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斯里蘭卡海嘯災區國際醫療救援服務
2011/08/29 17:04:23瀏覽299|回應0|推薦1

從斯里蘭卡海嘯災區國際醫療救援服務探討我國非政府組織之功能

張裕泰


緣 起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度洋發生七級強震,當大家正在慶幸這場大地震幸好沒有發生在陸地上尤其是都會區時,萬萬也沒想到一場大海嘯就這麼無預警的發生在印度洋上,且以排山倒海的陣式侵襲鄰近海岸線之市鎮,造成至少 17 萬人以上死亡之人類浩劫。由於地球村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愈來愈近,今日在印度洋上鄰近地區發生的事,明日可能會波及或發生在自己的家園內。基於人溺己溺之人道精神,已經有十幾次海外醫療救援經驗的台灣路竹會,當然無法坐視而不顧,立即安排海外醫療救援行程。由於該會每年例行義診的斯里蘭卡的東部海岸的村莊中有一村莊,在此次大海嘯中也不幸遭滅頂,且該國災情嚴重,於是決定立即前往該地區做醫療救援活動。又、此次發生重大災情的國家都是無邦交國,雖然我國政府有心也有能力幫助受災國,但中共政治的介入,讓我政府的一番善意無法展現,此時除了靠平常常在國際間活動的非政府組織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NGO) 等發揮其功能外,可能別無他法。本人於此次國際災難醫療救援活動後,感到有外交困境的我國,非政府組織是否可以幫助政府來突破藩籬,幫助地球村內需要幫助之地區,而做了以下之探討。

目的

  此次救援活動以設立臨時醫療站做免費醫療服務與諮詢外、協助心理重建、傳染病防治為本次救援重點,內容以內科、外科、精神科、傳染病等醫療為主。同時展現我國也有能力與心力想要幫助地球村內任何一角落的居民,且能與來自各地的國際救援組織做經驗交流。

現況分析

  印度洋一場大海嘯,奪走斯里蘭卡至少 24,000 人性命。醫療救援隊原定 12 月 29 日下午出發,但因聽說有傳染病發生,於是先派兩位熟悉當地狀況者先去進行瞭解與安排各項事務;先遣人員從當地所傳回的訊息是東岸沿海地區這曾經是政府軍隊與非政府軍的武裝軍事區,歷經戰爭砲火襲擊,居民原本絕大多數因此已是經濟條件不佳的民眾,受到這次海嘯強烈的襲擊,更讓他們一無所有,生活條件更惡劣;這次災難讓他們建立自己家園之路,更加艱辛。所謂的難民營,就是集中在學校教室或帳棚中收容。冰冷的地板、課桌椅或泥土就是床。

  入夜後,一家人蜷曲在一起席地而眠,沒有燈光的教室,偶一抬頭,仍可見到破瓦外的星空,空氣中仍瀰漫著霉味。災區內一切都要自給自足包括:行軍床、飲用水、食物、蚊帳等都需自備。

  接獲訊息後,為了準備充分之醫療用品,將出發日期改為 1 月 1 日上、下午兩梯次出發。做為期九日之斯里蘭卡受海嘯襲擊的災民醫療援救活動。本次參加醫療救援的成員包括寄生蟲學專家、醫師、牙醫師、藥師、護理師、醫檢師和義工等共 42 位,並攜帶 2,500 公斤的藥品衛材至當地,並計劃以野戰醫院模式來展開醫療救援任務,協助災民做短期免費醫療服務。1 月 1 日外交部新聞文化司呂司長到機場為所有路竹會成員加油打氣,他說:斯里蘭卡雖然和我們沒有外交關係,但基於愛心和人道援助,只要有需要,台灣民眾或政府都會伸出援手。也感謝航空對藥品之重量無限制,救災之事大家一起來;下午 1 時 30 分搭新航飛越六千公里航程、橫越該國西至東岸這距離首都可倫坡約六百公里顛頗公路,如今面對前所未見的海嘯大災難的地區,醫療團終於於 1 月 2 日下午 3 時抵達斯里蘭卡東部巴地卡羅 (Batticalloa) 地區,1 月 3 日義診地點:1. 瓦樂奇難民營 (Valaichaenai camp),2. 卡魯萬奇谷地難民營 (Kaluwanchikudy camp),3. 坦比魯利難民營 (Tham biluvil camp),4. 卡內基葛拉瑪難民營 (Kannigigramam camp) 以及東南部安帕拉 (Ampara) 地區,為四個難民營所安置的災民提供共計 3,495 位災民醫療服務。

  卡魯萬奇 (Kaluwanchikudi) 災區,位於河口區,受海嘯衝跨橋樑,交通受阻。在斷橋的對岸死亡據說達七千人,居民望著河海交會區滾滾潮水,無語望蒼天。這些死者在海嘯當天,以火化處理,後來死者實在太多只好用掩埋的。本團於卡魯凡奇谷地 (Kaluwanchikudy) 難民營做一日免費醫療服務時,發現這裡收容的兒童人數眾多,都是由祖父、祖母背著或抱著來臨時醫院看病的小病號。其中有ㄧ位年輕媽媽在海嘯當天抱著剛出生一個月的女兒逃過一劫,襁褓中的嬰兒渾然不知剛出世不久就已歷經世紀大災難;有一位婦人因受到海嘯災難的驚嚇,讓她的憂鬱症更惡化。難民營中有一位呈現驚嚇於飽經風霜臉上的老人來就醫,兩眼茫然無神,表現出典型的急性壓力病症。

  路竹會到達當地時,已經是海嘯過後第八天,但是這位老人被海嘯嚇的仍然無法言語。另有一位在海嘯中喪失女兒的母親,拿著從女兒遺體留下來的金飾,難掩心中悲傷,這個家庭就因海嘯而破碎,剩下一位三歲的女兒光著上身住在難民營。

  在此難民營內也發現 12 例三日瘧,以及間日瘧的病患。其中有一位三日瘧的一歲半的女童,被帶到醫療站時已經出現熱痙攣症狀,同時兩眼翻白,媽媽嚇的哭哭啼啼地送來就醫。

  斯里蘭卡兒童不必上課,在正逢雨季的雨中光著身子嬉戲,造成更多感冒的小病號。也發現由於氣候潮濕在難民聚集密度高的卡內基葛拉瑪難民營 (Kannigigramam camp) 做免費醫療服務時,小朋友身上已經發現有疥瘡與恙蟲,此時傳染性皮膚病的防治成為公共衛生的課題。

  也由於氣候潮濕、逃難與睡在學校臨時搭建之收容所內,以及災後整理家園等因素,腰酸背痛的災民,隨著災後時間的拉長,病患人數也逐漸增加,也有部分是因為協助搬運屍體而造成。這些協助搬運屍體者由於也搬運到腐屍之關係也擔心是否會得到傳染病。

  多起外科肢體受傷病患大多數是因為海嘯發生時逃難受傷,由於本醫療團到達時已是事發一星期後的時間因此傷口都已被處置過;但因為難民營之居住環境與衛生不佳,有些傷者之傷口已受到感染。

  氣候濕熱之環境充斥著瘧疾病媒蚊、缺乏污水處理且人畜共同生活,潛藏著傳染病,威脅難民營中成員的健康。雖然僥倖逃過一劫的災民,收拾起驚恐的心情,暫時居住在難民營中,但集團生活圈內有許多的兒童與嬰兒共同生活在衛生環境不佳的學校內,時間拖的越久,傳染病的威脅就越大。這些災民,身心都需要外界與家人的支持系統。

  位於斯里蘭卡東南部的安帕拉 (Ampara) 地區內離阿卡拉帕圖城鎮 (Akkaraipattu) 約 20 公里處接近海邊的災區,海嘯未來之前,此地的海邊應該曾經是家人快樂的回憶處,不過受到地震海嘯的侵襲時,海浪已經變成嚴重摧毀家園的凶神惡煞。到處的垃圾與建築廢棄物,見證這一場斯里蘭卡的世紀大災難。居民重回家園,眼前的家已經成為一片廢墟,不堪回首。雖然已經是海嘯過後第十天,準備重建家園的災民回到曾經屬於自己的地方滿目瘡痍,真不知如何做起,祇能望天興嘆。這場天災在此地造成約 1,500 餘人死亡,家破人亡,慘不忍睹。據當地居民說還有些人失蹤在海口的潟湖,至今下落不明。離海邊不遠有座印度廟,海嘯過後只留下地基其餘如:圍牆、樑柱、神像都被摧毀,也可想像海嘯發生當時大自然的威力。

  準備設立醫療站的這些地區是當地反政府軍隊控制區,雖有當地獅子會志工協助但是由於道路狀況不佳,以及長途跋涉,加上就診人數眾多,所有的醫療人員與志工,光在東部巴地卡羅省 1,000 人的雷富吉斯難民營 (Refuges) 就讓全體團員忙到當天晚上 11 時 30 分才能收工,回到休息據點已經是凌晨 2 時。翌日,又風塵僕僕往巴省南邊 80 公里的災區內服務。
東部巴地卡羅省以北的瓦樂其 (Valaichenai) 海邊災區,居民住在學校的難民營。這是當地最大也是生活條件較好的一處難民營,營內還有乾淨的水源可以使用。

  由於政府軍與反政府軍對峙期間,在東部巴地卡羅省以北 60 公里範圍曾佈下許多地雷,經過海浪的沖刷已經無法判斷何處是地雷區,因此在廢墟中想重建家園甚至有誤觸地雷的潛在危險,此一地區被設定為管制的災區,由軍隊協助居民一起重建家園,避免誤觸地雷。

  柔腸寸斷的道路上,四處可以見到荷槍實彈的士兵遊走,除了來自台灣的醫療援助,其他有日本、法國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的人員協助居民重建家園,但是物資仍然相當缺乏,雖然如此我們也感受到民眾遭逢巨變之後的樂觀。部分道路旁邊遭到海水沖毀,加上垃圾淤積,讓積水難消,車輛在災區行進有如陸上行舟,且垃圾實在太多,讓居民束手無策。

  災區內雖有軍隊進駐協助警察維持治安,但入夜之後仍不敢隨地外出避免危險。斯里蘭卡海岸遭受海嘯侵襲受創嚴重,位於東部海岸的卡魯凡奇谷地,一處難民營外的街區,有武警與軍人維持秩序。軍人見到外人進入,也親切的打招呼。

  他們在衛生環境不佳的學校教室煮大鍋飯供應災民三餐,亟待外界伸出援手提供物資協助中長期的重建。醫療團在斯里蘭卡巴地卡羅地區的雷富吉斯難民營提供義診,難民營聚集大批民眾等待看診。這是當地反政府軍隊控制地區,首度有台灣的醫療團進入為海嘯受創災民提供醫療服務,深受當地難民之歡迎。

  最後一日當義診至中午時分澳洲醫療隊來參觀本團之醫療作業狀況並將難民之飲水採樣讓本團檢驗,晚上約 8 時左右來本團住宿處意見交流。

成 果

  除了一般疾病外,並且發現瘧疾、恙蟲、疥瘡等病媒蚊蟲傳染病,以及數起口腔癌、口腔癌前病變,精神重創造成失憶症、憂鬱症更嚴重、情緒不穩等病例。

  勘查這兩地區相關難民營內居民原來居住環境的災區家園現況,難民營的水質調查,做為短期、中長期協助災民重建的方向重點。

  與當地的民間社團 (獅子會) 以及相關國際的非政府組織建立溝通管道,以作為將來瞭解當地需求、災後重建進度、資源整合的資訊提供者,以及未來前進災區的相關團體,翻譯、交通、食宿、志工人力等資源協助者。

  在與澳洲醫療團做經驗交流時,我們也將這些天來所遇到之疾病情況提供給澳洲團瞭解,並建議接下來應該是重視公共衛生問題比醫療服務重要。

討論與建議

  地球上大海嘯的發生並不是第一次,印度洋上倒是罕見;此次的威力據說有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產生爆風的 1/5 深入內陸達兩百公尺,嚴重波及泰國普吉島、印尼亞齊省以及斯里蘭卡東岸。這些國家都與我無邦交,因此我國想要立即啟動救援隊也唯有非政府組織才能發揮其功能;但此功能畢竟有限,更何況我國無法加入聯合國之救援組織,若經由外交管道處處碰壁滯礙難行。此次路竹會透過長久以來建立良好關係之民間團體獅子會之橋樑才能順利深入災區支援,這也顯示出政治還是可以干預人道救援。在此外交困境中,政府想向國際宣揚理念,栽培國內非政府組織茁壯是有其必要性的。但是民間團體有心不一定個個團體都有人力與物力,因此單靠民間組織的力量是不易壯大到像軍隊般陣容,可以應付短、中、長期支援計劃;此時就必須要由民間團體打頭陣,政府當後盾,方能圓滿達成我國支援國際人道救援之使命。

  災難發生時可分為爆發期 (短期)、穩定期 (中期)、恢復期 (長期) 等,在救援方面有準備期、活動期 (短期) 及復原期 (中、長期)。

1. 短期即時救助方面

  災難發生時,除了搶救生命外,災民必定在環境衛生相當惡劣的臨時收容所暫住,災民密度也因為當地收容人數不同,發生傳染病之機率也有不同。病媒蚊蟲、衛生習慣、飲水與民生用水水質、人畜共同生活、污染廢棄物處理等,都可能成為疾病傳染媒介。短期方面急診醫療是必要的,但同時協助當地災民建立公共環境衛生也是不容忽視,包括:

(1) 建立公共衛生概念。
需要公共衛生專家、相關疾病醫療人員前進災區,勘查、並且與當地難民營的政府負責人、其他非政府組織溝通整合,透過災民集會討論會商的模式,建立集體生活區相互約束維持環境衛生、養成自我衛生習慣的公共衛生概念。

(2) 防治病媒傳染途徑。
需要相關環境衛生執行之人力與藥劑、器具,前往災區以及難民營,清除積水、噴灑環境、建立堪用水質的系統。

(3) 執行方式:
a. 可以個別難民營逐步指導、示範、執行、追蹤,也可以串連相關周邊的難民營建立示範模式,協助災民「自我管理」。
b. 外在公共衛生資源介入,宜重視與當地現有資源的溝通、整合。並注意環境用藥不宜造成二度污染。
以上是民間團體有可能做到。

2. 中、長期救助,協助重返家園方面

  需要大量的金錢與人力、經驗承傳、執行人力,必須從家園規劃、教育、醫療等方面著手,並且在執行過程宜注意資源是否真正落實用在災民身上。此階段需要政府做為後盾才有可能達成。

結 語

  每當災難來時釀成多數人傷亡時大家才做一堆檢討,有為時已晚之感覺;因此能夠把地球村內所發生的各種災難做深切之檢討,擬出一套百姓易懂且合乎當地狀況之實際可行行動方案如:災區內以老年人殘障及幼兒居多時如何讓老弱婦孺快速離開災區等。然後經常演練養成習慣,並將災害情報資訊化,讓訊息能夠快速傳播出去,救回生命。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559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