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青春名人堂/保溫冰:我與紀錄片導演們
2014/03/07 02:12:53瀏覽1218|回應0|推薦0

 

 

從《當家花旦》到《十二夜》,去年我們看到高達十一部紀錄片浩浩蕩蕩登上院線,其中更有三部創下破千萬的好票房。於是大家都說:「2013是紀錄片年。」

深有同感的我,有幸專訪了其中九部的導演。

為了拍《看見台灣》,砸下數千萬資本的齊柏林,執拗的性格,充分反映在小地方──空拍攝影師出身的他,對於「被拍」有相當程度的「潔癖」,怎麼說呢?訪問完畢我替他拍了幾張照,他逐一驗收,均不滿意,索性請我立正站好,他先替我拍一張Sample,再有請我依樣畫葫蘆,當場幫我「速成」了一堂攝影課。

這些為拍片投入無數心血的導演們,偶也讓我濕了眼眶。比方訪問完《台灣黑狗兄》的賀照緹導演,我寫道:「她想起有次,在紐約曼哈頓一個交際場合,吃了一頓要價六十塊美金的日本料理,隔天,她飛抵印度最窮的比哈城,在那裡,她所拍攝的主角,一整個家庭,每天收入是美金一塊錢,『當天晚上,我就哭了……這是一個極度失衡的世界──』。」不知怎麼,寫到這裡,我眼淚也不聽使喚地流了下來。

幾天後,我收到賀導演的來信:「報導我看到了,寫得有感情、有深度,很久沒看過這麼好的報導了。」多麼想說,是他們的誠懇、執著,才會有我們感動滿滿的回饋啊!

若問我「年度最佳」是哪部?我投給《正面迎擊》。本片聚焦的是台灣鮮為人知的摔角文化,「小眾」到讓人心生疑惑:「台灣有摔角嗎?」本片導演鍾權巧妙捕捉形形色色摔角手私下的「愛現」心理,辯證這項「表演運動」的既假又真,其中並摻雜了身分認同的焦慮。手法別出心裁,就可惜,未能摔出好票房。

最好笑的一次,是採訪《拔一條河》楊力州導演之前,我去了趟二手書店,該老闆很環保,拿回收的禮盒紙袋給我裝書。等我見到楊導,他一看到我手上提著紅袋子,以為我攜禮登門,就拚命鞠躬:「謝謝、謝謝!」搞得我很尷尬又不好意思。不過從楊導後來放聲大笑的反應來看,不難想見《拔一條河》裡的那群拔河小鬥士,何以能毫無設防地對鏡頭流露出真性情了。

也或許,就是滿腔赤誠、豁達的熱度,支持著這些紀錄片工作者,再辛苦,也不願錯過腳下土地的歡笑與淚水。「一股回饋社會的傻勁,就是我持續前進的動力。」我忘不了齊柏林導演這句話。

【2014/03/06 聯合報】@ http://udn.com/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yne119&aid=1155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