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7/23 23:19:38瀏覽122|回應0|推薦2 | |
美聯社統計,截至美東時間22日深夜,賀錦麗已取得能夠獲得民主黨提名的足夠黨代表派票。
文/王崑義 美國總統拜登退出競選連任後,他指定由副總統賀錦麗接班,這馬上讓人聯想到賀錦麗的老公任德龍合夥的歐華律師事務所,幾乎專做中國大陸的生意,還聘用中國政委當顧問,與中方關係密切。這可能會影響到賀錦麗對中國政策的走向。 其實,拜登2020年跟川普競選時,也曾被認為會是親中的總統,但他當選後並沒有修正川普對中國大打貿易戰的政策,反而是以聯盟的手段圍堵大陸,所以美國總統個人的行為與意識形態,並無法影響到整個美國的政策,賀錦麗當然也不可能因為丈夫跟中國有生意往來,就改變拜登反中的政策。 美國對中國政策一直有他們的邏輯存在,過去為了聯中抗蘇,所以從尼克森總統開始就採取親中政策。2000年左右一股以經濟發展促成大陸民主化的期望,讓美國更加親近中國,甚至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促成中國經濟的大發展。 但是,在歐巴馬執政後期,美國認為中國並沒有順著美國的邏輯思維發展,反而有愈加威權的狀況,於是華府就逐漸出現一股「重返亞州」的反中熱潮。一直到川普上任,他認為中國搶走美國的市場與工作,因此從2017年開始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者,並祭出貿易戰策略,讓美中關係急轉直下。 拜登對中國政策還是循著川普的思路前進,採取競爭、對抗與合作三管齊下的策略。尤其是俄烏戰爭之後,華府對中國更產生敵意,「抗中觀」幾乎成為華府對中國思維的主流意識。 事實上,「抗中觀」並非單獨出現,從冷戰開始,美國圍堵政策就是圍繞著「抗蘇觀」所生成,圍堵戰略的設計者肯楠也是從美國的「抗蘇觀」建構出來。如今蘇聯雖然垮台,但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執政風格仍然不出蘇聯時期的對外擴張手段,所以美國的「抗蘇觀」還是像幽靈一樣飄盪在華府天空。 在俄烏戰爭之後,「抗蘇觀」擴展成「抗中觀」,這也是美國政客不斷提出各種抗中議題為難中國的原因。在這種氛圍之下,賀錦麗當然也擺脫不了這種意識的影響。 美國學者韋德甯就認為,賀錦麗會繼續推行「小院高牆」政策,限制新興技術進入中國。因此,如果賀錦麗當選,她很大程度上會與民主黨目前對中國的立場一致,對中政策不會有大的變化。最可能的情況還是會依循拜登的對中政策,以符合華府「抗中觀」的主流意識。 所以,一些認為賀錦麗對中政策可能受到她先生與中國做生意的影響,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美國當前的「抗中觀」,還是會成為困住賀錦麗對大陸政策的裹腳布。 (作者王崑義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本文刊登於時論廣場,時論廣場》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