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接促產條例落日的產創條例立法延宕,為求法案過關,執政黨防線大撤守,將營所稅從百分之廿調降至百分之十七,稅損超過三百億。藍綠加碼競飆下,產業競爭力不見得因此提升,但可確定的是,國家財政困窘,這一步讓出去,風險很大!
離譜的是,產創條例大轉彎,是何等重大的政策轉變,府院政策既已定調,相關政務官卻沒有做好為政策說明的準備。上至總統府,下至行政院及財經部會,昨天沒有人願意好好說明,政府大幅將營所稅調降三個百分點,其決策考量究竟為何,只見行政院秘書長推給新聞局長,財政部推給經濟部,沒有人願意正面為政策辯護。
產創條例是立法院開議的第一個優先法案,但從過年前吵到四月春暖花開,立法牛步,政府立場也變變變,政院原先構想一方面全面性調降營所稅稅率至百分之廿,一方面給四項租稅優惠,但朝野喊價下全變了樣。
政府雖然宣稱稅率調降可望提升產業競爭力及就業,企業少繳營所稅,可分的紅利則增加,綜合所得稅可以多課徵,長期效應來看,實質稅基可以擴大,但政府立即性的稅損,如果未來沒有因產業競爭力提升,達到「損益平衡」,又該由誰來負責?
執政要有方向,一部產創條例立法秀,看到政府在民進黨的杯葛下舉棋不定,財政部、經濟部先說調降稅損過大,堅持不願調降,現在藍綠加碼競飆下,又換一套說法,稱稅損不致過大,部會應有的專業及堅持何在?連一個營所稅都可以為了政治妥協大轉彎,如何幫台灣人民及產業找到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