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22 01:41:20瀏覽1954|回應0|推薦2 | |
節錄:【高中職第一次免試入學放榜,全國21萬考生中則有13萬考生以第一志願序錄取,基北區有62.9%學生以第一志願序錄取,知名高職新北高工更有9成以上以第一志願錄取,打破傳統選填志願排名。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打破傳統排名,考生、家長若能善用選填志願規則,仍可在激烈競爭中錄取想念的學校。但對不了解制度或按照傳統學校排名填志願的學生,卻可能落得高分低就、甚至高分落榜。台南區重視超額比序,但看看他除了會考外的成績,滿分8分的體適能,他拿6分,因為沒當幹部,8分的幹部任期,只有3.2分,一樣滿分8分的獎勵紀錄,他有19隻嘉獎,居然也只得到4.8分,總共加起來,他只拿80.5分,和南一中最低要90分,還差了一大截。新制上路,幾家歡樂幾家愁,新興高中口琴社杜同學,就靠著比賽得分,讓成積不頂尖的他,順利考到第一志願,這次高分落榜的陳品銓,明明考試第一卻無法上最好學校,決定再拼7月的特色招生,但他也感嘆難過的說,12年國上路,讓學生的壓力真的更大了。(聯合新聞網)】 台灣是從經濟起飛後,社會各項建設都沒有更進一步的對自我期許和超越自我。我想這一點大多數的人會與我有同感。原因在於:台灣自經濟起飛後,社會處於安逸的狀態。以至於,一旦世界經濟有了改變國際局勢有了變化,社會政策有了變動時,許多人不能接受,也不能改變變動。長久以來又深受政治不穩定的惡質鬥爭下又深深強化了台灣內部即將面對改變的台灣更將困難地改變現況以因應未來的國際變化。 拜商業化所賜,現在學校大多數的學生已不再是以念書為念書的目標為目的。念書也不再是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字排開的商業化書籍比真正習得的之乎者也教科書還多,學子還沒學到課本的基本常識卻深深被入侵校園的商人進行前疑惑化的商業上的禮尚往來了,然而,做生意的一本書給學生在畢業以後學會如何在職場上和他人競爭,一較技能長短,學得一技之長用之於社會,固然是可喜之事,然而,我所擔心的是:怕只怕商業走向的競爭在學子求學生涯中不僅學不會書本的基本技能知識,更學不會基本做人的知識以外,面對強大的競爭力,學生早已迷失在學途中。 我深刻了解到,現在的學生真的是外務大於本業,以至於無法專心在課業上,商業走向校園向莘莘學子灌輸新一代的讀書風氣。我不反對學子利用課餘時間增加生活經驗有助於社會發展關係,但是過多的商業活動以及傾入式的電視商業氣氛到校園而荒廢學業,我不太贊同。更不認同商業活動大量向校園以剝奪式發展使得學生忘記本業求知學習的基本常識和技能。 學校是一個團體活動,也是一個團體組織,想想一個學生在一個團體裡面無法認真面對團體生活,認真面對團體組織的榮譽,將來在社會上何以能讓社會新鮮人認同社會團體的生活?在校園獨顯的個人主義風格延續在社會上,將來這些個人風格的偏移度造成人格上的損差又將為社會帶來更大的傷害,因為社會也是一個團體組織的生活,適度的個人主義章顯社會的奇才,過多的個人主義增加社會的困擾。 一般傳統的學校賦予傳導、授業、解惑的功能,對於在學校裡學習的學生有著之乎者禮的教化功能,商業化的學校幾乎失去了一般教化的功能,因為學校要賺錢,自然地把學生物化了,自然地把學生當成賺錢的工具了。 12年國教如火如荼的展開,誠如上一篇文章裡寫的:「當前台灣如果不改變「社會制度與政策和生活的行為與態度」,未來全球經濟貿易發展的同時,將成為另一種災難來襲。」 12年國教的盲點: 1.學校只專注在硬體設備的完善去招攬學生,對於教育行政人員的素質並未隨著免試教育而提升。 2.學校讓一些商業廠商大肆所為和教育行政人員與教師相抗衡,誤導家長的思考行為。 3家長不該只在意孩子在志願上的填寫,而忽略了孩子最想學習的專長性向與技能。 4.當學校變成商業與教育競爭下的一個商品推銷戰時,教育行政人員往往忽略了學生,教育行政人員更享足了商業利益與慾望,學生也就順勢變成了學校教育行政人員的一種商品。 5.商業廠商利用商品書籍對學校交換學生的學習,甚至向家長推銷各種商業教育教材,因此教育部疏於對學校管理各項教育教材的審定。 6.12年國教本來就是讓孩子們上自己想上的學校讀自己想讀的書。即使過去參加過聯考、基測、還是現在的會考,考試的分數高,就一定要讀所謂的:「明星高中」嗎? 最後,要告訴所有家長,當我們的孩子受教育念書不是要孩子上學跟放學的時間比上課時間還長,讀書讀得這麼累幹嘛!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