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23 14:24:28瀏覽138|回應0|推薦1 | |
2011/08/23 | 旺報美國副總統拜登剛結束中國的6天訪問行程。若以邁向中美關係長期穩定發展的目標來看,拜登此行算是成功。訪問期間,拜登多次會晤中國高層領導人並發表演說,除了強調歐巴馬政府對美中關係的重視,不斷聲稱中國崛起帶來的正面影響,也重申美方將保障中國在美資產的安全。另外,透過美國媒體對中美兩位副元首習近平與拜登互動的報導,增加了許多美國對中國未來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更加了解的機會。 毋庸置疑,拜登此行是為投資美中長遠關係的發展,北京與華府也都對深化雙邊合作關係,展現出高度誠意。拜登訪問前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升值5天,拜登訪問北京與成都時,亦保持較低的政治姿態。他與即將接掌中共權力的習近平有許多近距離的接觸和觀察,一定程度上應有助於提升日後中美雙邊的互信與合作。無論是會晤中共高層或在四川大學演講,拜登都不斷強調「信心」二字,其用心顯然也是為安撫國際金融市場的恐慌心理,更是向中國傳遞美國經濟發展遠景的樂觀訊息。 針對中美關係長期而穩定的發展,拜登在川大演說少見地呼籲中美雙方應共同分擔責任並採取一致行動,同時期許雙方成為相互尊重與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相較去年美方在南海衝突尚展現強硬的立場,拜登在中國的言論似乎在呼應胡錦濤提出的三個「堅定致力」,更是表態支持中方充實中美合作夥伴戰略內涵的倡議。 誠然,中美間的幾次高層互訪,尚難以完全解決雙邊關係的沉痾問題,尤其是中美對核心利益的各自堅持與戰略分歧。拜登這次訪問中國,目的還是為了「增進了解,加強溝通」,就如同他行前所說的「溝通總比不溝通好」,顯見中美歷經長時間磨合之後,雙方已察覺很難影響對方的戰略思維,遑論異位思考,擬定不符合自身利益的戰略作為。 拜登訪中期間,中美雙方不乏一些原則性的立場表述,也都展現了調整經濟結構與促進成長的決心和信心,表態支持藉著G20多邊機制以加強國際金融合作。但是,對於中國關切的核心利益問題,美方仍慣用「表示理解」來回應;換言之,缺乏戰略互信的中美關係,只靠信心和決心較難促成理性看待對方,現階段雙邊都表示會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同時透過不同形式的對話與交流,減少戰略誤判的機率,但它與真正的相互了解與信任,仍有很大的距離。 拜登在川大的演講中強調,美國歡迎中美間進行「良性競爭」,亦將盡力杜絕「零和遊戲」。此舉或可視為美方傳達的善意,但若從北京的角度觀察,拜登透露美方有意推動縮短中國公民赴美簽證時間與解除更多種類物項出口禁令的改革計畫,若非是紙上談兵,它就是刻意的示好動作。其實,中方檢視美方是否具有誠意,關鍵仍在於美方何時解除對中國的高科技輸出管制。 穩定與平順的中美關係,理論上有助於維繫東亞和平及兩岸關係發展。今年元月胡錦濤訪美時,歐巴馬曾表態樂見中國的強大、繁榮與成功,胡錦濤亦強調中美相互依賴與加強政治互信的重要。中美雙方就是在這樣的認知下,決定建立互利、雙贏與合作關係的架構,但迄今並未交待雙邊新關係架構的實質內涵,即便是拜登此行中國,最多也只是向北京傳遞謀和的意願。 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經情勢,亟需中美兩大強權的合作。今春以來,中美關係相較去年已大幅改善,雙邊先後召開過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第二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以及首次舉行的中美省州長論壇,這些對話確實有助於雙方進一步的相互了解。 對美國而言,維持建設性的中美合作關係固然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但華府未必因此而容忍中國影響力的無限制擴大;進一步詮釋,美國為了維繫其東亞的霸主地位,必然會猜疑任何可能威脅或挑戰其領導地位的強權。針對此,近年來中國曾在不同場合不斷重申和平發展的路線,宣稱永遠不會成為霸權。關鍵在於,美國是否相信中方的宣示。我們期待中美互動頻繁,有利於互信的建立。 拜登這次訪中,另有一項任務,就是幫助美國更深刻瞭解習近平,透過拜習多次共同參訪及非正式會談的公開行程,美國媒體有許多近身接觸習近平的機會,做第一手觀察報導。總體而言,美國媒體對習近平的報導算是正面,已為習明年訪美及美中長期的穩定關係,奠定正面發展的基礎。 根據馬英九總統的戰略認知,兩岸關係改善可以帶動台美與中美關係的良性發展,同樣地,中美關係愈趨於穩定,亦愈有助於兩岸關係發展。站在台灣的立場,我們對中美相互客觀、理性與公正地看待對方,建立長期穩定的發展關係,應該抱著樂觀其成的態度。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