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鐵達尼號沉沒百年 人類是否學到教訓
2012/04/16 09:32:20瀏覽973|回應0|推薦1
鐵達尼號沉沒百年 人類是否學到教訓
  • 2012-04-16 07:32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葉柏毅】

今年(2012年)是豪華郵輪鐵達尼號沉沒一百週年,好萊塢名導演詹姆斯克麥隆,在十五年前所拍的電影「鐵達尼號」,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是那麼驚心動魄,極為生動地描繪出這場二十世紀初的恐怖船難。撇開這部電影裡,關於蘿絲與傑克的愛情戲不談,詹姆斯.克麥隆確實是花了很大的工夫,去一一考據鐵達尼號如何沉沒,才能拍得彷若事件重現。

然而,百年之後,這件堪稱二十世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沉船悲劇,除了讓一千五百多條生命,白白犧牲之外,它到底還告訴了我們些什麼,我們到底有沒有從鐵達尼號沉沒事件中,學到任何的教訓呢?

很可惜也很可嘆的是,答案恐怕是「並沒有」。回顧歷史,人類,主要是歐洲的人們,從啟蒙運動,解除了宗教的桎梏,肯定人類自身的能力之後,再加上工業革命的影響,西方的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達到了空前的高峰。

那時候的人類,真的以為自己無所不能,除了目空一切之外,從有形到無形的文化生活模式,莫不以「人定勝天」為主要基調,認為人類只要充分解放、利用自身的能力,就會給自己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美麗新世界。

證據是,如果我們回頭去看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大多數描繪未來世界,或是二十一世紀的文藝作品,可以發現那時候的人類,真是一派樂觀,對世界的未來,充滿著無限玫瑰色的想望。然而,我們目前已經處在二十一世紀了,我們現在的環境,真的有如前人所描繪得那麼美好嗎?我們真的對未來還抱有無限美好的希望嗎?答案應該已經不言而喻了。

鐵達尼號做為當時人類所可以創造出來,最龐大的一艘郵輪,其豪奢與偉岸,在當時確實已經沒有任何其他交通工具能出其右,那也已經是當時人類科技所能發揮的極限了;但當時的人還是充滿信心地相信,人類還是可以做到更大、更美、更好。

因此,鐵達尼號無情地遭到冰山撞沉,其實是給當時的人們,一記沉重且無情的打擊。除了這場災難規模極大,給當時人類心裡所帶來的衝擊應該是:原來人類還是有力所不逮的事,人類儘管傾盡全力,製造出最大、最豪華的郵輪,但是在面對堅硬的冰山撞擊之時,突顯出的仍然是毫無招架之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艘巨船沉沒,一條條人命,被無情的大海吞噬。人力,畢竟勝不了天。

「鐵達尼號」這部電影,因為考據詳細,可說相當忠實地呈現當時這艘全世界最大的郵輪的內外。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當時這艘郵輪,真是極盡奢華,這從鐵達尼號的英文名字「Titanic」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英文字的意思,是「巨大無比」,由此就可理解當時的船公司與設計者,對這艘大郵輪所抱持的雄心厚望。那個時候,鐵達尼號被視為是人類航海技術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當時許多人都認定,鐵達尼號是一座「不沉之船」。除了體型巨大外,它也足稱為是當時世界上最炫麗、最舒適的夢幻郵輪。既然是極盡豪奢,當然也就有許多華而不實的設計,就以煙囪來說,就有評論指出,鐵達尼號上,有四根十九公尺高的煙囪。

然而事實上,原本只需要三根,但設計者認為,四根煙囪可以讓船的外觀看起來更加雄偉;因此,只有前面三支是用來排煙的,而第四根煙囪則完全是裝飾用。光是外置的煙囪都可以如此設計,其他的內裝,則更不待言。

然而,如果這樣的豪奢,真的能打造出一艘無敵的「不沉之船」,倒也罷了;但在鐵達尼號光鮮外表的背後,隱藏的卻是極為不堪的事實,就是完全沒有考慮安全問題。

這可能是當時的設計者與船東,認為「大就是好」,認為這麼大的船,足以堪稱世界無敵,不可能會有東西讓它沉沒。根據資料,鐵達尼號上,擺放了二十艘救生艇,最多可以容納一千一百七十八人,但鐵達尼號當時在船上,包含旅客連同工作人員,合計起來,總共有兩千兩百一十六人,也就是說,萬一鐵達尼號要是出事了,將會有近一千人,或者更多,是很有可能搭不到救生艇的。

不管設計者或船東認為,鐵達尼號是一艘「不沉之船」,或是像當初船東所認為的,「它本身就是一艘大救生艇,不需要再配備更多的救生艇」,可是擺在眼前的事實,以及當時主事者的心態就是:炫富比人命更重要。其結果,就是這麼大的郵輪,在撞上冰山之後,也只能淪為波臣。鐵達尼號沉沒,不啻是對當時人類如何自大、自私與無知,一個極大的諷刺。

鐵達尼號沉沒,固然與歷史上許多重大災難一樣,有許多犧牲自己,拯救他人的感人事蹟,但只顧一己之私逃命,而不管別人死活的事,也並不少見,畢竟在危難之時,才是真正考驗人性的時刻。像一手推動鐵達尼號問世的白星航運公司負責人伊斯梅,在事發當時,竟然沒有協助救人,反而第一時間跳上被比喻做「諾亞方舟」的救生艇,先保住他自己的命再說,這就讓許多人不能諒解他。

關於伊斯梅是如何逃離鐵達尼號的,流傳著許多說法,但那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伊斯梅做為船東,不能為乘客生命財產負責;他在危急存亡之際,只顧自己能不能活,這已是鐵一般的事實。船難發生後,美國與英國媒體一致抨擊伊斯梅,拋下船上旅客,尤其是婦孺,而先行逃走的做法,是「鐵達尼號的膽小鬼」,極不能諒解他。

此外,伊斯梅儘管保住一命,卻要在世人的指責,與紛至沓來的求償官司纏訟中,抑鬱地渡過黯淡的餘生,這樣苟活是否有意義,其實存乎個人一心,這是他自己的選擇。除此之外,在二十艘救生艇當中,只有一艘,也就是第十四號救生艇,在鐵達尼號完全沉沒之後,還願意回過頭來,去搜救是不是仍然有生還者,這也讓許多人感嘆,在生死交關之時,其實最能夠照見人心。

因此,總結來說,鐵達尼號帶給世人的省思,或許應該是人類到底是要無盡地追求奢華,還是要思考反璞歸真?在危急存亡之秋,我們到底是先求自保,還是要捨身救人,這些關乎道德的議題,其實沒有固定的答案,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大的天人交戰。

然而,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人類,自信心在受到這麼大的打擊之後,應該要看到反省與檢討,但是顯然沒有,否則的話,就不會在鐵達尼號沉沒兩年之後,還爆發歐戰,乃至第一次世界大戰。

並且,二十世紀還發生了以往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兩次世界大戰。同時,就算人類能夠吸取教訓於一時,但隨著時間流逝,傷痛被淡忘之後,歷史恐怕又將開始重演。人類的狂妄與無知,不只會顯現在有形的世界中,也會顯現在無形的制度上,人類因僥倖心態與自私自利所導致的重大危機,只會不斷地一再重演。

例如,世界經濟之前不顧後果的極度膨脹,不正像是一艘龐大的鐵達尼號,而當撞上了泡沫爆破的大蕭條冰山之後,就算是雷曼兄弟這樣巨大的公司,也難以保全。況且,就算人類能夠傾盡所有力量,去保住一些「大到不能倒」的公司,但這又何嘗不是飲鴆止渴,最後或許要拿更多的他人的利益與代價來交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6338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