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個好人
2009/01/17 13:45:07瀏覽666|回應2|推薦22

記得兒子讀小四的時候有兩個好友都是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他看著他們星期一到四跟媽媽住,到了星期五下課的時候假日爸爸就會出現來接他們到他家小住。而星期一到學校後總會秀出他們獲得的「補償品」,例如Game Boy等最流行的玩具。相較之下,只有一個家的他就顯得遜色不少,更別想有任何的非分之想。因此他開始聳動我們離婚,大談我們離婚後他可以獲得的好處。可是當他年紀稍長,他不再羨慕這些同學。有一次他回到家跟我說道:「媽,我覺得好奇怪喔,×× 的媽媽好nice,而他的爸爸也是個nice guy,為什麼會離婚呢?

好問題。兩個好人,為什麼離婚呢?

相信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疑慮,身邊可能也有這樣的朋友或親人有如此的際遇:男的既不抽、不飲、不賭、不嫖;女的也賢慧恭淑,把家裡跟孩子都照顧的很好,婚姻也沒有第三者介入,可是怎麼會落到以離婚收場?可是外人眼中看似的好人,在婚姻中不一定就是有世人眼中完美的收場!

當夫妻兩個人的婚姻走到一定的時間,特別是進入中年,彼此都會因為生理、思想、生活態度起了一些變化。若有一方無法接受對方的改變,覺得「所娶(嫁)已非當初人」時,那是因為沒有「人生本來就存在著變數」的心理準備,所以難以接受。

婚姻品質的好壞不在於當事人的好與不好,而是在供需的平衡。婚姻的供需平衡點並不是維持在固定的地方。它會因著環境、時間而有所改變。供需的改變是需要觀察與了解,就好像做股票的人需要每天去留意指數及經濟景氣的狀況,婚姻也是需要如此。夫妻之間除了愛,還需要了解。這個了解包括了解伴侶與了解自己。當我們覺得我們愛的人起了變化,而自己呢?我是否也看到自己在變呢?我給的是否是他想要的呢?他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嗎?對他的需要我給得起嗎?我願意給嗎?

當我們了解到「愛並不等於了解」後,我們的責備、埋怨就會變少一點。我們的耐性與包容就會多一點。如此,我們的「愛」就不容易變成「礙」。少了「礙」,在婚姻的路上我們才會愉快,不是嗎?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ckyyvr&aid=2572152

 回應文章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夜安
2009/01/18 21:36

碧霞吉祥

除夕過年是老人殷殷期盼的日子

遺憾終日在外的遊子  無法體悟

選擇難得節日   出國旅遊

為一己之私  或犒賞自己一年的辛勞

而忽略老人的感受   豈不悲哉

理當用心體會  我們也會有老的時候

這是我這些年的感觸   分詳

祝福滿滿


咕咕
2009/01/18 10:25

原來如此

婚姻原來也講究經濟學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