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1 15:57:12瀏覽1087|回應1|推薦7 | |
下一段新聞: 【明星高中學子疑似因憂鬱症自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劉宗憲表示,高中學子最常見的壓力來源是人際關係、學業與感情煩惱,原因有時也不只一個,根據自殺防治中心的調查,四成以上的欲輕生者是被兩個以上原因混合困擾著。 劉宗憲解釋,憂鬱症患者常會陷入自己思想上的泥沼裡走不出來,把問題無限放大、負面思考或鑽牛角尖都是常見。一般人覺得沒那麼嚴重,患者會覺得是絕境。】 心理學(英語:Psychology)是一門研究人類及動物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學科,既是理論學科,也是應用學科。包括理論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 關於學校學自殺事件不只需要社工還需要教育心理醫生。 先前寫了一篇教育論─霸凌事件,有在學老師跟我說其實不是老師不關心,有很多學生根本不讓老師關心,為此沉悶了很久,關於學生不讓老師關心的問題一直在尋找答案,直到建中學生無故跳樓事件,一個好學生因為情緒不穩定而引發跳樓事件,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教學問題。 當值青少年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往往我們都會當作成人的憂鬱症來看待,查了一下維基百科,憂鬱症自殺只有在重性憂鬱症發作時才會有精神幻想與分裂症之情形,這實屬精神疾病,要看精神科,尋求精神醫生。輕微的憂鬱症多數始於心理疾病,心理疾病需要心理治療。關於心理治療可以對個人或者一組人實施。它可以由心理治療師、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門診社工、諮詢師和精神科護士來實施。對於更複雜的和慢性的憂鬱症,可能需要使用藥物和心理的聯合療法。對於兒童和18歲以下青少年,只有在結合心理治療(例如認知行為療法,人際關係療法或家庭療法)的情況下才能給予藥物治療。 我想這位建中跳樓的學生和多數青少年一樣應屬於心理疾病,我們誤將心理疾病當精神病看待,然而我們的學校社工人員的編制有限,學校編制的特殊教師也不一定是心理系畢業的學生,也就是說大學裡心理系的學生當心理諮詢師的機會還不是很普遍,但是精神科醫生卻是很普遍。我們要了解的是精神科醫生不等於心理醫生。 社會應建立心理治療師通路 在憂鬱症、躁鬱症普遍盛行的今天,心理治療師的建立遠比精神科醫生來的重要,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在身心尚未發展成熟,接觸成人世界的矛盾,心理上遭受的衝擊不可忽視,這時心理治療師將扮演著社會一大角色。 我們常常將學校輔導工作交給社工人員,前面說過心理治療不單單是社工,還包括心理治療師,心理諮詢師,精神科醫生的相配合,青少年的心理治療遠勝物藥物治療。所以我們常常誤將心理治療當作精神病治療。 目前社會上最常見的心理治療來自於宗教的治療,對神明,上帝的崇拜和信賴遠勝於對人的信賴,在神明宗教間找到心靈的慰藉,這就是心理治療。對於宗教心理治療沒有什麼不好,只是當一個人思想,行為偏差的時候,這時的心理疾病變成一種偏激的行為思想,導致精神上的障礙(分裂症),這就是精神疾病。 在我們尋求自殺防治的同時,我們是否準備好接受心理醫生同時存在我們的社會,讓心理醫生治療我們的心理疾病。 社工只是一種行為輔導,真正的心理疾病還是需要心理治療師、心理醫生,然而我們卻忽略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