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台灣醫療環境惡化,原本被視為「金飯碗」的醫生職業,不只是婦產科沒有年輕醫師要選,最近甚至有越來越多醫學生在畢業後,在醫院受完第一年基礎醫學訓練,就決定棄醫改行,為台灣醫療敲響警鐘,崩潰危機似已從「五大皆空」、再逐漸擴大。
一人改唸工業設計 一人從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女泌尿科醫師林姿吟指出,該院最近一年招收十個剛畢業的年輕醫師,進行一年的基礎醫學訓練,其中竟有兩人不但決定不去應徵住院醫師,更決定直接放棄行醫。兩位棄醫的年輕女醫師,一個人認為,自己對於當醫師沒興趣,決定改唸工業設計系,另一人則是因為受不了辛苦的值班生活,決定回去幫忙家裡做生意。
台灣急診醫學會秘書長顏瑞昇醫師表示,雖然每年都有年輕醫師決定放棄住院醫師專科訓練,甚至決定不當醫師,但人數都屈指可數;近年來,這樣的年輕醫師卻越來越多,多半是畢業考取醫師執照後,就直接去從事不需專科醫師資格的醫學美容,令人憂心。
據了解,這兩年,除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的住院醫師招收狀況持續惡化外,就連耳鼻喉科這種熱門科別,因住院醫師訓練較辛苦,應徵住院醫師的人數,也開始有下滑趨勢。此外,就連熱門的眼科,近年也傳出有年輕主治醫師,因擔憂醫療糾紛,執業幾年後,決定改行從事金融投資。
醫療糾紛日增與健保給付不公,使得高風險科別沒人要選,造成「救命不如救醜、救人不如救狗」的扭曲生態。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指出,政府應儘速透過立法,讓醫療事故救濟計畫得以納入所有專科,以全面性減少醫療糾紛,讓新一代醫師能免於恐懼的繼續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