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15 03:53:16瀏覽358|回應0|推薦16 | |
「如果早知道這是一個陷阱,我就不會掉進去。」 「早知道他會輸的…」 「唉!早知道這裡會塞車的,我怎麼還走這一條路啊!」 「我早知道結局會是這樣的…」 我們常常聽到「早知道…」這話,自己也可能無意中脫口而出。「早知道…」也許是對自己說,也可能是對別人說。可是不管是對自己或對他人說「早知道…」,都無法改變既成的事實。 為什麼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有「早知道」的預感,而自己卻仍然無能改變呢?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人生是在「求活」-我們都在為自己的生活、事業、各種關係等找出路,希望日子過得更好。可是我們的習性、思考模式、處事的態度等卻常常讓我們處在「找死」的邊緣而不自知。「自以為是」就讓我們落入「早知道」的最大陷阱,可是我們常常「不知道」。 《西藏生死書》中有一首詩<人生五章>,就點出了我們對自己的「不知」到「知」一個很好的寫照。這首詩雖然文字簡單,卻很貼切地描繪出我們的行為模式與慣性。它在提醒我們,命運的轉變唯有看清自己的缺點與習性,體悟「我就是這樣的人」後,才有改變的可能。 1.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掉了進去。 我迷失了……我絕望了。 這不是我的錯, 費了好大的勁才爬出來。 2. 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假裝沒看到, 還是掉了進去。 我不相信我居然會掉在同樣的地方。 但這不是我的錯。 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爬出來。 3. 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兒, 但還是掉了進去…… 這是一種習氣。 我的眼睛張開著, 我知道我在那兒。 這是我的錯。 我立刻爬了出來。 4. 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繞道而過。 5.我走上另一條街。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