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9年H1N1 A型大流行流感病毒感染死亡病例的肺部病理發現
2009/12/18 01:57:41瀏覽716|回應0|推薦2

2009年H1N1 A型大流行流感病毒感染死亡病例的肺部病理發現
英文題目:Pulmonary pathologic findings of fatal 2009 pandemic influenza A/H1N1 viral infections
刊登期刊:Arch Pathol Lab Med 2010年2月
機構: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導讀評論者:台大醫院小兒部 李秉穎

內容摘要:
本研究對紐約地區34名H1N1新型流感死亡病患施行肺部病理解剖,其中62%年齡在25至49歲之間,年齡中位值 41.5歲,91%有心肺疾病或免疫功能不全的潛在疾病,72%成人與青少年的body mass index超過30。流感病毒抗原不只分佈於氣管支氣管,也可見於肺泡表皮細胞與巨噬細胞。55%有細菌性肺炎表現,包括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6)、Streptococcus pyogenes (2)、S. pneumoniae + S. pyogenes (1)、與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1)。

評論:
一般季節性流感病患,病毒的表現侷限於咽喉與氣管支氣管的上部。所以,本研究所見肺泡與巨噬細胞受犯現象,與一般流感不同,但與SARS、H5N1禽流感人類病患的病理發現類似,也類似於過去流感大流行的死亡病例。
過去有人認為這樣的變化,表示新型病毒發生突變而對於呼吸道深部細胞的吸附力變強。但如本文討論中所述,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應該是人類對於新型病毒的抵抗力較差,致使病毒能夠穿透上呼吸道而攻擊下呼吸道,引起致命的病毒性肺炎或加上繼發性的細菌感染。台灣的解剖病例,也發現病毒已經侵犯全身多個器官,顯示人體免疫系統無法將之限制在上呼吸道。一旦得過感染或打過疫苗,則H1N1新型流感理當無法任意侵犯肺部深層甚至其他器官。此點,可作為衛教宣導接種疫苗重要性的參考之一。

資料來源:2010;134:E1-E9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3599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