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流感嚴重病例的啟示(金傳春)
2009/10/27 10:40:20瀏覽468|回應0|推薦0

新流感嚴重病例的啟示(金傳春)

2009年10月27日蘋果日報

世界衛生組職在今年10月中旬,邀集來自全球亞、非、歐、美、中東與大洋洲的近百位臨床醫師、科學家與公共衛生人員齊聚一堂,探討「新型流感流行的嚴重病例之臨床特徵與病人管理」,得到下列幾項重要結論:

(一)絕大多數人感染此新型流感病毒後,僅出現「類流感」病徵,即未經治療,也可在一周內痊癒;(二)發現極少數病人的病情易快速惡化,以呈現肺炎為主,且易伴隨多重器官衰竭,甚至原有哮喘或慢性阻塞肺病者會更加惡化,此時在24小時內也十分需要急診與加護病房進行妥善照顧,在流行幅度變大之際,將造成醫療體系沉重負擔;(三)以病情來看,初次病毒性肺炎是重症與死亡病例最常見的病╱死因。至於1957年與1968年兩次全球大流行時,較常見的二次細菌感染,迄今約佔死亡病例30%,即新型流感H1N1可自唱獨角戲而釀成嚴重的肺炎大禍,導致呼吸失調與反射休克為最常見的死因。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流感的嚴重病例之臨床表現仍與季節性流感迥異,尤其是有潛在疾病者或孕婦,然而有一些健康的年輕患者,至今仍不知其是源於何種因素,也會提升臨床嚴重度。所以醫生遇到嚴重病例,要特別提醒患者注意發病後的第3至5日是否有病情惡化轉劇而提升危險度的跡象,以盡速就醫,院方在入院後必須隨即提供呼吸器等有助於呼吸的支持性治療。

轉院錯失治療黃金期

過去的慘痛經驗是不少亞洲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流行區的病人,因由村醫院轉往鄉醫院,再進一步轉至縣醫院及最終的省市立大醫院,往往在重重的轉院過程中,錯失治療的黃金時刻,反而造成死亡率的增加。所幸,若能及時提供此類病人抗病毒藥物(如克流感、瑞樂沙),即使尚未證實為新型流感「陽性」之「前」即給藥,均有降低病情惡化而提高存活率之效。
此外,在病例數遞增時,患有病毒與細菌兩者的共同感染問題也將逐漸浮現,如常見的鏈球菌肺炎、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以及2,6 -二甲氧基苯青黴素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所以醫師對於社區感染肺炎也要同時考慮給予抗生素治療。
最重要的是醫生見病人入院,即要明瞭:(1)患者是否為慢性肺疾(包含哮喘)、第三孕程孕婦、兩歲以下嬰幼兒、具神經障礙的兒童、肥胖及免疫功能不彰者;(2)患者是否從事或接觸高危險相關職業者(如禽畜業者、活禽市場相關人員、獸醫╱畜牧人員、醫護人員);(3)是否出現消化道及其他不尋常病徵,以及時掌握高危險群的黃金治療時機。因此入秋冬流感流行季時,有新陳代謝相關疾病的肥胖人士宜每日規律運動或大步走,提早「減重」以降低新型流感的危險性。
至於眾所皆知的癌症患者、器官移植病人與愛滋病患,尤其是CD4T淋巴細胞數低者,要特別留意減少流感與細菌雙重感染、感染控制及嚴防其親密接觸者的感染,這類病人也要留意其是否攜有抗病毒藥物的抗藥性流感病毒株,以免徒增疫情邁向失控的窘境。

作者為台灣大學流行病所教授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344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