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顏艾琳跟VIVI的 法國行-- 藝術與美食雙饗宴
2010/04/12 10:57:59瀏覽899|回應0|推薦5

三月,到法國吃春           

 

    三月下旬,與好友ViVi相偕到法國拜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先生,謝謝他為我的新書推薦,以及參觀法國書展,扣掉來回航行時間,在法國境內有六天。先去了全世界富豪最愛的度假勝地之ㄧ,尼斯,這蔚藍海岸上一顆璀燦的明珠。

    我們從巴黎專門往南下的「里昂」站,搭兩層的高速火車(TGV);TGV時速近400公里,但移至前端的餐車喝下午茶,感覺非常平穩、寬闊,視野也比座位上所見更開展。我們點了巧克力餅、喝法國淡啤酒,聊著生命中大小又瑣碎的發生,一路過狄戎、隆河區、亞維儂、蒙地卡羅、馬賽、坎城……這些熟悉卻尚未去過的地名,經6小時後,終於來到尼斯。

    雍塞但特色鮮明的馬賽港、影壇年度聖地的坎城,都少了尼斯綿延潔淨的沙灘,而且此地還是夏卡爾、馬諦斯長居作畫之處。隔日因時差早醒的我們,七點就到了海邊,此時看風景、建築、巷道、聽卵石「顆啦顆啦」被海潮推上又捲下的聲響,看來自世界各地的有錢人溜狗、慢跑、散步於堤防上,而蔚藍海岸在晨光中逐次變化,空氣冷冽清新,陽光露臉升溫,這一切都讓我喜歡尼斯。

    美食,也是增添它魅力的主因。尼斯沙拉、鄉村烤餅、海鮮料理、還有在尼斯古城吃到的北非菜──有餐我特別選了突尼西亞風味餐館,吃了用淺鐵鍋燉的青椒跟蕃茄,中間放鮪魚片,道地的突尼西亞沙拉、包鮪魚跟香料蔬菜的脆皮煎蛋,由於燉菜跟煎蛋較為油膩,很適合將法國麵包片片撕下,沾醬汁來入口。

    尼斯面向非洲,故開發早,多元人種、文化在此撞擊。其腹地有山岩有海景,也許是吸引夏卡爾、馬諦斯兩位大畫家為其藍本作畫之故吧。當我凝視夏卡爾整面牆那樣大的原作時,彷彿感受到他可能作畫的力量、情感的迸發、混合素材顏料的創意,不僅對我是驚喜,還是同為創作者對生活一切的感應、跟心靈交流。馬諦斯則是頑童,處處留下思想軌跡、創想及其衍生的變形。他的熱情展現在畫作、雕塑、建築、裝置等等各式拼貼、再組素材,令人目不暇給。

    走在尼斯街頭,新舊建築的融合一如法國給人的優雅印象。引人聯想的公共藝術作品,巨大安靜地矗立於廣場、行道邊、公園裡,跟傳統的雕像、牆面、建築體,形成某種城市性格:突破的、內斂的、低調又不失其展現的身姿,是我的感受。原本只想閑踱、無所事事地放鬆,卻在尼斯遇到藝術給予的美感、動心發念,這是旅程中意外的獲得。

    三天在尼斯,陰沉厚重的雲靄、輝煌拖曳的夕陽、熱情的度假風光、寧靜平常的生活角落、喧嘩時髦的同志酒館、充滿海味的餐館、花市、山腰上的豪華住宅、美術館……我感覺比那些來度假的人,是更富有的旅者。

 

   
   
巴黎是ViVi口中的「心靈故鄉」。她每年萬里迢迢要來一兩趟,忍受長途飛行、法國人有時對亞洲人的不友善、迷宮式的地鐵、昂貴的物價……「但一到了巴黎,就好像回到熟悉我、包容我的母土。」她問我心靈的故鄉是哪裡時,我只能說台南縣是啟蒙我文學出發之地,但日後的心靈家園,還在尋找。

    巴黎太美,而我對美的事物總懷有不確定感。對美的定型,我習慣透過文字、圖畫來加以重塑;如果不這樣經過我內心的折射、反映出它無形進入我思想的那部份,那麼美感,只是世俗的表面的美麗,而非影響我情感的思想的魅惑。

    去了尼斯,再重遊巴黎這座城市,我已懶得拿起相機拍她,十多年來,她一貫地優雅矜持、慵懶骯髒、熱情也冷漠;這是我觀察的巴黎,頗適合天秤座的我才對呀,難道嫌她在深厚藝術人文的底蘊下,缺乏刺激?五十年前、八十年前、一百多年前的巴黎跟現在有何不同?這城市以強大的美感哺育了一代代的人,他們浪漫、驕傲、澹然的憂鬱、恰如其分的禮貌、重視外表與內在自我性格的裝扮,都讓其他大城市望其項背,可我要的是一種強烈到令人目眩、心神翻轉的美感。巴黎於我,太安全。

    這次我們在拜訪高行健、楊芳芳兩人之前,起了早,去蒙帕拿斯名人墓園,因為我要去波特萊爾、沙特跟西蒙波娃的墓前,向大師致意。小小一方石墓,波特萊爾與家人合葬其中,他不知在我十六歲生日時,有一男孩送我《惡之華》;而逞強的我則是棄學業於不顧,也要啃沙特那艱澀的《存在主義》;意外的是女性主義先驅西蒙波娃,最後決定跟一生的愛人合穴同眠。楊芳芳聽了說,「我們也想以後睡在那裡。」這句話別有一番愛意的。

    在法國六天,不論早、中、晚餐,甚至下午茶,ViVi都會找理由來吃美食。比如慶祝我的部落格人次破萬、三二九是我的結婚紀念日、我的獨腳詩劇演出案通過補助、在尼斯買到兩件很酷的皮衣、五月我要到成都交流,預祝一路順風等等……我沒遇過比她更會找樂子的人了。有晚,ViVi原要找一家據說是正統菜館,要我嚐嚐「傳統的又道地的巴黎料理」,但這週末,群眾不知在抗議什麼,重要的交通樞紐、廣場上滿滿都是人跟各式噪音。面對這情景,我反倒有些興奮;意外地那家餐廳也提早關門,於是我們又走近那抗議的廣場,在附近發現一家氣氛殊異的ALGER(阿爾及爾)餐廳。

    就坐下來了,胖胖的老闆呵呵笑、跟瘦瘦的老服務生都來介紹菜色,咦?又是北非菜!但出處不同,就點推薦的家鄉沙拉、海鮮燉飯、甜白酒佐餐。上了菜,驚覺份量龐大,另一道著名的庫斯庫斯,老闆搖頭示意,別點了,明天再來吃吧。

    我們進來時只有一桌客人,老闆閑閑地過來聊天、還用力摟著我們留影,免費送松格利亞酒(把蘋果、橙、梨子切丁、肉桂粉,一起放入紅酒內攪拌、浸泡),十足展現熱情。直到一小時之後,這餐廳居然客滿了。想來巴黎人也頗能接受異地文化。這趟法國縱貫之旅,於尼斯跟巴黎,是心靈與口腹「吃春」的流動雙饗宴。

近期 國語報有一篇針對 向大師致敬 的專文會刊登--有利用本文 改寫啦

等 刊登出來後  我 再貼出來  跟大家分享

另 外 還有 我觀察的法國怪面向  目前寫了一點  別的報紙邀稿中 找時間快寫出來

 總之這此旅行 收穫是多元 有趣   跟前兩次都不一樣---- 艾琳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5667&aid=393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