印象。有關他的傳記的確不多,目前也只有兩本半,其中一本HBO拍成電影時則將重點集中在布萊德雷裝步戰車的問題上。

以下是我幾年前寫的短介與大家分享,敬請指教。


說是簡介是因為在寫這一篇的時候兩篇都沒有看完,但是因為兩本都看了至少一半,所以可以大致上介紹一下這兩本的內容。

這兩本書分別是:Boyd --The Fighter Pilot Who Changed the Art of War,作者是Robert Coram`.

另外一本是:The Mind of War -- John Boyd and American Security。作者是:Grant T. Hammond。

我們都知道Boyd對空中戰術和飛機性能評估有很大的貢獻,尤其是他的能量運動理論更是現代空戰的必備背景知識,也是很多人一天到晚掛在嘴邊的題目。 Boyd參加過二戰,韓戰和越戰,但是他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戰果,當然這並不影響他成為一位優秀的飛行員。

Boyd在韓戰時期就已經開始展現他對空中纏鬥技術的掌握, Boyd在1954年被派到空軍的戰鬥機武器學校擔任教官,從這個時候開始Boyd不僅接受到更高一層的戰術與教學方面的訓練,同時也有機會一再的印證他的確是一個非常明白纏鬥技術的飛行員。他在當時有一個外號叫做40秒的Boyd,其實最早他是打賭20秒之內,任何在他尾巴的對手多都會反客為主的被他抓住六點鍾的方向,稍後他將賭注放寬到 40秒和40元美金,來對他挑戰的人是從來沒停過,不僅僅是空軍,海軍和陸戰隊的飛行員都向他挑戰過,很遺憾的事從來沒有人能夠自Boyd的手中拿回那40元美金。

Boyd在空中不斷的驗證他的技術與想法的同時,他也開始著手進行對於空戰懺鬥戰術準則的編寫。在他編寫之前,所謂的纏鬥被當作是一項藝術而非技術,飛行員接受各種動作的訓練,然而什麼時候該使用什麼樣的動作,則完全是靠前輩的口耳相傳,也就是說全部是經驗上得來的,沒有一定的標準。Boyd並不這樣認為,而這就是促使他跨出第一步的動機。

以前的中國之翼曾經提過美國空軍的教官到台灣的時候帶來一份教材叫做No Guts, No Glory,這一份資料來不準學生留下來。沒錯,這一份資料就是出自美國戰鬥機武器學校,不過不是Boyd寫的。這是另外一位美國韓戰的空中英雄根據他的個人經驗編寫的。Boyd在當時非常緊張,認為這可能會妨礙到他的編寫計劃以及其他人對他的教材的感覺:Boyd?他擊落幾架飛機啊?他的東西準嗎?

Boyd的第一篇發表是在戰鬥機武器學校的內部刊物上面發表的,題目是:Air Combat Maneuvering,在這一篇文章當中Boyd首次使用Fluid Separation這個字眼。這邊文章是Boyd邁向將纏鬥戰術運用標準化的第一步。最後Boyd在他離開戰鬥機武器學校前完成他理想中的著作,這一部後來被當作戰鬥機武器學校戰術訓練教材的名稱是Aerial Attack Study。在他的研究當中不僅明確的告訴學生在什麼狀態下採取什麼樣的動作,並且在敵機使出某種相對應的動作時,自己可以有哪些選擇。其中有一個章節包括如何躲避飛彈的技巧,因為這一個章節使得美國空軍馬上將他的書列為機密資料,這使得他大為光火,不過在當時這一本書早已經私底下到處流傳,基本上每一個60年代到戰鬥機武器學校受訓的學生,無論是海空或是陸戰隊的飛行員都會想辦法弄一本回去,而這一本也成為戰鬥機武器學校的標準空戰教材。美國空軍稍後將最敏感的那一章去掉,成為解密版本的AAS,許多其他國家的飛行員也夠過管道或是藉由訓練的時候搞一本回去。

這一本教材詳盡的程度是:到目前為止還是維持當初Boyd寫出來的架構,資料上只有一些更新,沒有人能夠創造出全新的理論。 Boyd可以說是近代空戰纏鬥技術標準化的宗師。

離開戰鬥機武器學校的Boyd前往喬治亞理工學院就讀工程學系,其實早就有商學院學位的他想要在就讀大學部的原因是希望利用他原先不懂得數學和工程方面的理論,近一步的強化他的AAS,讓整個理論更加的完美。他學習機械熱力學的時候,對於第二定理一直很難掌握。班上有一位同學在知道他有麼多精采的軍旅生涯後,非常願意指導他有關熱力學方面的問題。在討論第二定理的過程當中, Boyd突然領悟倒塌再撰寫AAS時所無法突破和了解的一些概念,以及他如何可以將熱力學弟二定理與飛機在空中所具備的運動能力結合在一起。至此,他終於發現他所需要的突破點。這也就是現在的能量運動理論。

既然我說沒有看完,就是跳著看,跳過中間一段之後,讓我們來到有關戰機黑手黨和F-15的地方。Boyd其實介入F-15的設計非常的深,也可以說F-15最終的成型和他有絕大和絕對的關係。他把一架原先預計是8萬磅,兩名成員,幾何可變翼,最大空速三馬赫的怪物修正成為現在的F-15,一架以空優任務為導向的機種。當然,F-15離Boyd 的理想還差了一段距離,我們比較熟悉的包括空軍對於速度的要求一定在到2.5馬赫,而非Boyd認為的兩馬赫等等。

說Boyd在設計F-15上介入很深的原因不單單只是他從很早的階段就參與設計的工作,也不單單是他在最後階段被計劃負責的高階軍官自設計小組中開除,Boyd在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後來影響到輕型戰鬥機計劃,是他經由對F-X,也就是F-15的前身的需求與設計,架構起一套需求與設計的分析方式。這一套分析方式基本上是利用能量運動理論為理論基礎,將飛機的各項性能與需求逐一分類,找出這些性能指標之間的相互影響的因素與關聯,然後進行複雜的計算與分析,去找出在各項指標之內能夠相互平衡有能夠滿足需求的設計。

這樣講很抽象,舉個例子。一開始Boyd也覺得幾何可變翼的設計不錯,因為可變翼可以滿足各種飛行狀態下的需求。可是當他作進一步的Trade-off 分析時,把可變翼和普通機翼作為比較,他把性能與需求,增加的重量和對結構的影響,飛機運動能相互之間的牽連一起考慮,加上大量的計算和各種構型的風洞資料,最後才得到以複雜的固定機翼的設計,能夠在重量較輕,成本低很多的前提下達到滿足的性能指標,這也是後來Boyd 反對可變翼的原因。

後面許多事情大家多半都知道了,所以暫時就不先提了。簡介嘛。

好了,講到這裡,重點好像還沒講到,那就是這兩本書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Boyd比較偏重在他的生平,他的生活點滴以及軍旅生涯,其中有許多他和其他人的對話,他的家庭生活,他的家人和他的人際關係等等。 Boyd是一個對自己懂得東西非常有信心,有點自大,脾氣很大且有點孤僻的人,在這本書中隨處可見他其他人之間的爭執。Boyd不排斥對他的想法質疑的人,但是他完全無法接受反對他的想法又不接受他解釋的人,這種人對他來說如同大敵,即使是幾顆星的將官他也一樣毫不留情的鄙視。不只一次他在對比他高階的軍官講話時,不僅大吼大叫,還會有手指去戳對方的胸口,這種行為讓許多人不僅目瞪口呆,還很訝異怎麼 Boyd沒被送軍法。

而在MOW這本當中,對於Boyd個人的生活點滴著墨較少,寫作的方式比較像是在說明Boyd這個人的想法,分析他的理論,說明當時的環境和他所遭遇的困難或是協助,並且有不少篇幅在解釋和Boyd有關的但是並非他個人的事物。必如說F-15的一些設計背景,戰機黑手黨的其他成員的背景以及他們的一些成就,還有一些當時美國空軍的架構,想法,戰術和架構等等。如同本書的副標題,這是在研究Boyd和美國軍事方面演進的關聯性和他對軍事的重大影響。

兩本書都大量參考Boyd的生平資料和在空軍留下的訪談紀錄,兩本書涵蓋許多相同的題材,但是卻又有各自的發展方向。如果想要多了解一些Boyd的生活點滴,第一本涵蓋較多。如果想要了解Boyd和他這一路走下來的許多變化,第二本談到較多相關的技術細節。不過,看過 任何一本相信都會對Boyd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cobrachen&aid=676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