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5/31 03:41:34瀏覽671|回應0|推薦5 | |
曾經自稱是「優等生」的民進黨防疫政策,最近又因小孩染疫之後到底死亡幾人才算多,引發藍綠大爭論,不僅讓閣揆蘇貞昌臉上無光,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因此聲望盪到谷底,甚至可能拖垮年底民進黨九合一地方選舉的選情。
事情的緣由是,台灣新一波新冠疫情從4月份確診數急速增加至今,已造成10歲以下兒童22例重症、10例死亡,確診死亡率10萬分之5,遠高於日本10萬分之0.55、南韓10萬分之0.86,新加坡則為0。
這種高死亡率,台灣藝人郭彥均日前在臉書發文,轉貼醫護朋友陳述醫院內狀況,稱「很多孩子都走了」,遭閣揆蘇貞昌下令查辦是否涉及「散布不實謠言」。這個「查辦謠言」的指令一出,立即引起輿論熱戰,蘇貞昌於是改口說沒有針對個人,刑事局也說是要追查「內容農場」,警方甚至列舉20幾個「粉專」,指稱他們所發出的類似文章,有故意製造「假消息」之嫌。
而郭彥均這句「很多孩子走了!」除了引來蘇貞昌的「查辦說」之外,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也回應說,會進一步釐清是否有人散播不實的訊息,查明後將依法最高可罰300萬元,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陳時中出言「恐嚇」,讓民意更加沸騰。
民進黨又想操作抗中保台「認知戰」
其實,郭彥均臉書文一發出就遭綠營網軍出征,蘇貞昌第一時間說要查辦,明顯的是要把孩子的死拿來做政治操弄工具,這就激起民憤,民進黨才急轉彎說是要查轉發文的農場粉專,而不是查個人。可以說,整個事情發展至此,民進黨原本打如意算盤,把這些「粉專」推向是大陸刻意操作的資訊戰,也是對台進行「認知作戰」的一種,以便再打出「抗中保台牌」炒作選情。
只是,民進黨一而再、再而三的炒作大陸對台的「認知作戰」,台灣人民早就看出這種把戲,這次不再買單,以致民意對蘇貞昌的「查辦說」、陳時中的「恐嚇說」跟著炸鍋。
當然,台灣民意會為此炸鍋,主要是在蘇貞昌和陳時中眼中,「10」個死亡兒童,可能只是一個數字,放在每天好幾萬人確診,以及上百人死亡數字下,並不特別突出,卻忽略了「10」背後代表每一個親人的眼淚與悲痛,無數父母的焦慮與憂愁。更嚴重的是,民眾對這一波疫情政府的表現,憤怒已瀕臨爆發點,「很多孩子走了」事件,正好成為對民進黨防疫政策不滿的引爆點。
民進黨對於新冠肺炎的防疫政策,最喜歡說的是「超前部署」這句話,但是2020年疫情剛發生時,台灣缺乏口罩,人民每天在藥局門口大排長龍,就是為了買保命的口罩。
2021年5月,台灣突然爆發疫情,確診人數快速增加超過萬人,死亡人數也有800人。但是,當時最需要的新冠疫苗,台灣不僅沒有準備,還得接受日本、美國的捐助,民間企業家跟著要捐助疫苗,一開始還因「顏色」不對,而遭到阻攔,最後在民意沸騰之下才放行。當時民進黨政府還想把疫苗不足,導向是因為大陸阻撓造成,最後謊言才被攻破。
今年4月,民進黨政府才說要推出「與病毒共存」的「新台灣模式」防疫政策,結果從4月開始確診數從每天幾百人、幾千人,到5月份以後,每天確診人數都高達7、8萬人,有時甚至多到9萬人以上。
這個時候,人民最需要的快篩試劑卻又缺乏,藥局門口又見大排長龍。快篩試劑的缺乏又打了民進黨一巴掌,民怨已經要衝垮「這個政府」了。但是,問題又來了,每天上百名死亡人數之中,除了是高齡者之外,沒有打疫苗的兒童,也出現重症和死亡病例,其中尤以併發腦炎死亡者最讓為人父母恐懼。
父母憂心帶小孩搶打疫苗
於是,緊急搶打兒童疫苗,又變成全民運動。許多家長帶著小孩連夜排對等著打疫苗。北部不好打,有些父母還不辭辛苦帶著小孩遠到台灣尾的屏東縣打疫苗。
再以這兩天的情況為例,基隆火車站廣場開設兒童BNT疫苗集中施打站,上下午各提供500個名額,上午提供給設籍基隆的兒童,一早即湧現排隊人潮,排在第1位的男子表示,家中有6歲小孩,因診所預約不到,凌晨2時許先由家人到場排隊,他再來接班。領到第500號的陳姓男子則說,現在疫情嚴重,希望小孩能快點打疫苗有保護力。
而面對民眾瘋搶兒童疫苗亂象,蘇貞昌指示衛福部,研議在中南部開設幼兒快打站,並盡量給足疫苗,台中市長盧秀燕則喊話中央直接撥給疫苗,才不會占用台中原先預估疫苗數量。可以說,人命關天已經不重要,為了選舉,中央還不斷的算計地方,特別是藍營執政的縣市,更可能是民進黨政府不願照顧的化外之地。
但是,民進黨再怎麼算計,民意會說話。依照台灣民意基金會5月調查,民眾對陳時中防疫表現評分平均59.53分,4月是70.22分,「鐵粉」流失14.8%,約286萬人。美麗島電子報最新調查,陳時中的滿意度從4月的63.9%跌到48.9%,不滿意度從33.0%上升到47.6%,而在台北市的滿意度只有36%,不滿意度58.3%,蘇貞昌滿意度再度死亡交叉,不滿意度48.5%,比滿意度高5.5個百分點。
兩個防疫指標政治人物聲望直直落,是否會拖垮民進黨11月的九合一地方選舉,半年後就會見真章。
(本文首發華夏經緯網,2022.5.30)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