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7/05 17:59:54瀏覽451|回應0|推薦2 | |
海巡署和行政院都承認這是一起澎湖漁船違規進入到大陸海域捕魚,被大陸海警船扣押,這也是正常的執法行為,根本無關大陸對台進行法律戰或認知戰。
文/王崑義 澎湖籍漁船「大進滿88號」日前在金門外海進行捕撈作業時,疑越界遭中國海警船強行登檢,並扣至福建泉州圍頭港。台灣方面的解讀是大陸可能藉此對台進行法律戰或認知戰。然而,這起事件明明是我方漁船違法行為,解讀者卻是為賦新辭強說愁,為了事件找理由,根本不堪一擊。 事件的發生,台灣海巡署副署長謝慶欽就指出,澎湖籍漁船「大進滿88號」被登檢位置,距離大陸晉江深滬鎮11.2浬,距離陸方領海基線2.8浬,位在陸方領海內,且目前為中方「伏季休漁」期間。而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也承認台灣漁船和船員確實在大陸休漁期誤入大陸海域捕魚,他呼籲大陸儘快釋放漁船和船員,並提醒台灣漁民,大陸5月起進入休漁期,漁民莫涉犯違規風險,也呼籲大陸不要將漁民單純違規行為升高、引起漁民不安。 海巡署和行政院都承認這是一起澎湖漁船違規進入到大陸海域捕魚,被大陸海警船扣押,這也是正常的執法行為,根本無關大陸對台進行法律戰或認知戰。 「法律戰」的意義 「法律戰」是2003年大陸在解放軍頒訂《政工條例》,並提出「三戰」(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後全面推動。其內涵大致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廣義的,傾向政治性、綜合性的詮釋。另一種是偏重軍事行動需要的界定。 例如,前一種認為法律戰「是依據國內法、國際法和國際慣例,通過各種渠道所進行的有利於己,而不利於敵的法律戰爭」;或者認為法律戰是「以法制敵…以法律為武器,採取以運用法律與輿論宣傳、心理感化等對敵政治鬥爭手段相結合的綜合鬥爭形式,以保證對敵軍事鬥爭勝利需要為目的的一種政治鬥爭或政治作戰方式。」 後一種則認為「現代戰爭中的法律戰,是國家為達成特定的正義性和作戰行為的合法性等問題與對敵展開的法理和法律鬥爭」。所以法律戰嚴格講是一種對敵鬥爭,以法律為武器,並結合心理戰與輿論戰所形成的作戰行為。 但是這次澎湖漁船違規被扣押的行為,大陸只是追究違法行為,並沒有對我方擴大宣傳,以造成心理恐慌。這也是為何這起事件被認為可能升高台海危機,但是台灣的股市完全不受影響,照漲不誤。 認知戰的意義 至於這起事件是否為大陸對台認知作戰,國安局長蔡明彥表示,除了中共官方稱台灣漁船違反當地漁事法規之外,中方是否有政治面考慮,是否想要透過漁事扣押與後續行政裁罰以展現其對台海的管轄權,藉由該事件來弱化台灣政府的主權地位,或是對台灣政府施壓,台灣國安局將就此繼續分析。 但是,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對此事件回應只說,福建海警在泉州近海依法登檢查扣一艘涉嫌非法捕撈的台灣漁船。此系大陸海警正常執法,旨在維護相關海域漁業生產秩序、海洋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有關部門將依法依規予以處置。 所以大陸扣押違規漁船並沒有政治考量,更無關主權問題,而台灣綠營政客想藉機進行政治操作、操弄仇中、抗中,反而像是想利用此事進行認知戰。民進黨立委蘇巧慧在臉書發文指對岸是在「侵門踏戶」、「當街擄人」,還喊話國民黨「要不要對中國表達抗議!面對這樣的惡霸,你們還好意思要台灣人跪著求和。」 事實上,「認知戰」被認為是「一種旨在改變目標人群的思維方式的戰略,並藉此改變其行為方式」;也被認為是「外部實體對公眾輿論的武器化,其目的是影響公眾與(或)政府政策,或破壞政府行動及(或)政府機構的穩定」。所以,與其說大陸是要拿澎湖漁船違規事件對台做認知戰,還不如說綠委已經先行利用此事件對台做認知作戰,企圖掀起台灣新一波的抗中情緒。 只是,澎湖漁船違規在先,大陸海警船執法在後,既無法稱為法律戰,也不是要操作認知戰。最大的可能是賴清德自從上任後,大陸對他的一再增強的「台獨獨白」出現弱弱的反應,讓他想以弱勢者被剝奪感的戰略對抗大陸,缺乏立足點,以致產生失落感,這也許可以印證賴清德想堅持「新兩國論」的論述,是一種失敗的策略。 (作者王崑義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