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評》不當救世主 要爭中國強
2011/08/20 22:59:11瀏覽111|回應0|推薦0
2011/08/20 | 旺報

全球股市全數重挫,市場擔憂新一波全球金融危機再起的氛圍日益瀰漫。中國大陸在3年前金融海嘯時推出高達4兆人民幣的振興經濟計畫,維繫大陸經濟成長動能,被封為救世主,與美國並列為G2。但是,最近美、歐兩大強權經濟向下沉淪,大陸顯然也被波及,唱衰大陸經濟可能硬著陸的聲音此起彼落。誠然,大陸經濟氣候還不足以取代美國及歐洲的角色,成為救世主,但是,作為亞洲龍頭,大陸須有決心發揮領頭羊角色,調整發展策略,降低對美、歐市場的出口依賴,帶領亞洲尋求自發性的新成長動能。

從大趨勢來看,美國及歐洲經濟前景黯淡,為平息金融海嘯吹起的財政及金融兩大泡沫,歷經3年後已瀕臨崩潰邊緣,現在若美、歐再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會讓主權債務危機更形惡化;再祭寬鬆貨幣政策既救不了經濟,反而會讓全球通膨及資產泡沫問題更形惡化。在可用政策工具幾已告罄的情況下,市場信心更為薄弱,金融危機再起及經濟二次衰退的風險大增;未來十年美、歐經濟進入大調整期顯已無可避免,過去扮演提供亞洲國家市場機會及成長動能的角色也勢必改變。

金融海嘯後美國及歐盟的盤算,是促使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大陸減少出口,擴大內需,進而增加對美、歐的進口,達成「再平衡」的目標。2009年北京推出4兆人民幣擴大內需計畫,穩住大陸經濟成長,當年全球經濟成長高達50%來自大陸的貢獻,因而讓大陸被視為救世主。但是4兆人民幣注入大陸經濟,配合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卻讓大陸飽受苦果,包括:各地基建浮濫、地方融資平台債台高築、游資浮濫、物價高漲、房價節節飆升、人民儲蓄縮水、民怨激升等。

另一方面,在美國政府施壓下,造成全球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讓熱錢源源不絕湧進中國大陸,加深通膨及房市泡沫問題。再加上美國聯準會(Fed)仗恃美元無可取代的國際通貨地位,啟動印鈔機,連續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引發國際熱錢四處流竄,大陸更成為頭號受害者。更氣結的是,大陸持有逾3兆美元外匯存底,但逾半購買美國公債及美元資產,在美元貶值趨勢下,不但匯損節節攀升,而且還被迫繼續買入美債,藉以緩和美元貶值,避免匯損擴大。

表面上大陸仍維持令人欣羡的經濟成長,又擁有傲人的巨額外匯存底,但實際上大陸物價、房價飆漲讓人民痛苦指數飆升;浮濫投資讓產能不斷擴大,反而導致供給過剩、企業利潤不斷滑落及對出口依賴更深,無助經濟結構的改善;重量不重質的浮濫建設,更導致層出不窮的亂象,最近動車事故只是冰山一角。各種問題的匯聚,讓大陸晉身經濟強國之路更為艱辛漫長。

面對美、歐經濟步向長期調整,大陸當務之急就在強本,先要把內部情勢穩定下來,平抑物價、房價、清理地方債務平台、整頓過度投資及浮濫基建、控制信用增長等,都要一步一步地落實。北京也須嚴肅看待人民幣匯率問題,目前這種緩慢升值策略,會讓問題繼續拖延惡化,走不出惡性循環。大陸應盡速擴大人民幣升值區間,讓匯價至少能夠反映短期市場供需,消除預期心理,減少熱錢流入。人民幣升值也有利於平抑物價及非貿易部門尤其服務業發展,對改善產業結構、擴大內需,皆有幫助。在中長期,要加快實現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掃除人民幣晉身國際結算貨幣的最大障礙,逐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北京對於在全球經濟的自我定位及扮演角色,也要有符合現實的做法。迄今為止,大陸經濟成長仍相當依賴出口及外人投資,服務業及消費市場尚未發展到可以帶動本身的經濟成長,因而北京切忌過度膨脹自我的定位,不必要、也不可能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北京應充分體認到大陸核心利益是在亞洲,必須將有限的力量充分發揮在亞洲。金融海嘯後人民幣升值幅度明顯低於亞洲各國貨幣,招致各國不滿自在預料之中;最近南海主權問題也造成周邊國家和大陸的心結,這對大陸扮演亞洲龍頭角色均有不利的影響。

是以,大陸應更加重視和亞洲鄰國的和諧關係和經貿擴大整合,加強區域內貿易,共抗美、歐經濟調整的衝擊。果能如此,大陸在亞洲的龍頭地位當能確立,晉身全球經濟強國亦可水到渠成。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tdaily&aid=5562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