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坦然面對 勇於承擔----- 認識 劉增應
2009/11/10 08:35:03瀏覽1008|回應0|推薦0

坦然面對 勇於承擔----- 認識 劉增應

作者: 巴哥 <lopp98765@yahoo.com.tw>

發表時間: 2009-10-30 16:24

坦然面對 勇於承擔----- 認識 劉增應( )

在連江縣長選舉進入倒數時刻,劉增應決定參選!首次踏上從政之路的劉增應,曾經是全國最年輕的衛生局長!在獲得醫療奉獻獎的背後,他對馬祖醫療有那些貢獻?他決定參選的心路歷程?面對外界的質疑,他怎麼說?這場學長與學弟的君子之爭,他有何期待?對馬祖的未來,他的理念與方向為何?---藉由這篇訪談與整理,期盼您對劉增應有更深入的認識。


劉增應小檔案
劉增應,47年次,馬祖南竿鄉介壽村人,小學、國中、高中都在馬祖就讀。馬祖高中畢業以第一名優異成績保送就讀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隨即返鄉服務。81117金馬戰地政務終止,連江縣衛生局於82年正式成立,劉增應擔任第一任局長,當年他35歲,不僅是全國最年輕的局長,對長期仰賴軍方醫療支援的馬祖來說,他從此一肩扛起創建地區醫療體系的重責大任。人生最菁華的階段,劉增應全部奉獻給他的家鄉。

在繁忙工作之餘,劉增應仍不忘持續進修赴台大醫學院研究所就讀,取得預防醫學碩士。他喜歡運動網球、慢跑,是他調劑身心的最佳良方。「家庭」是他重要的精神支柱,他的另一半-周昭慧,在馬祖高中擔任英文老師,二女一子,更是他的最愛。認識劉增應的人都知道,他的生活就是這麼單純。在長官、同學的眼中,沈穩、內斂、溫和,是對他普遍的評價,同仁說,辦公室裡的劉增應,認真、積極、執著,一經決定的計畫,絕對貫徹到底。78年他當選全國社會優秀青年;85年獲得中華民國第六屆醫療奉獻獎及90年行政院衛生署推動山地離島醫療保健工作獎;97年獲選為行政院模範公務人員。

「不服輸」的個性,相信只要肯努力,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目前擔任衛生局長及縣立醫院醫生的劉增應,在家人及同學的眼中,從介壽國小到台北醫學院,求學過程看似順遂,但回首那段異鄉苦讀的歲月,仍讓他刻骨銘心;因為,以當年馬祖子弟的程度,就讀醫學院是極大的挑戰,剛入學時與同學間程度的差距甚大,幾乎讓他唸不下去,但馬祖子弟「不服輸」的個性,讓他咬緊牙關苦讀衝刺。堅持最後的結果是,他不僅迎頭趕上,最後一年在「馬偕醫院」實習時,他更是獲得當時百餘位實習醫生中的「最佳實習醫生」的殊榮。求學時期的艱困歷程,養成他堅忍的性格,因此,在兼顧醫療及醫事行政工作多年,即便面對許多挑戰與橫逆時,他都不斷的鼓勵同仁,「馬祖人絕不比人家差」,只要我們肯努力,一定會有好成績。待續

建立今日馬祖完善醫療系統的「舵手」--認識劉增應()

劉增應剛接任衛生局長時,馬祖的醫療環境相當落後,而醫療政策可以用百廢待舉來形容,當時他就告訴自己,惟有「操之在我」,才能真正保障鄉親的生命、身體健康。而「操之在我」首要即為培育在地化人才,為培養地方醫事人才,他先後擬訂5年及10年的「醫事人員養成計劃」;為銜接醫療人力不足的現況,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及台大、亞東等教學醫院簽署「醫療支援協定」,派駐專科醫師進駐馬祖及建立「遠距醫療」會診;為救護重大傷病患,直昇機24小時進駐的「緊急醫療」系統,更有效保障鄉親生命。9471馬祖軍醫院裁撤,所幸此時連江縣立醫院不僅已「自立自強」,甚至在設備、醫療人力各方面,都超越已走入歷史的軍醫院。


劉增應表示,這些年最讓他感到驕傲的是地區的「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成果。他舉實際數據為例,馬祖肝、胃等消化系癌罹患率從全國最高降到平均標準以下。地區男女的「平均餘命」(長壽)更高居全國第一,顯示每年針對地區鄉親所做的「整合式健康檢查」已發揮重大成效。回想早期馬祖民眾最不滿意的兩項總是「交通」與「醫療」,如今在最近一次的馬祖地區民眾醫療滿意度調查,獲得百分之八十以上鄉親肯定,劉增應說,他只是扮演好「舵手」的角色,衛生局、縣醫及衛生所同仁的辛勞,更應該接受鄉親的喝采。(待續)

認識劉增應() 改善蚊蠅滋生環境


興建各鄉垃圾掩埋場,大幅改善蚊蠅滋生環境

地區環保業務在民國91年以前仍隸屬於衛生局,劉增應回憶說,早期地區軍民的垃圾處理方式簡直不忍卒睹,從山上到海邊,垃圾隨處丟棄,各鄉蚊蠅滋生,不僅嚴重影響家居生活品質,對鄉親健康更是莫大的威脅。因此,興建標準的垃圾掩埋場,不僅是他的首要目標,他更誓言要在最短時間內落實「垃圾掩埋場興建計畫」,經過無數次與環保署溝通協調及經費的爭取,終於在民國91年,包括南竿垃圾焚化廠在內的四鄉五島垃圾掩埋場全部如期完工,環境品質大幅改善,當年度環保署環境衛生評比,連江縣獲得第一名,年順利的將環保業務交給新成立的連江縣環保局,鄉親也正式告別蚊蠅滋生的年代。

認識劉增應()規劃「旅遊醫療產業」,為家鄉創造商機

為推動現代化醫療設施,劉增應說,民國86年,行政院衛生署只同意兩年各補助15佰萬元興建連江縣醫療大樓,當時他的想法是,「要做就要做好」。因此,他堅持規劃1億元以上的興建計劃,獲得當時縣長劉立群的支持,由縣政府編列4仟萬元,次年衛生署在受到「感動」情況下,同意再補助3仟萬元,連江縣第一棟醫療大樓終於興建完成。而他並不因此滿足,在獲得縣府支持及立法委員曹爾忠的協助下,他再度向衛生署爭取到3億元的經費,第二棟醫療大樓已經在去年開始動工興建。未來,他不僅要讓重症及慢性洗腎病患也能在地區看診,他更要推動「旅遊醫療產業」,藉由現代化的醫療設施,吸引對岸的大陸人士到馬祖來做「醫療旅遊」,為馬祖創造「醫療產業」,而這些目標都將在第二棟醫療大樓興建完工後展開。(待續
)

認識劉增應()常懷感恩心感念家鄉父老及長官的培育


沒有政府的培育計畫,就沒有馬祖今日醫療的成果,也沒有今天的劉增應。他以感激的口吻說,從小至今,他一路受到國家的栽培,兄姊的愛護、親友的支持,常懷「感恩心」是他時刻抱持的心情。尤其歷任長官對他的栽培,更讓他點滴在心頭;曹常順縣長的提攜,他除了感謝,更讓他學到曹縣長嚴律己,寬待人的行事風範。對視如兄長的劉立群縣長,淵博、前瞻、宏觀與勤政,更影響他一生為人處事的態度。現任陳縣長平易近人的親和力,也是他學習的對象。曹爾忠立委長期以來對地區醫療預算的爭取及協助,他更感念在心。


認識劉增應()面對責任勇於承擔-最佳舵手應由鄉親決定

對於部分鄉親質疑他參選的動機,劉增應原本認為清者自清,所以選擇沈默以對,但為避免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扭曲民主選舉應有的本質,他覺得有必要將決定參選的心歷路程再加以闡述,讓選民把焦點鎖定在理性的選擇。劉增應說,其實,早在去年年初,本於個人使命感及在親友排山倒海的勸進聲中,原本就有意要參選,但當時為避免傷及學長、學弟的「私誼」,才讓他暫不考慮參選,但不斷有許多鄉親向他表示,不應為私人情誼而不顧鄉親選擇最佳人選的機會,甚至影響馬祖未來發展的契機,「大我」與「小我」之間,熟輕、熟重,才是考慮的重點。而在做出參選決定後,劉增應也認為,不論他或學長楊綏生,都是家鄉培育的優秀人才,誰適合來為家鄉服務,應該交由鄉親來決定,他「無權」也「不應該」主動放棄讓鄉親從「好蘋果」中選擇最好人選的機會。他誠摰的表示,自己是個只會做事,不懂選舉的人,他真的是單純抱著滿腔想做事的熱忱,才會在客觀條件不見得有利的時刻做出參選的決定,目的只是希望能有機會為家鄉做更多事。劉增應說,在決定參選以後,他反而不覺得有壓力,因為,他認為與學長的競爭,是爭取為家鄉服務的機會,這場選舉,他相信,不論誰選上,都是最佳的人選,也都會給對方祝福與支持。


認識劉增應()有「信心」坦然接受鄉親嚴格檢視

從決定參選縣長以來,面對各種負面的傳言,劉增應表示,擔任公職生涯20餘年,他除了做好每一階段的工作,「守法」、「守分」更是他一向行事的原則。認識劉增應的人都知道,他的外表雖然溫文儒雅,但內心耿直、坦率、堅定,不僅有自己的想法及主見,幾近「不沾鍋」的個性,更不可能為利害關係所左右;他強調,從事公職25年,他一向堅持做對的事,並以地區最大的利益為依歸,決不做不利地方發展或不對的事,任何人無法左右他的決心。劉增應說,過去的他,絕對可以攤在陽光下接受鄉親的檢視。未來的他,有信心,更歡迎鄉親以放大鏡來嚴格檢視他的作為。他強調,任何善意的批評,他絕對會虛心接受,但毫無根據的言論,他誠心期盼能有所節制。選舉是一時的,不論結果如何,他都不希望任何人因這場選舉而造成傷害。

期待一次展現民主風範的優質選舉
對於這場選舉,劉增應將他定調為「快樂的選舉」,這句話對曾經參與選舉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句笑話,但劉增應卻嚴肅以對。他說,馬祖地方小,每一次選舉都造成嚴重的傷害,他期待這次的縣長選舉,是一場只談理念,強調各人特質與能力,沒有攻訐,不買票,不傷害鄉親情感,甚至「不懸掛競選旗幟」,重視環保,真正展現民主風範的的優質選舉。劉增應以「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來形容這場「君子之爭」,他一定會全力以赴,也期盼這場選舉成為馬祖,甚至全國的典範。待續

認識劉增應()惟有「操之在我」才能「永續發展」

喜愛旅遊的劉增應,在參訪許多國家後,還是覺得自己的家鄉最美,當然,除了個人情感因素以外,他認為,以馬祖豐富的生態資源,獨特的閩東人文背景,特有的戰地景觀,絕對有條件成為國際級的渡假島嶼及兩岸經貿的樞紐。他表示,現階段除了海、空交通等基礎建設必須加快完成,透過無遠弗屆的寬廣網路,與世界同步接軌,全面提昇旅遊品質,凝聚鄉親共識,培育並引進優秀人才,建立鄉親的「自信心」與「光榮感」,馬祖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他強調,馬祖的未來唯有「操之在我」,才不會因客觀情勢變化而動盪不安,也才能「永續發展」。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348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