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卡醫療團 送暖到泰北
2011/09/30 22:30:42瀏覽286|回應0|推薦1

《愛無國界國際志工系列-6》阿卡醫療團 送暖到泰北

記者洪素卿╱專題報導

一百多年前馬偕博士來到台灣,從為民眾拔牙開始,一步步走出在台灣數十年醫療傳道的足跡。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由台北馬偕醫院員工所組成的「阿卡醫療團」接下棒子,定期帶著藥品、衣物與吉他,透過義診、探訪,將台灣人的能量傳送到遠在泰北的阿卡族人身上。

散居在泰、緬、寮、越、雲南邊陲山上的阿卡族人,當年為了逃離戰亂來到這個五不管地帶,卻因為沒有國籍,形同被困在偏遠的高山上。

當地人住在高高搭起的茅草屋裡,吃的是旱稻、雜糧和野菜。沒有電、水源也不足,族人習慣了晚上摸黑,平常不洗澡的生活方式,卻也因此衛生條件不佳,嬰幼兒死亡率高,傳染病更是猖獗。

「第一次到達部落,就遇上兩個產婦難產,失去孩子的母親只能用傳統草藥為自己療傷。我則負責主持孩子的葬禮。」多次參與阿卡送暖活動的馬偕醫院院牧部韋典良迄今仍記得初到當地的震撼。

韋典良指出,馬偕醫院的阿卡服務從一九九八年開始,由年輕單身的女牧師王貞乃打頭陣。眼見當地疫病猖獗,卻連感冒、腹瀉也沒有藥可醫,兼具醫護人員身分的王貞乃,除了協助民眾緩解病痛,也在當地設立醫療站,訓練當地人熟練使用站內的常備藥品;現在阿卡醫療團每年都會定期在馬偕醫院招募自願前往服務的醫療人員,參加的人還必須自行負擔旅費。

由於部落地處深山,上山義診時,醫療人員得站在載滿著行李、食物、藥材、禮物的貨車上;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顛簸數個小時。抵達當地後,先在屋外播放影片,等人群聚集後,在教堂內義診。

「等候醫師診治的小嬰兒衰弱的躺在媽媽懷中,翻譯人員轉述瀉肚子好多天了,又發燒;但因為這一趟沒有帶止瀉藥,只好設法將維他命磨碎放入帶來的電解質飲料稀釋成液體維他命,交給媽媽餵養寶寶。」

「前來就診的老婆婆掀開衣服露出脹大的肚子,赤腳男孩也一樣鼓著便便大腹…,潰爛的耳洞和滿是傷痕的雙腳很常見,更別說頭蝨、疥瘡和腸胃道問題…」,一位護理長回憶起當地景象,仍然充滿不捨。

當地人很少接觸西藥、抗生素,台灣帶去的藥品對他們來說,效力太強,韋典良說,「醫療人員試著將藥品切小,稀釋感冒糖漿」。

為了改善當地民眾個人衛生,志工們先在台灣募集常在喪禮拿到的毛巾,集中帶到當地分發,指導族人做毛巾操,讓他們清潔身體、同時健身。

因為貧窮,一日兩餐粗食加辣椒,經年的日曝夜凍,當地人身體嚴重損耗,普遍缺乏蛋白質。「連他們養的雞看起來都只有台灣鴿子那麼大,豬也看得到瘦排骨。」為改善當地營養狀況,醫療團引進黃豆等高營養的作物。當一顆顆黃豆種入阿卡的土壤時,大夥彷彿看到未來豐收的景象。

近年泰國政府逐漸開始關注阿卡族,族人有了公用廁所、有個太陽能小屋,供大家白天拿蓄電池來蓄電,生活漸漸改善。

原本送暖到阿卡的活動,因為阿卡族人不貪多的滿足、天籟般的歌聲,以及有著阿卡檳榔傑作 - 烏黑牙齒的笑容,讓遠道來的台灣人帶著更大的心靈滿足回家。韋典良不禁說:「泰北之行,越來越像是探望老朋友的行程。」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569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