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制定最好的抗流感戰略
2009/09/10 23:27:00瀏覽297|回應0|推薦0
 

制定最好的抗流感戰略(金傳春)

2009年09月10日蘋果日報

今年新型流感H1N1的跨國流行之初,恰為人季節性流感與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流行末,6月中旬後,此病毒的分離率在許多國已高居70%左右,可以觀察其獨霸流行風貌,在炎暑仍造成世界各地多起的爆發流行,所幸至今病毒變異度不大,尚無與其他流感病毒基因重組,且至今在多數國家的致死率仍偏低,又抗克流感的抗藥病毒均為散發病例而無群聚現象。

未來秋冬的流感病毒變化實難預測。美國擔憂新型與季節性流感交錯流行而著手萬全準備,世衛組織籲北半球要備妥H1N1的第二波可能致生較趨嚴重的流行,且熱帶國家不能輕忽流感的威脅。所以台灣最好趁此病毒毒力仍輕時,健全公共衛生與醫療防疫體系,提升臨床病徵、流行病學特徵與病毒變異三方面的整合偵測時效,並以最快速的生物偵測測得的變異「新」病毒,馬上串聯至妥當的動員醫藥衛生物資與防疫政策。
任何病毒感染有三種結果:(一)症狀不明顯的感染,即感染但沒發病;(二)輕微症狀如類似流感的發燒、咳嗽,幾天後康復;(三)嚴重病徵如高燒三日以上、呼吸急促或困難、肺炎及其他併發症。此三種不同後果也因年齡、是否罹患他疾及其他危險因子而異。即嚴重病例是冰山的一角,所以住院與死亡病例之流行病學徹底調查及每日、周確實掌握流行是否趨於嚴重極為重要,尤其是新型H1N1流感病毒傳染力高,降低重症與死亡格外重要。美國疾管預防中心截至8月8日的477位死亡病例中,分析小於18歲的36位,發現19%小於5歲,且有三分之二罹患其他疾病,其中有神經系統發育困難的兒童佔92%;至於眾所關心的細菌共同感染佔43%。因此,身心障礙育幼院及托兒所未來要提升防疫效能。

應先保護高危險族群

現今的科技發現病毒迥異已比1918年早許多,若各單位平日準備妥當,病毒毒力上升時又能快速動員人物力,加上人人防疫的觀念,應有能力降低傷亡。而估計流感未來有多少人得病與死亡,是敦促政府盡早規劃未來中、長程醫療衛生的需求量。若抗新型流感的藥物、疫苗不足時,應先保護高危險族群,同時減少接觸與近距離感染,一旦病毒量低而免疫力夠強時,嚴重病徵的機率即可順利降低。
未來流感的流行走向有二:(一)病毒仍如3月迄今以弱毒性之姿流行及(二)提升流行威力。後者除了要面臨季節性人流感流行季與禽流感疫情的嚴酷考驗,更要考慮全球3300萬愛滋病毒帶原者╱病患及癌症、器官移植等免疫缺失者的嚴峻挑戰。
在流感防疫策略上,因病毒的多變性,抗病毒藥物僅是疫苗大量生產問世前或其量不足時的一種策略,但絕非萬靈丹。所以先進國在禽流感H5N1流行時,重點在疫苗,但以抗病毒藥為緩衝,且多用於降低高危險群與病患罹病嚴重度,然而往往高危險群求醫時並未告知,或有些國家的診療轉介繁瑣,易喪失黃金治療時間。此外,企業也應在人物力提早應變計劃。
新型流感開啟「防疫人人有責」的新紀元。每階段不同疫情的大眾衛生教育,有助於減少傳播,又可共同努力降低疾病與流行的嚴重度。

作者為台灣大學流行病研究所教授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3306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