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顛覆權力結構 網路宅男出頭
2010/02/14 23:14:58瀏覽930|回應0|推薦2

顛覆權力結構 網路宅男出頭

中央社 /  2010/02/14

(中央社記者施馨堯台北14日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傅利曼(Thomas Friedman)說,「有人說,我們需要更好的政治人物;我說『NO,我們需要更好的公民。』」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副執行長駱呈義與理事長徐挺耀實踐傅利曼的宣言,將網民虛擬代號轉化為實體公民力量,結合一群30歲出頭年輕人,顛覆外界對「電腦宅男」印象,創立「台灣數位文化協會」。他們集結網路聲音,藉Web2.0概念架設網站,募集救災資源、組織由基層自發的需求,由下而上影響政府。

借鏡國外網路運作公民運動的經驗,數位文化協會在2009年邀請美國總統歐巴馬的電子政府顧問GinaCooper、美國主要草根運動團體Move On、哈佛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民調主任John Della Volpe,為台灣電子民主上了寶貴一課。

駱呈義說,很多人認為歐巴馬因個人魅力打贏選仗,台灣主流媒體也給觀眾這種印象。然而,網路選戰、網路政治與民主在歐巴馬競選策略中極為重要。

他說,台灣網路競選操作不成熟,只用網路發放文宣,而不是群眾溝通管道。台灣上網普及率、手機與個人電腦持有率與美國相差無幾,但欠缺「軟性建設」,網路運動就是其中之一。

他指出,例如舊式民調利用家用電話,卻忽略投向網路與行動電話懷抱的年輕世代。台灣民調機構基於成本考量使用舊式民調,無法掌握網友脈動。

駱呈義表示,網路介面和機制可以讓草根聲音集中團結,如果沒有領導者將聲音聚集起來,草根力量就會鬆散,難以眾志成城。

這場網路革命,在八八水災救災中,發揮螞蟻雄兵的影響力。

徐挺耀說,依他們一貫「熱血」個性,短短1天內建立了八八水災救災資源平台,進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整合民間與公共資源整合,執行公眾資訊服務。

他笑著說,「應變中心裡都是大叔,我們一堆看起來不像中年人的人,像是電腦宅男」。

這一場集體行動,除了救災的實質意義外,也證明台灣網路公民運動已逐漸成熟,出現發展契機。

創新想法值得鼓勵。徐挺耀說,今年他們通過美國耐特基金會(Knight Foundation)世界頂尖公民新聞補助News Challenge初選。過去美國MTV台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等知名網路新聞計畫都曾獲補助。

「You invent it, we fund it!」耐特基金會今年提供500萬美元獎助金,分給獲獎團隊。徐挺耀刻意輕鬆的聲調,仍掩不住興奮。「最近想做台灣版的公民新聞」,他說,由於媒體地方線記者多遭裁撤,協會希望可提供平台,由地方公民挖掘新聞,挖掘地方小人物之美。

傅利曼曾說,「網路創造行動主義的錯覺,你用部落格寫文章、在Facebook發不平之鳴;你以為你發出聲音,可是其實什麼都改變不了」。如果不能深入政治結構,那就從根本開始,這是專屬網路世代的權利。傅利曼點出網路世代的盲點,讓未來世代省思「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的雙面刃。990214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3778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