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了解與面對 台大新開「災難與社會」課程
2009/11/18 09:06:28瀏覽541|回應0|推薦1
了解與面對 台大新開「災難與社會」課程
因應八八水災,台灣大學社會系在新學年新開設「災難與社會」課程,從公民社會角度出發,探討與災難相關之社會議題;學生須在期末規劃設計一個可操作的解決災難問題的方案。
【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王慶剛/台北報導】

因應八八水災,台灣大學社會系在新學年新開設「災難與社會」課程,從公民社會角度出發,探討與災難相關之社會議題;學生須在期末規劃設計一個可操作的解決災難問題的方案。

台灣近十餘年遭遇到各種災難,從921大地震、SARS、納莉颱風,到今年重創南台灣的八八水災,台大社會系有感於學界對於災情的認知與研究,僅限於從科學與工程的角度著手,強調地質、水文、氣候的調查,忽略社會層面。因此「災難與社會」課程設計,從政治經濟學、政府組織、經濟發展角度,分析災難的結構因素,進而探討社區、文化與集體認同、公眾風險觀及災難的關聯性。

開在星期五的晚上六點卅分至九點廿分的「災難與社會」課程,第一堂課不僅座無虛席,更有不少學生等著加選課程。課程由陳東升、吳嘉苓兩位教授負責,授課教師多達12位,規模編制相當浩大。

然而,課程內容包羅萬象,但台大社會系真有足以指導「災難」的師資?陳東昇表示,災難本來就不是一門學問,是現象;課堂上授課教授運用專長,橫向協調、整合與災難相關的議題。過去對於災難的議題都是分科探討,本課程提供平台,整合社會系資源,並開放各科系學生選修,讓學生了解各領域與災難的連結,也能知道如何面對災難,以及自己的生活或專業與災難的關聯。

課程內容除了講課,也包括八次的講座,邀請NPO人士,以及實際參與救災的團體進行演講,並要求學生已這些團體的實作經驗,配合課程的理論,在課堂討論中,規劃一個可操作的解決災難問題的方案。是否有紙上談兵的可能?陳東昇表示,課程邀請講者,就是希望學生多與第一線參與救災的人士接觸;此外,規劃方案時,學生也會收集資料、或運用採訪,讓方案可行,且現階段災區尚未恢復,授課老師不鼓勵學生實際前往災區。

修課學生,醫學系莊同學表示,選修這堂課的原因,是希望透過反思來檢討國內的制度與組織,且例如水災也不只是自然問題,背後的歷史脈絡亦值得探討。這樣的課程安排不錯,因為每個老師有自己的專長。「但是還是希望有一節大型的討論課,讓每個老師都可以出現,這樣很有趣!」他也非常希望課程內容能與本系專業結合,例如結合公共衛生,預防災後萌生的疾病傳染問題,或是醫療體系在災難之中,能不能發會最大功效與主體性、角色是什麼、可不可以主動做些什麼。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3508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