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22 12:23:46瀏覽210|回應1|推薦2 | |
1987年解除戒嚴之前,台灣一般老百姓政治參與的興趣很低,遇到事情也不願意發聲。曾幾何時,現在人民參與踴躍,遇到事情常常先想凝聚人氣,用抗爭方法解決,甚至用抗爭的方法來挑戰法治與公權力。但是抗爭只是民主的第一歩,懂得折衝協調,形成共識,進而立法追求法治社會,才是民主的真精神。這方面,台灣還差的很遠。 南方朔先生寫了篇"民主政治從不相信政府開始",這個說法學理上是正確的,美國憲法的精神的確就是對政府的不信任。不過對台灣政治來說,這樣的說法很不完全,要有層次之分。 健全的政黨政治是基於理想,而不是權力惡鬥; 是基於理性辯論妥協,而不是指黑為白的謾罵。如果政黨不相信自己和對手的人格,誰也不相信誰,怎麼可能在同一個屋簷下折衝妥協?就難有議會政治發生,也就不會有民主政治的可能。 現在台灣的情形,是黨爭而不是民主,這與幫派裏流氓無賴結拜搶地盤有何不同?可以指鹿為馬的人,人品低下,又怎麼可能得到對手的敬仰呢?台灣的議會,謾罵居多,討論協調形成共識少,所以功能不彰,沒有效率可言。 參考一下現代議會政治的起源地英國議會Parliament,就可以想像未來努力的方向。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