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想作任何人 醫美人11月專訪
2011/11/15 00:17:33瀏覽620|回應0|推薦8

「不想作任何人」,  跨界女詩人

   顏艾琳的美妙旅程                               

boxPROFILE                                         醫美人2011.11月專刊

 台灣台南縣下營人,1968年出生,輔仁大學歷史系畢、台北教育大學語文創作所肄業。年輕時玩過搖滾樂、劇場、「薪火」詩刊社、地下刊物。目前擔任新北市政府顧問、耕莘文教院顧問、韓國文學季刊《詩評》台灣區顧問、內地詩歌刊物顧問與網站專欄詩人。

 曾獲出版協進會頒發「出版優秀青年獎」、創世紀詩刊40週年優選詩作獎、文建會新詩創作優等獎、全國優秀詩人獎、2010年度吳濁流新詩正獎等獎項、2011年中國文藝文學類新詩獎章;並擔任重要文學獎評審與藝文課程講師、文藝活動策劃人、主持人、與人合編並主演舞台劇《無色之色》公演、官方藝文諮詢委員等。

 著有13本書(見著作年表);重要詩作已譯成英、法、韓、日文等,並被選入各種國語文教材。自2005年起以專業人士身份受聘元智、世新、清雲科大、原住民部落大學等講師,駐校跟駐地藝術家、讀書會老師。 

顏艾琳的部落格http://blog.udn.com/w5667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98441415

【顏艾琳著作年表】

1992年 顏艾琳的秘密口袋 

1994年 抽象的地圖

19976月 骨皮肉

19978月 已經

19982月 晝月出現的時刻

19984月 黑暗溫泉

199811月 漫畫鼻子

2003年 讓詩飛揚起來

2004年 她方

2005年 點萬物之名

2007年 跟天空玩遊戲

2008年 林園詩畫光圈

2010年 微美

【正文】

 在陽光灑進大片落地窗的午后,顏艾琳剛與藝文界朋友聚完餐,充滿活力的來,點了杯水果冰沙,開啟繽紛的談話。外界給予她諸多頭銜,譬如:跨界創意人、前衛詩人、活動策展人,「我不覺得自己前衛,前衛永遠會被推翻;我喜歡被稱作詩人,因為寫詩是我最喜歡的事。」這是她直率的回應。

 】詩人的創作生活

 四年前離開朝九晚五工作,是顏艾琳重要的決定。十幾歲開始毛遂自薦接下藝文界前輩賦予的艱鉅工作,在出版界闖蕩二十年,接觸無數中外作家、詩人,結交四海朋友也建立起人脈網絡,顏艾琳想,還能做甚麼?

 】與詩並進,日常被靈感充滿

  「詩」對於早慧的顏艾琳來說是特別的,國中時從鄭愁予、余光中看起,進而至瘂弦、洛夫及書中提及的更多前輩詩人,愛詩、買詩集、寫詩,是像空氣般必須存在的事,喜歡寫詩,因為詩並非人人能掌握,特殊文體需有高度抽像思維,方能寫成。

 「寫詩的時候可以抽離現實中的身分、社會賦予的壓力,進入創作世界,被靈感所填滿。」這種同時被抽離、被填滿的狀態,讓詩人情有獨鍾。顏艾琳的創作靈感來自對過往的懷想、在戀愛中的情緒、以及日常中大小事,「譬如我會記得每年中秋在哪裡過的,還會記下那年透過窗看月亮時,窗框的顏色,這些都可能成為我的創作靈感,人不會白活,所有事情在往後都能發現其意義。」

 】忙中暫歇,為自己創造寫作空間

    決定從辦公室出走,進入SOHO工作型態,來自心中的一顆火苗,「有了自由支配的時間後,我有更多時間去實踐,在學校教課、擔任文學獎評審,傳承詩的文化;策劃活動中融入詩人創作,引起社會對詩的興趣。」這些是顏艾琳這幾年積極進行的事,「文化圈中,相對來說還是較多男性位居要職,較有資源分配的權力;我希望推動女性詩人、年輕作者多於文壇中曝光、交流。資源絕不會只握在自己手上,而是與文壇朋友共享,有甚麼活動,一定是吆喝大家來,發言、討論、選稿,沒有上對下的關係。」

   因為忙於教育、文化推廣,相對壓縮了個人創作時間,問顏艾琳有沒有甚麼從多角色進入單一詩人角色的方法,她說「小睡一下、散個步、在陽台發呆,或者手寫一封信給朋友。」忙碌中的簡單儀式,切換了狀態,不忘持續創作。

 顏艾琳也是台灣飲食文化協會的理事,生於美食之都台南的顏艾琳有著品嘗美味的底蘊,頻繁的兩岸交流歷練及愛好旅遊的天性,讓她嚐過大小佳餚;進行飲食文學書寫,是顏艾琳近期的計畫,令人期待詩人濃烈情詩中的重感情,如何躍上美食呈現,再次吸引一票子情感豐沛之人。 

】演過舞台劇,就能迎向所有挑戰

  2010年顏艾琳演出舞台劇《無色之色》,是女詩人專場創舉,從第一人稱出發,飾演不同年齡與不同女作家原型,除了顏艾琳本人,還包含女性主義先鋒–英國作家維吉妮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刻劃自身喪親之情的《奇想之年》作者–美國名作家瓊.蒂蒂安(Joan Didion1934~)、及半自傳小說《黃壁紙》作者夏洛特.吉爾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1860~1935)…等。

  整場表演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顏艾琳的獨角戲,因為高中組過樂團、大學玩過劇團,接演當下是無懼的,「上場前在黑幕後面,心跳突然加速,感到緊張,但是開場、聚光燈打下後,我告訴自己,時間到了!於是終能流暢投入地演出。」經過這回考驗臨場反應的經歷,「最大的收獲是往後有勇氣接受任何挑戰,因為這麼即時性的表演都能完成了;藉由演戲,也學會轉化情緒,在舞台上情緒很滿但為了演出不能哭出來,這樣的體驗,使我更能將情緒轉化為創作的力量,而不是單純發洩了事。」

 從讀詩、寫詩、教育、交流、策展,其實在舞台劇落幕前,顏艾琳早已懷抱不自我設限心情,嘗試一件件跨領域的事,圍繞著「愛詩」的初衷,自信但謙和的遊走華人文壇、藝壇。  

】雜食性美學,天天好滋味

 

 顏艾琳多次提到自己是「雜食的」,年少時跑過百米、跳過花式跳繩,田徑是她的一部分;以情慾詩聞名、挑戰近乎一人的舞台劇,予人前衛印象,但同時極喜愛古典的精緻美好;看了幾十年畫作,並且熟記畫家,台灣藝術也是她的熱情所在。

 】珍藏所愛,學習從容 

 家中藏有持續不斷蒐羅的絕版詩集,初估上千本;戀玉石珠寶,不時手癢從天黑到天亮設計半寶石飾品;還有成疊古樸瓷器,多轉手自親友,作為盆栽器皿、或是放上新鮮水果,為生活添加繽紛氣息。生活中有如此多美好事件、物件,如何從容將其各規其位呢?

 「我也還在調整中,譬如利用接下書評的工作,讓自己定期看書;因評審、寫序、交流、展覽的邀約多,也會盡量篩選出有新意、有挑戰的,藉此把握自己想學的事物、想要的生活。」

回到居家生活,顏艾琳愛動手做菜,煎蒸碳烤出美味,隨季節變換的傢飾布、隨興擺放的小盆栽,轉換空間氛圍;沒有工作的日子便是假日,騎騎單車,若與作先生吳鈞堯及兒子的時間搭上了,會進行兩到三天的台灣之旅,了解這塊多情的土地。

     】兒子眼中:漂亮而奇怪 

國二兒子對於母親的描述是「漂亮、奇怪」,打扮時而龐克、時而氣質,總像孩子般愛挑戰、愛交朋友,愛帶大家一起玩,但到了國際交流場合,穿上台灣設計師品牌,掩不住的慧黠自然流露;兒子也書寫創作,一家三口會討論、會談天,不設限。     

目前常聽的是搖滾樂團俏妞的死亡計程車(Death Cab For Cutie),也欣賞中國盲人歌手周雲蓬的《牛羊下山》裡舊詩新譜,並推薦台灣原創音樂人/作家步璃的創作,「我不是按音樂類別聽,而是喜歡編曲特別的音樂。」又一次展現詩人「雜,卻精」的特質。

   「成為SOHO族後,一般人認為我過得像退休生活,在閱讀、聽音樂、創作中輪轉,但是藝文界朋友說我很用功,因為所有雜覽,都是在吸取能量、思考新東西;我也看國內外時尚雜誌,喜歡美的事物。」

 】熱情與好氣色,讓女人美麗

  女人的美千變萬化,談到保養,曾有施打脈衝光經驗改善小斑的顏艾琳,最重視好氣色,防曬、去斑,讓自己看起來有活力。平日梳洗則輕灑礦泉噴霧,於乳霜前以蜂膠精華促進肌膚活絡;正值秋初,特別加強保濕,睡前敷上洋甘菊凍膜,隔天便有水潤臉龐,「我選購保養品沒有固定品牌,以舒適好吸收及喜歡的香氣為選擇條件,秋天著重保濕,冬天較乾燥則重滋養。」

 最後,請顏艾琳與我們分享幾本喜歡的書,她說愛書實在太多了–寫滿眉批的《鄭愁予詩選集》、焦桐的《臺灣味道》,到精裝版《心經》…。再想起她聽的電子搖滾、她喜愛的設計師品牌,直讓人覺得是名無法定位的千面女郎,「我不想當別人,保有好奇心、熱情,隨時充電,是我一貫的態度。」顏艾琳的話,為自己下了最好的註解。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5667&aid=5839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