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問 郭小櫓
2010/03/23 12:43:40瀏覽810|回應0|推薦6

   郭小櫓                顏艾琳 

      

      先是黑暗漫開來,而後是沉溺在深海中的窒息。

   但最後有溫暖、光明照遍

    

      --看完《我心中的石頭鎮》,心得。-2008.7.21初閱

      在純情中培養的感情  終究是天真的悲劇

   在無情裡發展的愛情  勢必核爆般的毀天滅地

      -- 這,彷彿是我預先為《戀人版中英詞典》的Z ,下的注腳。2009.9.28所寫

一問:

《我心中的石頭鎮》、《戀人版中英詞典》兩書中,蔣珊紅跟Z都來自漁村,這叫人聯想到你的家鄉石塘鎮。只是前者以小村的扭曲人性,挖掘了女主角童年的黑洞;而後者以二十餘年時光,見證中國從文革之後的經濟轉形、人民生活觀念由傳統封閉到積極向外尋找出路,Z的漁村經驗是我們所熟知的。而這兩種對漁村的描述,都來自你的石塘鎮嗎?何以從同一處邁開的故事,你卻將兩位女主角烙在觀念上的漁村性格,落差那麼大?

回答:作家的写作,是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想像力是对现实的新注释。虽然我所有的写作都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我的生命经验里,但是人不可能写作同一个故事。在《我心中的石頭鎮》里,渔村是文学化以后的现实图景,很直接,很诗意,即使是残酷的诗意。在《戀人版中英詞典》里,女孩z的家乡是一个抽象的文化符号,不在小说的前景里,就像z 是由一系列的符号组成:女性性别意识,东方文化意识,社会主义的成长背景。在我的第一部小说:《青春,饥不择食》里,女性的角色是一个青春期的反叛角色,有点像jd salinger ‘s catcher in the rye 的那种愤怒少年的意思。我自己不太在乎每本小说的延续性,我觉得多元性和实验性是我对艺术创作最感兴趣的部分。

二問:

  《我心中的石頭鎮》因女主角童年的傷痕,故你設計成「我」來召喚七歲時的小女孩、十五歲初戀的阿狗,二十多歲在北京的蔣珊紅,這個「我」像一面鏡子,當照著遠方的自我時,因為時空距離而宛如前生記憶;照著北京生活的當下時,卻又事不關己的想抹去鏡中顯影。「我」比較像是鏡宮中的迴轉門,當記憶與現實岀岀入入曲折的鏡片迷宮時,「我」便隨著記憶轉向石頭鎮的海邊、轉向北京暗無日光的窄小租房,閻羅王也勾不走的少女阿狗、諸事百無聊賴過活的蔣珊紅,在「我」的這面鏡子中互相出現少女和女人的寂寞與迷亂。

相對於《戀人版中英詞典》從頭到尾的第一人稱,你卻讓Z只在一個愛情中,自行體悟中國/英國的東西觀念,並切割出原本被包裹在共產社會集體意志下的個人覺醒,Z回到中國的北京當京漂兒,而不回家鄉接受公職。基本上,我感覺妳仍採取相同的書寫基調:透過愛情的包容跟傷害,來喚醒女人深藏的自我。

你能談談兩書中有關愛情發生的地理、文化差異性對戀人的影響、以及現實中,你也是在時空將個人拉離熟悉的環境之後,你本身的體悟是否呼應蔣珊紅跟Z後來的人生選擇?是否,人要轉折自己的生活型態,就是要靠類似這樣的「切割」,才能達到?

回答:爱情或生活形态不是唯一的主题,它只是一个故事形态或是故事载体,我觉得我小说的主题基本上是关于:异化,流浪,异乡感,存在主义的困境,《我心中的石頭鎮》《青春,饥不择食>《戀人版中英詞典》是很不一样的小说形态。小说主人公的基本情感在各本小说里是相似的,读者是可以认同和参照的,但是作为一个写作多年的作家,写作的形态,或者是小说本身的形态,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发展和演变。我的发展形态是先从非常自传性的《我心中的石頭鎮》开始,对童年和我自身的历史一种记录和反省,然后我成为芬芳,《青春,饥不择食》中的角色,在中国北京非常政治化背景下的愤怒知识青年代表,接下来我离开中国,去了英国五年,然后我写了《戀人版中英詞典>, 记录文化的差异以及身份感的迷茫,但我觉得‘在路上’和‘精神流浪’这两个主题是延续的,接下来我去了巴黎一年,做电影,写了寓言性的卡夫卡形态的小说《她眼睛中的ufo》(ufo in her eyes)。在这个小说里,我不再对我自身的生活环境做一个转述,但是希望 做一个实验性的文本: 利用警察调查ufo事件的一种文案风格来对现代工业社会里“异化”这个主题做一个透射。我觉得小说形态比小说的故事更重要。

三問:

  這兩本書隱隱透出女主角們對傳統鄉愁的反思。比如一般人都認為鄉下、漁村比起都市人較純樸、善良、團結、思維簡單得多。但Z最後卻選擇做了京漂兒,蔣珊紅在「歸鄉路」上恐懼、遲疑的其實是對自我的追尋。這似乎暗喻她們出身地的落後、封閉、髒亂、人性的黑暗,造成日後她們都選擇進入城市生活。

是否你對中國鄉下的民智、風氣仍覺得停留在封建時代?我也很好奇你一邊懷舊老中國、一邊又似乎背離它,這種矛盾在妳出國後,是否變得更強烈呢?

回答: 我本人的创作情况,矛盾,冲撞是我的灵感的基本。我对旧的生活方式有留恋和根性的尊重,但同时也觉得压抑。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基本上是西方的生活方式,我很有保留,虽然我生活在西方的语境里。强烈的冲突对写作是一个好事。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5667&aid=387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