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武漢疫情與兩岸關係「內捲化效應」
2020/03/20 01:39:09瀏覽241|回應0|推薦3

 

 

2020年1月11日蔡英文以817萬票贏得總統大選,讓原本氣勢高昂的韓流一夕瓦解。但是以「抗中保台」作為選戰總策略的民進黨,在贏得勝選之後,並沒有放下抗中的情緒,當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後,仍然扛起抗中旗幟操作兩岸關係,使得原本已經陷入4年空轉的兩岸關係,再次升高對抗的氛圍。

 

過去蔡英文就認為只要民進黨能夠贏得大選,大陸的對台政策就會跟著民進黨轉,所以在蔡英文大贏韓國瑜817萬票之後,民進黨即以為大陸應該會被蔡英文這麼高的得票數有所折服,這樣就可以繼續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因此民進黨就擺出一副兩岸關係我說了算的姿態,這已經為脆弱的兩岸關係埋下不安的引信。

   

不幸的是,這時又剛好爆發武漢疫情,蔡政府第一時間並沒有發揮同理心,一起跟大陸協同抗疫,反而是以保台為由,拒大陸於千里之外,其中尤以一開始閣揆蘇貞昌宣示禁止台灣口罩出口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蘇貞昌這種缺乏悲天憫人的作風,立即引發民眾的撻伐。

   

爾後,在接回武漢台胞的包機問題上,民進黨為了不讓國民黨搶去鋒頭,開始在包機問題上出難題,讓第一次包機之後,第二次包機就遲遲無法啟動。民進黨把第二次包機無法繼續啟動的因素歸罪於大陸,讓國台辦也出言批評民進黨的不是。

   

緊接著,民進黨又在大陸忙於對抗疫情之時,鼓動各國支持台灣加入WHO(世界衛生組織),把抗疫的戰場拉向外交戰。再加上這時準副總統賴清德更到美國訪問,獲得美國高度的禮遇,讓兩岸關係更充滿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處境。大陸於是在2月9、10日連續兩天出動戰機到台海周邊長航遠訓,更讓兩岸關係可能陷入熱對抗的局面。

   

兩岸關係在武漢疫情不斷擴散之際,並沒有出現情境共生、休戚與共的心理狀態,反而因為民進黨繼續操作抗中策略,使得兩岸關係在最可能有轉機的時刻,仍然繼續沉溺在熱對抗之中,這可能是因為在蔡英文勝選之後,民進黨還一直沉醉在勝選的喜悅中,以為只要趁勝追擊,大陸就會真正面對民進黨是連續兩次完全執政的政黨,而不會再寄希望於衰弱不堪的國民黨。

   

只是,在兩岸關係失去國民黨作為一個防火牆之後,民進黨就必須直接面對大陸的執政黨,在雙方缺乏互信基礎之下,期望在未來4年民、共能夠產生互動的可能性恐怕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尤其是在武漢疫情還無解之際,民進黨卻不斷地出手挑釁大陸,未來兩岸關係出現「內捲化效應」想必會越來越高,這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可是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

 

什麼是「內捲化效應」?

 

「內捲化效應」作為一個學術概念,主要是指一個社會或組織既無突變式的發展,也無漸進式的成長,長期以來,只是在一個簡單層次上自我重覆。作為學術概念,其實並不深奧,觀察我們的現實生活,就有很多這樣的「內捲化現象」存在。

 

這個概念的出現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一位名叫吉爾茨(Clifford Geertz的美國文化人類學家,他曾在爪哇島生活過。這位學者潛心研究當地的農耕生活,在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原生態農業在維持著田園景色的同時,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重覆、沒有進步的輪迴狀態。吉爾茨就把這種現象稱為「內捲化」(involution)。

 

1996年另一個美國學者杜贊奇(Prasenjit Duara)在《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一書中,把內捲化應用到國家權力方面,提出了「國家政權內化」的概念。他認為在他的著作中,內化這個概念不完全符合吉爾茨的定義,只是借用這個概念,它所揭示的現象已經脫離了原詞意義。

 

杜贊奇所提出的「國家政權內捲化」指的是,民國時代國家機構不是靠提高舊有或新增機構的效益,而是靠複製或擴大舊有的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如中國舊有的贏利型經濟體制——來擴大其行政職能。而「政權內化」與農業內化的主要相似之處在於:沒有實際發展的成長(即效益並未提高);固定方式(如贏利型國家經濟)的再生和勉強維持。

  

而華裔學者黃宗智在他所著的《華北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和《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兩本書中,把內捲化這一概念用於民初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的研究,他把通過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勞動力來獲得總產量成長的方式,即邊際效益遞減的方式,稱為沒有發展的成長即「內捲化」。

 

黃宗智認為明清以來,在人口的壓力下,中國的小農經濟逐漸變成一種「糊口經濟」。幾個世紀以來中國農村經濟的商品化並不是「資本主義的萌芽」,而是貧困的小農為了生存而不得已的選擇,商品化並沒有打破小農的經營體制,而是進一步強化了它。

 

事實上,根據杜贊奇的說法,國家的內捲化是20世紀初期中國國家政權擴張與現代化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現象,它具體的表現在即正式與非正式的機構兩者同步成長。正式的國家政權透過非正式的機構推行自己的政策,卻無法控制這些機構。

 

而在農村中則可以發現,國家政權的深入,加深了農村領袖與群眾間的分裂。這些農村領袖原來多是舊式鄉紳,他們面對來自國家和群眾兩面的壓力,有的選擇投靠依賴國家的暴力來駕馭群眾,有的則選擇讓位,給予不肖之徒乘虛而入之機,這種情況也被稱為農村領袖的「痞化」。

 

在民國初年,因為軍閥爭戰,使得這種農村領袖「痞化」的現象變成相當普遍,這也是毛澤東在經過70幾次的農村調查之後,才發現這種普遍的現象,以致提出打「土豪劣紳」的革命策略。

 

把這種「內捲化」拿來解釋民進黨從2018年九合一選舉大敗之後所出現的現象,或者更能看清楚民進黨官僚體系出現「痞化」之因。2019年蔡英文為了贏得初選,不惜改變初選規則、延後初選時程,甚至最後都被懷疑可能在初選民調上動手腳,以不光榮的手法贏過賴清德,讓賴最後不得不低頭選擇接受副手之位。

  

尤其是在九合一選舉後民進黨權力核心改變,以及內閣重組,而重組的內閣卻是以敗選者作為組閣的對象,雖然這樣的內閣被嘰為「敗選者聯盟」,但卻不影響蔡英文在黨政方面權力的操控,這也是注定民進黨政府要出現內捲化的情形。

   

當然,民進黨傾向內捲化的因果是任人為親、任人為派系,非親非故或非派系人物,很少會被列入任用的考量。於是,國家權力機構變成是親屬機構、派系機構,只要關係夠親,哪管什麼學歷、經歷與能力,即使是「土豪劣紳」,一樣可以好官我自為之。所以,選前的總統出訪的私菸案、高鐵的300萬元遺失案,選後都可化為無形,船過水無痕。

   

最可悲的是,國家權力機構內捲化的結果,佔有高職位者充斥無能之輩,這就造成機構跟著「痞化」,政策產出也一樣的「痞化」。說白話一點就是政策產出粗糙,遇事無法處理,就開始耍流氓,就以處理武漢新冠肺炎的過程來看,內政、兩岸、外交都只有一個亂字了得。以民進黨政府出現這樣的「痞化」現象,若從短期來看長遠的執政效果,未來4年兩岸關係處於熱對抗的局面,恐怕是避免不了的結果。

 

內捲化與口罩之亂

 

民進黨內捲化的現象,在武漢疫情開始時表現得最明顯的是閣揆蘇貞昌,他在武漢封城的同時,就宣布台灣暫停口罩出口一個月,以優先供應台灣的防疫需求,蘇還重申「口罩一定夠,不必囤太多」、「先自救才能救人」等。這個指令可以看出蘇貞昌原本就是一個「酷吏」的性格,也是衝衝衝口號下的產物,完全可以看出他仍然沉溺在「抗中保台」的高昂情緒中,導致台灣人民群起抨擊他自私的作法。馬英九就批評說,這是非常失策的事、非常沒有愛心的做法,兩岸此時此刻應聯手合作抗疫。

   

只是,蘇貞昌忘了台灣的口罩生產根本不夠用,許多生產口罩的台商都已經轉移到大陸生產,所以台灣所需要的口罩大部份還需要從大陸進口。蘇想要「自救」,結果等同於向台灣人民宣布疫情嚴重,先行在台灣無端製造恐慌,民眾就開始搶購與囤積口罩,造成台灣一「罩」難求。

    

在台灣民眾開始搶購口罩之後,民進黨政府的口罩政策三轉五轉,不僅自己轉昏頭,人民也被轉得莫名其妙,最後終於接受國民黨立委的建議,轉向以徵用口罩的作法,並採取實名制,民眾必須以健保卡到藥局購買,而且一周只能購買兩個口罩。

   

這種先行放火的做法,掀起民眾的恐慌,跟他談「自救才能救人」的想法背道而馳,但蘇貞昌不以為意,還自讚實名制讓人人都能買得到口罩的「非常成功」政策。他的這番自誇實在令人納悶,看到每家藥局前面,排隊買口罩的人潮不斷,那麼到底是哪些人可以買得到口罩,即使買得到口罩,一周兩個夠用嗎?顯然,蘇貞昌口快卻心不直,他的口快造成民眾生活大亂,政策跟著紊亂又不承認錯誤,這是對民進黨政府「痞化」的最好註解。

   

因為政府政策的紊亂,民眾無心煽火,其他的亂象也就跟著產生。例如在口罩之亂發生以後,有民眾在網路社群上散佈衛生紙的原料將挪去製造口罩,以致又掀起群眾的恐慌,把所有賣場的衛生紙全部搶光,又形成另一次的「衛生紙之亂」。就因為民眾到處哄搶,賣場架上的衛生紙等商品空蕩蕩,以致疫情還沒擴散到社區,台灣卻已經出現末世現象。

   

蘇貞昌為了轉移民怨,他在談「自救才能救人」之後,卻轉向批評說「中國政府隱匿疫情,在世界衛生組織排擠台灣,防疫沒國界,中國是不理性、蠻橫行為」。這等於是把自己在台灣掀起的民生亂象,嫁禍於大陸,並直指大陸排擠台灣加入WHO的不是,這種推卸責任的作風,一直是民進黨執政以來內捲化所造成的「痞化」現象。

   

事實上,國台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曾介紹大陸防疫期間的對台工作時曾表明,大陸一直同台灣及時通報信息,提供資料。截至2月4日,大陸方面共向台方通報疫情信息36次,台方向大陸通報15次。這可以看出大陸方面通報給台灣的次數遠高於台灣方面的回覆,大陸並沒有對台灣隱匿疫情。蘇貞昌轉移焦點的做法也遭到國台辦的批評。

 

內捲化與包機之亂

 

在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滯留在武漢的台胞急於返回台灣,民進黨政府原本認為可以藉機透過政府協商,再以華航的班機接回一些短期到武漢的台胞。但是兩岸中斷協商已久,民進黨也沒有跟大陸協商的管道,於是國民黨只好當仁不讓出手幫助這些滯留武漢的台胞返台。

   

2月3日晚間247名滯留武漢的台胞搭乘大陸專機返抵台灣,這次的專機本來就是由國民黨的「7人小組」居中協調促成,這也是得益於國共溝通平台的成果。但是國民黨在宣傳這項成果之後,民進黨政府嚥不下這口氣,陸委會立即發出聲明回應,第一批247人能回來,兩岸雙方都有共同努力,沒有優先位置的問題。這種硬要把功勞攬到自己身上的作風,又何嘗不是「痞化」的現象,就像流氓佔地為王,誰都別想在此分杯羹的心態一樣。

 

為此,陸委會還故意找碴說,第一批搭包機返台,沒達到陸委會期待的名單,也就是先讓短期出差、慢性病患、急須醫療、抵抗力較弱者先搭機。尤其是原本陸委會掌握的是244人的名單,後來卻多了3人返台,其中一人還被傳出是確診病例。

  

陸委會就以首次武漢返台旅客名單不符,還有一位確診病例為理由,轉向不執行第二批及第三批包機返台等事宜。這就讓國民黨為難,國民黨於是宣布說,當初是看到滯留武漢台胞想包機返台無法成行,也因陸委會與國台辦僵局打不開,才組7人小組向兩岸雙方做溝通,促成包機返台。至於第二批、第三批包機返台問題,因陸委會與國台辦已建立管道,所以國民黨不介入。國民黨還希望民進黨能放下政治思考,以人道為考量,盡可能繼續促成其他台胞能夠回台。

   

國民黨知道民進黨的心結主動退一步,但是第二次包機如何進行,民進黨仍預設諸多立場與條件,以致遲遲無法進行。更可悲的是,包機問題又牽涉到非台籍的陸配未成年子女是否可以來台的難題。

 

陸委會在設置他們來台的條件上三番兩次的更改,終於在2月11日表示,將以有條件的方式允許陸配子女入境台灣接受檢疫,但是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卻在隔天的12日打臉說,目前防疫能量無法負擔更多非國人身分的入境旅客,因此決定陸配子女(無台籍者)一律不得入境。陳時中還附加一句說:「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國籍選擇做承擔」。一個未成年陸配子女有何選擇國籍的權力,他們要負什麼責?除了「痞化」政府會說出這種話之外,普世國家恐怕沒人會說出這麼沒有人道精神的話。

   

而這種官僚體系相互否決政策的作法,可以看出政府政策之亂,也是世所罕見的情形。只是民進黨官僚自有一套理由自圓其說。陳時中就說,隨著清明節等假日到來,會有更多批旅客回台,若現在無差別的開放邊境,到時候的防疫能量可能面臨不足。目前已經有7萬人,需要防疫單位追蹤,「更何況還有人在趴趴走」,對此他坦言,目前讓陸配子女入境的政策,可能會造成防疫漏洞,醫療功能也會失衡,因此不得不先暫停陸配子女入境的政策,「防疫不容有破口」。

   

在「防疫不容有破口」的口號下,誰又敢反對?但是政策的朝令夕改其實是出在綠營群眾反彈聲浪大,民進黨政府為了不願意得罪支持者,也不管朝令夕改會背上惡名的指責,這何嘗又不是選舉情緒的延續,也是官僚內捲化所造成的政策產出「痞化」的現象?

 

內捲化與外交戰

 

在口罩與包機之亂以後,民進黨政府在防疫的過程中,以為趁著大陸沒空處理外交事務,就開始把手伸向外交戰場。這裡面最顯著的兩件事是:一是不斷的遊說各國幫台灣爭取加入WHO,二是準副總統賴清德訪問美國之事。

   

就第一件事來說,綠營認為武漢疫情巳然重挫大陸政經及國際形象,連英國《經濟學人》都評析中國稱霸機會蕩失。所以,儘管北京百般阻撓台灣加入WHO,但已呈强弩之末,在美、日、加、德、英等國大力支持與推動下,目前已趨近熟階段,可望先加入WHA為「觀察員」,雖然無會員國投票權,但可參與諮詢、研討、訊息等權益,無異是台灣加入WHO的一大契機。

   

民進黨還宣揚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所說:「若2300萬台灣人民不能從世衛組織獲益,世衛就不是真正的『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這些話可以讓台灣加入WHO更具有正當性。而美國不分朝野黨派,包括參衆兩院議長,更是一面倒的力挺台灣,嚴厲批評國際組織在全球力抗武漢新冠肺炎蔓延之際,排除台灣的參與。

   

另外,歐盟也表態支持台灣被納入WHO,日本安倍首相及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也都公開聲援。蔡英文對此除表了示感謝之外,並說「台灣絕對有能力,也有意願在全球防疫工作中,貢獻國際社會」。

   

而蔡英文在接見「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理事長尹容時更指出,「世界衛生組職及國際民航組織等進行全球防疫工作的聯合國重要單位,仍然因為政治因素將台灣排除在全球防疫體系之外,因此再次正式呼籲聯合國相關機構,正視台灣的健康權益,尤其台灣就在疫情威脅的前線,不該使防疫出現破口」。

 

在國際間不斷為台灣加入WHO聲援增溫之時,準副總統賴清德卻在這時到美國訪問,另闢一個兩岸的外交戰場。

   

賴清德此行是以個人身分訪美,除了拜訪美國聯邦參眾兩院議員,與美國宗教自由大使布朗貝克(Sam Brownback)共同出席國際宗教自由圓桌論壇(IRF),也前往美國國務院與白宮國安會和美方官員會晤。

   

賴清德也出席華府一年一度的國家祈禱早餐會,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等多位重量級美國官員同場,並前往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 (Hudson Institute)與多位兩岸、美中台關係專家學者舉行閉門會談。

   

雖然這只是賴清德個人的訪問行程,但是他的準副總統身份,以及過去自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免不了增添這個行程的敏感性。大陸國台辦就用「以疫謀獨」來評論民進黨在疫情嚴重時的外交操作。

   

國台辦先是以負責人身份就世衛組織涉台問題發表談話表示,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肺炎疫情時,台灣民進黨當局和台獨分裂勢力伺機鼓噪所謂台灣參與世衛組織議題,國台辦就此表明嚴正立場,奉勸民進黨當局立即停止在世衛組織涉台問題上的政治算盤和政治操弄,「以疫謀獨」絕不會得逞。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並砲轟,大陸一直為台灣獲取公共衛生事件信息方面提供幫助,確保信息渠道暢通,在符合一中原則的前提下,為台灣地區參與全球衛生事務作出妥善安排;北京甚至願意讓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和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然而,民進黨當局無視大陸方面的善意與誠意,卑劣炒作「國際防疫缺口」的言論,不斷挑戰一中原則,暴露其欺騙輿論、愚弄民心、打悲情牌和藉機謀求政治私利的險惡用心。

   

緊接著在2月9、10日,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連續兩天實施戰備巡航,以成體系出動驅護艦、轟炸機、殲擊機和預警機等多種武器裝備,檢驗多軍種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空中兵力經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巡航飛行,並進行針對性實戰課目演練。隨後,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輝發表談話指出,行動針對台獨分裂活動,稱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堅決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這也是2020年東部戰區首次主動對外釋放軍事行動的相關訊息。

   

可以說,民進黨在機構與政策產出的內捲化之後,官僚與政策產出也跟著「痞化」,結果是官僚的操作更是橫衝直撞不計後果,特別是在敏感的兩岸關係方面,這種衝撞是否造成誤判,導致兩岸最終造成衝突,恐怕沒人會有把握說不會。尤其是蔡政府第二任還沒有開始,就已經出現政策紊亂不堪,未來如果內閣不改組,同樣一批人繼續執政,必然只會加深兩岸衝突的可能性,這才是最令人憂心之處。

 

民進黨應避免內捲化效應

 

民進黨在今年以「抗中保台」的策略贏得大選,但是民眾被搧動起來的抗中情緒短暫難以消弭,這種抗中氛圍徒然造成民進黨官僚也陷入抗中的迷思,以為只要勇於抗中,必然獲得人民的繼續支持,國際社會也會對台灣更加另眼看待。

 

這種迷思只會持續擴散,讓民進黨更會勇於衝撞大陸,可是兩岸關係的脆弱性其實是經不起民進黨一再地衝撞與折騰,往好的方向思考,民進黨的衝撞只會內捲化在台灣內部循環,不會跨出台海;往壞的方向思考,內捲化增溫的情緒,可能更需要找尋發洩的出口,結果許多的動作也許會弄假成真,也許會刻意去對撞,這就難以避免兩岸危機的發生。

    

所以,為了避免危機的發生,也期望危機能夠受到控制,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幽燕在接受訪問時說,兩岸之間是血濃於水的,這種愛源於內心,源於「一家人」的真情流露,可以看到兩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這已經是一種客觀現實,兩岸是隔不斷、打不斷的關係,這也是兩岸幾10年交流交往的必然結果。

   

民進黨如果能夠重新思考血濃於水的道理,回到命運共同體的兩岸關係,這才是兩岸避開危機的最佳方法。而為了子孫的幸福,民進黨應該更有開放性的想法,以及多開擴同溫層以外的人才進入國家權力體系,否則一再內捲化所產生的兩岸對撞後果,台灣不可能再找到一艘「諾亞方舟」。

 

(本文刊登於中評月刊,20203月號,http://hk.crntt.com/doc/1057/0/3/3/105703339.html?coluid=1&kindid=0&docid=105703339&mdate=0320001259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3212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