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20 08:56:51瀏覽1960|回應0|推薦14 | |
混搭擅手顏艾琳
2014,4月//聯合文學專訪~
訪談、撰稿|莊佳穎 攝影|林雨佑、林誌鈺 混搭的創作路線
「我的作品來自於四面八方」。艾琳如此描述著她創作路線的混搭風格。的確,詩人艾琳寫詩,也主持廣播、演舞台劇和在大學擔任講師;她也是將F4、SHE、伍佰等星光熠熠剪入文字中的出版推手。現為豐年社總編輯,她將來自土地與農作的美好,轉化為《豐年》、《鄉間小路》、《農政與農情》三本刊物,為讀者傳達來自農村的第一手聲音。 義氣,是艾琳混搭創作路線的起源。 「反正我做的每一個工作,就是幫朋友…」。中學時代的艾琳曾經為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朋友們捉刀寫情書,而且是客製化地,每一封都為筆下的主角配角少男少女量身訂做。從國中到大學的作文課,她總是早早寫完然後開始幫忙前後左右附近同學起草他們的作品。在青春手工時代裡,她是文字快手,依照請託朋友所需要的各種文類,進行大量且快狠準的文字生產。 除了生產文字,艾琳也生產手作物。她在編織文字的同時,混搭著製作手工創作小物。舉凡毛織品、中國結、創意項鍊、木工品、陶藝品,都是她拿手的手作物。她甚至將這些作品放在店面寄賣,並透過這些意外熱銷的手工創作,開啟她與人們在文字之外的另一種對話過程。十歲不到,她就拿起勾針、長針短針運用自如地編織毛織品,隔一兩個月後就開始為芭比娃娃編織衣帽和包包配件。因為對手創木工之類感到興趣,她的棒針也是自己用芭樂樹枝DIY、從削皮、拋光每一個步驟一一製成的。她開心地笑著說:「芭樂樹枝的棒針來自隨手可得的原料,而且越用越順手」。艾琳的手掌這裡那裡有著許多陳年燙傷和刀傷,甚至至今還卡著高職時模具科實習的鐵鏽;那詩人細緻掌心的鏽痕,是青春記憶的標本,也是混搭創作風格的最好註腳。 混搭的人生故事
「我有時候直覺強烈到…,真的是有人在眷顧我。」
會以這種形而上的口吻詮釋自己的人生,是因為艾琳的人生故事有著如戲劇般的幾次奇異轉折。也因為如此,她能夠以更開闊的筆調書寫種種關於生命的體悟。作為運輸商之女,因為父親事業大起大落,她曾經享受過嗑蘋果、牛肉乾、豬肉乾、高級進口零食餅乾,和穿戴日、港舶來品或訂做洋裝、生生皮鞋的好光景;她同時也經歷了家裡窮到連買菜錢都沒有、媽媽帶著她向鄰居親友借50元、撿別人穿過用過的衣帽的苦日子。在好與壞之間,在安逸與苦難的混搭經歷之中,她學習到,只要擁有自己、反求諸己,就能夠自在於每一個華麗或困頓的時刻。這樣的體悟豐富了她另一項擅長的「課外活動」--看手相、看面相。說著說著,她翻開我的掌心,以了然於胸的口吻開始探究我的人生風景。有那麼一個瞬間,我們好像從餐廳裡飲食男女的喧囂中揚升,來到一個純淨的空間。 艾琳對於書本閱讀的口味,也很混搭。創作、慢跑、烹煮、玩牌、騎單車、上健身房之外的艾琳,都在閱讀。每個月,她一定精讀三本以上的書、雜讀十幾本以上的各類型書籍。閱讀構成她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她的童年在阿姨開的書店裡與漫畫、小說、散文、世界文學和中國古典文學一起度過,小五她已經開始讀章回小說,包括《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兒女英雄傳》、《七世夫妻》、《紅樓夢》,也偷偷讀了《金瓶梅》。 混搭擅手顏艾琳,是在俯拾生命哲理間行俠仗義、悲天憫人的詩人,更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自在行走的旅人。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