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醫師評鑑
2006/08/01 04:19:44瀏覽1577|回應1|推薦0

醫師評鑑

       

        全民健保實施後, 弊端叢生, 醫病對立, 已經造成了社會問題, 病人不再尊重醫師, 也不信任醫師, 而有種種自救行動, 相對於此, 醫師也為求自保, 而有防禦性醫療行為之產生, 有的醫師甚至去唸法律, 自求多福, 而有更多的醫師改唸經營管理, 預作轉行的準備, 醫病之間爾虞我詐, 讓醫界大老都嘆不如歸去, 這真是現實醫療社會的悲哀.

        由邱姓小妹人球案, 民進黨徒洩漏病歷案, 民代醫院訛詐健保案, 醫師駙馬爺授受政治獻金, 署桃醫院院長買官, 新光副院長轉手禮券案發潛逃等等種種事件, 可見醫界倫理之蕩然, 醫道沉淪, 已經到了讓人無法容忍的地步, 這樣的醫師, 怎堪病患信任? 又如何執行醫療行為? 我們不禁搖頭慨歎, 當今之世, 良醫何處尋?

        詩經有云:”何昔日之芳草兮, 今直為此蕭艾也? 豈其有他故兮, 莫好修之害也.”何以致此? 固然是健保制度導引, 而人性卑微, 師道不興, 有以致之. 衛生署為了督導醫院正派經營, 而有定期的醫院評鑑, 依據評鑑結果分級, 且與健保給付連結, 是以每逢評鑑, 各家醫院莫不戰戰兢兢, 深恐誤失, 以醫院評鑑為醫院存亡絕續之所繫. 然而, 醫療工作的關鍵在於醫師, 醫師本身的評鑑如何 ? 事關個人信譽, 卻也是病患最關心的, 和病患安全, 病患權益最息息相關的最重要因素, 可惜的, 醫學界並未評鑑醫師, 也未設定醫師的退場機制, 默許很多不適任的醫師繼續執業, 直到不幸發生和醜聞曝光為止.

        醫病之間要建立互信關係, 首先從醫師本身要重建誠信形象和本質, 病患拜訪醫師前先要對醫師之專業和品格有所認知, 而後能虛心求教, 全心託付, 進而建立互信關係, 共同解決疾病帶來的困擾, 然而由報章雜誌可知, 醫師本身不健康的也不少, 有的醫師有藥物成癮, 變態, 愛滋病, 偷竊, 欺騙, 作假甚至犯罪以圖利行為, 而以個人所處醫界親眼所見, 同儕間有的自私自利, 勾心鬥角, 訓練不足, 態度鬆散, 欠缺道德感, 可說比比皆是, 但醫療行政單位對這樣不適任的醫師卻沒有約束力量, 無法提出警告, 任憑這樣的醫師胡作非為, 穢亂醫界, 甚至作出危害病患, 造成病患一輩子身心傷害的惡行, 其實在選擇醫師時, 若事先得到該位醫師的評鑑資料, 有助於院方任用參考, 至少也有助於病患選擇醫師時作參考, 以免遺憾.

        然而醫界保守封建, 一般情況下都是報喜不報憂, 外行人很難窺真相, 也無法得知醫師是否真的不適任, 醫界人才濟濟, 另一方面其實也是龍蛇雜處, 如何找出真正可靠的醫師, 除了靠口語耳傳外, 還需要實證的基礎, 深入了解醫師本身的專業興趣, 特殊技術和人品道德. 所以將醫院評鑑要項整理, 實施於個人績效考核之做法, 對醫師個人做公平考核, 可以根據人事紀錄, 前科紀錄, 可靠人脈, 媒體新聞知識庫以及個人訪談; 至於對專科熟習層度, 可以經由遠距論文檢查系統, Pub-Med, Medline清查個人學術上著作, 且確認有無抄襲舞弊者, 由於調查非公開, 不足以洩密, 造成當事人困擾, 且評鑑自有客觀基礎, 僅供病患有事實根據的參考; 況且經由這樣的系統, 監測醫師之行為, 有警惕作用, 讓醫師知所收斂, 醫療並非艱深, 好人不一定是好醫生, 但壞人一定是壞醫生. 我們期待醫界設定醫師退場機制而不可得, 站在保護病患的立場, 我們先行設計了醫師評鑑制度, 幫病患找到好醫師, 也避免讓壞醫師繼續傷害病患.

        透過醫師評鑑制度建立, 對臨床醫師施行長期追蹤, 舉凡參政, 打廣告, 媒體曝光, 乃至於出書等等在社會上展露頭角, 而為潛在病患注意者, 皆應納入追蹤對象, 收集資料, 紀錄其言行舉止, 淘汰偏邪怪逆者, 舉發優秀誠信者, 以供病患選擇醫師之參考, 另一方面, 也能為相關產業界( 包括學術, 製藥, 公衛等等 )發掘到真正有用之人才. 在為病患轉介醫師之後, 仍要繼續追蹤滿病患意度, 並和對象醫師確認和討論改進, 務必做到圓滿圓融的醫療關係, 保持這樣互信互重的良好醫病關係, 成為醫療界的典範.

       

        參考資料:

        1. 賴鈺嘉, 檢查你的醫師, 晨星出版公司, 1999

        2. 夏樹, 找對醫院看對醫生, 如何出版社, 2001

        3. 陳永濱, 看病的第一本書, 原水文化出版, 2005

        4. 賓靜蓀, 你的醫生在想什麼, 天下生活出版, 2000

        5. 林明慧, 誤診預防手冊, 月旦出版社, 1997

        6. 全嘉莉, 如何活著離開醫院, 時報文化, 2004

        7. 陳芸, 你也可以看懂健檢報告, 綠的書店文化, 2004

        8. 宋瑞樓, 醫師教你看醫師, 二魚文化, 2005

        9. 楊佳陵譯, 別讓醫院殺了你, 商周出版, 2006

        10. 李中文譯, 無效的醫療, 左岸文化, 2006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377929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看病的經驗比生病的痛楚還難受
2006/08/01 04:28

好的醫生讓你有病房,不好的醫生直接讓你上天堂!

我不喜歡看病,因為去看醫生的經驗通常都不很愉快!

所以儘量不敢生病...

但是我要憑良心講: 北醫的醫療品質還真不錯,服務態度也挺好,至少比X大,X總這兩個""醫院好...

p.s 我個人認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