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12 19:10:54瀏覽418|回應0|推薦0 | |
警察與犯罪控制 摘要: 一般民眾對於社會治安問題, 仰賴警察甚為殷切, 但是常常在案發之時, 警方無法及時趕到, 事發之後, 警方也常有吃案情事, 讓民眾大失所望, 而求訴無門. 深入了解警政體系, 了解警察之任務和功能之限制, 可能可以學習到如何有效率地善用警察資源, 以及如何防止犯罪, 也就是防止歹徒伺機而動, 以避免受害, 其實是整個社會治安一體之兩面, 值得社會大眾深思. 關鍵字: 警察Policeman, 犯罪 Cmmit crime, 治安 Public order 前言: 身為警察子弟, 我報告這篇”警察與犯罪”, 別有特殊意義, 從一個警察子弟的角度來看警察之功能, 以及他們和偵防犯罪的關係. 一般民眾對於社會治安問題, 仰賴警察甚為殷切, 但是常常在案發之時, 警方無法及時趕到, 事發之後, 警方也常有吃案情事, 讓民眾大失所望, 而求訴無門. 如何有效率地善用警察資源, 以及如何防止犯罪, 防止歹徒伺機而動, 以避免受害, 其實是整個社會治安一體之兩面, 值得社會大眾深思. 簡介: 何謂犯罪? 這是個好問題, 我們請教一位新北市警察局的資深督察, 他用很簡單的原則告訴大家, 即所謂:”拿錢不辦事, 報復不由法, 性交沒承諾, 拿藥無醫囑”, 原文為” money without work, revenge without court, sex without negociation , drug without prescription” 但現實社會裡, 犯罪與否, 視時代, 地方, 政府, 文化而有不同. 與其定義犯罪, 還不如來思考, 人為何犯罪? 社會學家常常舉出” 飽暖思淫慾, 飢寒起盜心” 以及”官逼民反” 的大纛, 認為政府腐敗, 民不聊生, 迫使百姓梃而走險來犯罪, 所以有所謂:”最好的刑事司法政策, 就是最好的社會政策.”但是分析很多犯罪案件, 也不竟然皆如此. 很多犯罪案件, 是出自於監守自盜, 但卻能予以合理化的說詞, 耳熟能詳的說法是” 不貪汙怎麼生活? “ , 或是“人不得歪財不富, 馬不吃夜料不肥? “,有家訛詐健保的醫院, 其說法是 “ 老闆不賺錢員工薪水哪裡來? “ 價值觀扭曲, 教育之不彰, 監控之失靈, 有以致之, 社會風氣固然有笑貧不笑娼的傾向, 但是要求市井小民作到先聖先賢所昭示的”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富貴不能淫’, 似乎也沒那麼容易. 更別說是社會裡, 有1%的偏差人格者, 隨時伺機犯案了. 因此, 防止犯罪, 成為政府對人民的許諾, 也成為基層警察最重要的使命. 我的叔父也是基層警員, 曾經因追捕小偷遭反抗而拔槍威嚇, 不慎槍枝走火傷及左手, 他常常感嘆日本統治時代, 對待罪犯手段狠毒, 以致小偷看到警察, 或經過派出所就嚇得露出馬腳, 那時做警察很威風, 哪像他那麼狼狽. 警察的歷史 西元1829年, 英國倫敦設立首都警察, 認為有助於治安改善, 日本明志維新之後, 全面引進西方典章制度, 而在警政方面有派出所和巡查補之設立. 台灣在日本統治五十年間, 也受到同等的警政之統治. 光復以後, 仍然沿襲日本時代的作法, 代表政府威權, 一直到解嚴後, 警政才有開始專業化的轉型. 隨著時代的演進, 社會越來越多元化, 犯罪型態也日新月異, 不只造成社會和民眾之傷害, 對於警方也形成很大的挑戰, 由民國72年到92年間警察傷亡事故統計可知, 打擊犯罪的警察, 往往也是罪犯攻擊的對象, 警察的角色, 也由解嚴前之社會秩序維護, 幾嚴後之犯罪偵防, 而後到今日之為民服務, 真正落實警政為人民保母, 但是, 警察終究難以擺脫為政治工具之宿命, 在現代很多民眾抗爭行為中, 第一線警察常為替死鬼, 背負很多責難和投訴. 有部美日合作的電影叫作黑雨, 講的是警察和黑道鬥爭故事, 黑道爭奪印製美金的模板而大打出手, 由日本打到美國本土, 再打回日本. 最後警方大獲全勝. 其實, 據我所知, 黑道凶狠出名, 警察則沒有那麼厲害, 官僚敷衍倒是相當普遍, 由最近日本發生台灣女學生凶殺案件, 凶嫌竟然可以拿出預藏水果刀自殺身亡, 日本警察表現之顢頇笨拙, 可以佐證. 如何提升警察效率 談到如何增進警察效率, 除了人員本身素質外, 專業訓練有所必要, 所以現行警察大學和警官大學之教學與訓練, 備受關切. 此外, 根據教科書所述, 還是以熱區巡邏可以見到效果, 其他方式則效果有限. 相關研究--- l 提高見警率( Sherman, 1995), 在美國進行實證研究發現, 比較三組, 加強巡邏組, 控制組, 一般巡邏組, 一年後發現被害恐懼, 犯罪率, 警察到達現場等都沒有差異. 巡邏沒有效果, 讓人對警察存在的價值感到悲觀. 但是對於犯罪熱點之巡邏加強, 專門集中警力於犯罪熱點來研究, 結果發現加強巡邏組其犯罪率和脫序行為皆降低, 表示有效運用警力於犯罪熱點, 才能夠達到改善治安的效果 l 警察人數增加, 犯罪率並未減少, 警察未能及時到達犯罪現場, 也常常無法逮補現行犯, 黃金時間很短, 最大宗的犯罪如竊盜, 對於警察早到與否, 沒有影響, 提高逮捕率, 有時反而引發更大暴力反抗, 逮捕只有對有職業者有嚇阻作用(Marciniak, 1994) l 死刑對於犯罪也沒有遏阻結果, 治亂世用重典? 殺雞儆猴? 比較美國各州死刑執行與否似乎和犯罪率沒有關係, 對於熟識者間之謀殺有減少效果, 對於陌生人間殺戮則反而有激化效果 l 對於青少年犯予以震撼教育和監禁一年後, 發現和一般中途之家, 在犯罪率方面沒有差別, 雷根時代對於青少年貝爾方案, 以警察來教導青少年毒品戒除課程, 宣導影片和繪畫比賽, 結果發現對於成癮和藥物濫用無效, 學生吸毒背景複雜, 和家庭與同儕, 社會環境都有關, 無法只以警察來執行方案就可以解決, 但是信念促使警察繼續從事無效之工作, 只有做而沒有成效之評估 l 破窗理論, 脫序行為, 導致高犯罪率, 所以對於犯罪零容忍, 才能遏止治安之惡化. 實證研究有相關性而無因果性. 紐約強力執行地鐵之塗鴉和隨地便溺, 流浪漢逗留, 認為紐約犯罪率改善來自於破窗理論之實踐, 但美國各地犯罪率持續下降, 和破窗理論執行與否無關. 刑事政策的實證研究, 提出各種政策與做法, 若是能將查戶口,嫖妓, 賭博, 毒品業務轉手給其他專業, 比如戶政事務所, 內政部, 毒藥物管理局或調查局, 讓警察任務單純, 專事刑事調查, 應改會比較好作.因為現實上作不到, 所以警察業務繁雜, 很辛苦, 子地生活也不易, 大多勞累早死, 很少人以身為警察子弟為榮, 而子弟很少紹承衣缽. 從其他現實方面來看, 人民有需求而政府不能規範, 很難出面管理的, 後來就有黑道來管理, 比如嫖妓, 賭博, 成癮物質, 3K工作(救護車, 拆船, 葬儀社, 收帳, 借錢, 拆遷, 汙染), 獲利驚人, 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作, 賠本賣賣沒人幹”, 這些事業的確需要管理, 但是並不光彩, 所以很少政府肯承接這種事業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